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728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阻尼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内置阻尼器主体;位于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是通过分别挤压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的两端而一体成型的扁平状的结构;所述第一端部上形成有第一焊缝;所述第二端部上形成有第二焊缝;以及一条经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和所述第二端部延伸的第三焊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稳定油压的效果且便于安装,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在汽车领域的内置阻尼器
技术介绍
燃油导轨总成是将燃油由燃油导轨分配至喷油器,再由喷油器喷射到发动机进气道内的装置。喷油器由发动机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发出的喷油指令信号控制,当喷油器喷射的时候燃油导轨内的燃油减少,压力降低,造成燃油导轨的内部产生压力波动。压力波动会使燃油导轨产生振动和噪音,并影响喷油器的喷射效果。为了能使喷油器达到良好的喷射效果,必须使燃油导轨内部的压力保持稳定,而阻尼器就是一种保持燃油导轨内部压力的装置。现有的燃油导轨总成中的阻尼器具有如下缺点:1)需要更大的安装空间,2)结构复杂,3)较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成本且便于安装的内置阻尼器。该内置阻尼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内置阻尼器主体;位于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是通过分别挤压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的两端而一体成型的扁平状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端部上形成有第一焊缝;所述第二端部上形成有第二焊缝;以及一条经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和所述第二端部延伸的第三焊缝。进一步地,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的外表面具有两个相对的平面和另外两个相对的弧面,所述第三焊缝延伸于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的外表面上两个相对的平面中的任意一个平面上,并位于其所在平面的正中部,同时位于其所在平面的中垂面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缝环绕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焊缝环绕所述第二端部的外表面。本技术公开的内置阻尼器不仅可以平衡并稳定油轨内部的燃油压力,在主油管中有良好的稳定油压的效果,而且容易加工制造且便于安装,同时有效的降低了产品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内置阻尼器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内置阻尼器的俯视图;图3为沿图1中的A-A方向的内置阻尼器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并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根据本技术实现的内置阻尼器。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使所属
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本技术。但是,对于所属
内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技术的实现可不具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限于所介绍的特定实施例。相反,可以考虑用下面的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组合来实施本技术,而无论它们是否涉及不同的实施例。因此,下面的方面、特征、实施例和优点仅作说明之用而不应被看作是权利要求的要素或限定,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提出。在汽车的供油系统中,燃油导轨总成将燃油分配至喷油器,再由喷油器喷射到发动机的进气道。为了使喷油器达到良好的喷油效果,必须使燃油导轨内部的压力保持稳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燃油导轨内部设置阻尼装置,这种阻尼装置被称为内置阻尼器,内置阻尼器可以通过自身体积的变化来调节燃油导轨内部的压力。图1是本技术所述内置阻尼器的正视图,如图1所示,该内置阻尼器包括内部为封闭中空结构的内置阻尼器主体1,位于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I两端的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该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是通过分别挤压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I的两端而一体成型的扁平状的结构。为了加强内置阻尼器的密闭性和牢固性,通过焊接的方式对阻尼器外部进行焊接,从而在该内置阻尼器上形成有三个焊缝,分别是所述第一端部2上的第一焊缝4,所述第二端部3上的第二焊缝5,以及一条经所述第一端部2、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I和所述第二端部3延伸的第三焊缝6 (上述三条焊缝在图1中均通过虚线示出)。图2是图1所示内置阻尼器的俯视图,图3为沿图1中的A-A方向的内置阻尼器的横截面图。如图2和图3所示,所示内置阻尼器主体的外表面具有两个相对的平面和另外两个相对的弧面,两个相对的平面分别为上表面12和下表面11,两个相对的弧面分别为第一弧面13和第二弧面14。较佳地,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获得更好的焊接效果以及密封效果,所述第三焊缝6延伸于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I的外表面上两个相对的平面中的任意一个平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焊缝6延伸于上表面12上,并位于其所在上表面12的正中部,即位于其所在上表面12的中垂面中,如图3所示,X-X线条代表与上表面12相垂直的中垂面,所述第三焊缝6位于所述上表面12和与所述上表面12相垂直的中垂面X-X的垂直相交线上(见图3中所示黑点)。虽然附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可选择地,所述第三焊缝6也可以位于下表面11上,并位于其所在下表面11的正中部,即位于其所在下表面11的中垂面中,X-X线条代表与下表面11的中垂面,所述第三焊缝6即位于所述下表面11和与所述下表面11相垂直的中垂面X-X的垂直相交线上。较佳地,为了使所述第一端部2和所述第二端部3的上下面严密贴合,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经滚焊工艺焊接后,所述第一焊缝4环绕在所述第一端部2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焊缝5环绕所述第二端部3的外表面上。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技术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各种更动与修改,均应纳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主权项】1.一种内置阻尼器,包括: 内部中空的内置阻尼器主体; 位于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是通过分别挤压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的两端而一体成型的扁平状的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部上形成有第一焊缝; 所述第二端部上形成有第二焊缝;以及 一条经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和所述第二端部延伸的第三焊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的外表面具有两个相对的平面和另外两个相对的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焊缝延伸于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的外表面上两个相对的平面中的任意一个平面上,并位于其所在平面的正中部,同时位于其所在平面的中垂面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缝环绕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缝环绕所述第二端部的外表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置阻尼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内置阻尼器主体;位于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是通过分别挤压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的两端而一体成型的扁平状的结构;所述第一端部上形成有第一焊缝;所述第二端部上形成有第二焊缝;以及一条经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和所述第二端部延伸的第三焊缝。本技术具有良好的稳定油压的效果且便于安装,成本较低。【IPC分类】F02M55-00【公开号】CN204371537【申请号】CN201520009082【专利技术人】许金鹏, 王亮, 杨明, 刘晶英, 李广春, 曹晓明, 朱斌宇, 王康 【申请人】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3日【申请日】2015年1月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阻尼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内置阻尼器主体;位于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是通过分别挤压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的两端而一体成型的扁平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上形成有第一焊缝;所述第二端部上形成有第二焊缝;以及一条经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内置阻尼器主体和所述第二端部延伸的第三焊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金鹏王亮杨明刘晶英李广春曹晓明朱斌宇王康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