婴儿车换向手把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32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车换向手把定位结构,由换向手把、后定位块、前定位块所构成;其中:换向手把,为一可前后换位的换向杆可将拨块及固定块套设固定其中,通过拨块向上位移,带动连杆及固定块一起向上滑动,使固定块与后或前凸块顺利分离,上拉时固定块凹孔内部弹性元件与上盖,被定位栓阻挡而使弹性元件压缩,当换向到前后凸块处时,因拉动钩部向上力量消失,弹性元件弹力迫使固定块向下滑动,并使右左凹型固定部与前后凸块扣合定位,其换向杆可任意前后固定使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婴儿车换向手把定位结构,尤指一种婴儿车手把可前后变换并确实有效定位的设计,为一充分符合实用进步性与产业利用性的产品。
技术介绍
按,婴儿车推把换向结构(二)〔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申请案号090214973〕,系由婴儿车推把二端以卡固体与轮支杆及椅背杆相设,并藉侧边框连设前轮支杆、后轮支杆及椅背杆构成;其零组件众多,组立耗工费时,卡固不易,进而造成使用者诸多不便。新型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件较少、成本低廉并且能确实达成一任意转换定位手把的婴儿车换向手把定位结构。本技术具体结构是一种婴儿车换向手把定位结构,由换向手把、后定位块、前定位块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换向手把,由一可前后换位的换向杆构成,套设固定有拨块及固定块;换向杆设有定位孔,贯穿有限定固定块滑动定位的定位栓;拨块外端设有钩部,里端设有拨块定位孔与连杆上端定位钩部定位固接,连杆下端连杆定位孔,穿入固定块连杆孔内固定;固定块中心外部设凹孔,于其中容置弹性元件,并设一可盖合凹孔的ㄇ型上盖,弹性元件可在凹孔内部滑动地置容于ㄇ型上盖中;在固定块内部设通孔,可滑动地套设于换向杆外缘;固定块中心内部设长型槽,定位栓在槽内可移动地挤压在上盖及弹性元件上;连杆下端连杆定位孔以固定元件固设于固定块中心外部所设的凹孔处,通孔左右侧设有左凹型固定部、右凹型固定部,及左挡板、右挡板,与后定位块及前定位块固定;在后轮上方车体骨架上设一T形后凸块,其中心设有后小贯孔,以后贯柱贯穿固设于车体骨架上;后凸块前端后T块与固定块的左凹型固定部及左挡板固合定位;在后轮与前轮中间车体骨架上设一T形状前凸块,其中心设有前小贯孔,以前贯柱贯穿固设于车体骨架上;前凸块前端前T块与固定块的右凹型固定部及右挡板固定。据此,本技术所述的换向杆可任意前后固定使用。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平面作动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平面定位示意图;图3本技术换向手把的零件立体分解图;图4本技术的使用作动剖面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定位剖面示意图;图6本技术的作动侧视剖面示意图;图7本技术的定位侧视剖面示意图;图8本技术固定块的后视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婴儿车换向手把定位结构〔请参阅各图〕,由换向手把1、后定位块2、前定位块3所组成;其中换向手把1,为一可前后换位的换向杆11,可将拨块12及固定块13套设固定其中,换向杆11设有定位孔111以定位栓112贯穿定位,限定固定块13滑动定位,拨块12外端设有钩部121,方便使用者拨动拨块12使贯孔123在换向杆11外缘滑动,里端设有拨块定位孔122,可与连杆14上端定位钩部141定位固接,连杆14下端连杆定位孔142,可穿入固定块13连杆孔131内部固定〔请参阅图4〕,固定块13中心外部设凹孔132可于其中容置弹性元件133〔请参阅图3〕,并设一ㄇ型上盖134以盖合凹孔132,将弹性元件133置容于ㄇ型上盖134中,并能在凹孔132内部滑动,在固定块13内部设通孔135套设于换向杆11外缘滑动〔请参阅图8〕,固定块13中心内部设长型槽136使定位栓112在槽内移动并可挤压上盖134及弹性元件133,设固定凹孔137可将连杆14下端连杆定位孔142以固定元件固设于固定凹孔洞1371处,通孔135左右侧设有左凹型固定部138右凹型固定部1381及左挡板139右挡板1391,与后定位块2及前定位块3固定;后定位块2〔请参阅图1及图6〕,在后轮上方车体骨架上设一T形状后凸块21,其中心设有后小贯孔22可供后贯柱23贯穿固设于车体骨架上,后凸块21前端后T块211,可与固定块13的左凹型固定部138及左挡板139固定;前定位块3〔请参阅图2及图7〕,在后轮与前轮中间车体骨架上设一T形前凸块31,其中心设有前小贯孔32可供前贯柱33贯穿固设于车体骨架上,前凸块31前端前T块311,可与固定块13的右凹型固定部1381及右挡板1391固定。使用实施时〔请参阅图1及图4〕,拉动钩部121使拨块12向换向杆11上方位移,因拨块定位孔122与定位钩部141连接,拉动整根连杆14向上位移,连杆14位移带动固定块13向上滑动〔请参阅图4〕,使左凹型固定部138与后凸块21分离〔请一并参阅图6〕,此时可顺利将固定于后凸块21的换向杆11转换到前凸块31处,上拉时固定块13凹孔132内部弹性元件133与上盖134,被定位栓112阻挡而使弹性元件133压缩,当换向到前凸块31处时,因拉动钩部121向上力量消失,弹性元件133弹力迫使固定块13向下滑动,并使右凹型固定部1381与前凸块31扣合定位〔请参阅图2及图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车换向手把定位结构,由换向手把、后定位块、前定位块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换向手把,由一可前后换位的换向杆构成,套设固定有拨块及固定块;换向杆设有定位孔,贯穿有限定固定块滑动定位的定位栓;拨块外端设有钩部,里端设有拨块定位孔与连杆上端定位钩部定位固接,连杆下端连杆定位孔,穿入固定块连杆孔内固定;固定块中心外部设凹孔,于其中容置弹性元件,并设一可盖合凹孔的ㄇ型上盖,弹性元件可在凹孔内部滑动地置容于ㄇ型上盖中;在固定块内部设通孔,可滑动地套设于换向杆外缘;固定块中心内部设长型槽,定位栓在槽内可移动地挤压在上盖及弹性元件上;连杆下端连杆定位孔以固定元件固设于固定块中心外部所设的凹孔处,通孔左右侧设有左凹型固定部、右凹型固定部,及左挡板、右挡板,与后定位块及前定位块固定;在后轮上方车体骨架上设一T形后凸块,其中心设有后小贯孔,以后贯柱贯穿固设于车体骨架上;后凸块前端后T块与固定块的左凹型固定部及左挡板固合定位;在后轮与前轮中间车体骨架上设一T形状前凸块,其中心设有前小贯孔,以前贯柱贯穿固设于车体骨架上;前凸块前端前T块与固定块的右凹型固定部及右挡板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车换向手把定位结构,由换向手把、后定位块、前定位块所构成;其中换向手把,为一可前后换位的换向杆可将拨块及固定块套设固定其中,通过拨块向上位移,带动连杆及固定块一起向上滑动,使固定块与后或前凸块顺利分离,上拉时固定块凹孔内部弹性元件与上盖,被定位栓阻挡而使弹性元件压缩,当换向到前后凸块处时,因拉动钩部向上力量消失,弹性元件弹力迫使固定块向下滑动,并使右左凹型固定部与前后凸块扣合定位,其换向杆可任意前后固定使用。文档编号B62B9/00GK2756526SQ20042008881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3日专利技术者许全凯 申请人:蔚冠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换向手把定位结构,由换向手把、后定位块、前定位块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换向手把,由一可前后换位的换向杆构成,套设固定有拨块及固定块;换向杆设有定位孔,贯穿有限定固定块滑动定位的定位栓;拨块外端设有钩部,里端设有拨块定位孔与连 杆上端定位钩部定位固接,连杆下端连杆定位孔,穿入固定块连杆孔内固定;固定块中心外部设凹孔,于其中容置弹性元件,并设一可盖合凹孔的ㄇ型上盖,弹性元件可在凹孔内部滑动地置容于ㄇ型上盖中;在固定块内部设通孔,可滑动地套设于换向杆外缘;固定块中心内部设长型槽,定位栓在槽内可移动地挤压在上盖及弹性元件上;连杆下端连杆定位孔以固定元件固设于固定块中心外部所设的凹孔处,通孔左右侧设有左凹型固定部、右凹型固定部,及左挡板、右挡板,与后定位块及前定位块固定;在后轮上方车体骨架上设一T形 后凸块,其中心设有后小贯孔,以后贯柱贯穿固设于车体骨架上;后凸块前端后T块与固定块的左凹型固定部及左挡板固合定位;在后轮与前轮中间车体骨架上设一T形状前凸块,其中心设有前小贯孔,以前贯柱贯穿固设于车体骨架上;前凸块前端前T块与固定块 的右凹型固定部及右挡板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全凯
申请(专利权)人:蔚冠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