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漏气自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64788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喇叭漏气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有机壳、启动感应器、下模;机壳内设有控制器、气源以及与该气源连通的电磁阀,控制器与电磁阀电连接;机壳外侧壁设有报警器、水位盒,水位盒上设有水位感应器;水位感应器和报警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机壳的顶板上方固定有与启动感应器连接的升降气缸,机壳的顶板下方设有与升降气缸连接的上模;上模具有第一容纳腔,电磁阀连接有气体输送管道并通过该气体输送管道连通第一容纳腔,下模具有第二容纳腔;水位盒连接第二容纳腔;待测喇叭放置于第二容纳腔的开口上方,并通过内密封圈密封。其能自动准确判断每个喇叭的密封性,达到自动检测漏风的目的,降低劳动力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喇叭制造设备,尤其涉及喇叭漏气自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喇叭在打胶干燥后需要检测喇叭的密闭性,以确保喇叭的质量。传统的方式是通过操作工人将喇叭压住,用根皮管一端放在耳朵孔内,另一端放在喇叭面上,通过耳朵来听气流声判定是否漏风,每检测一个喇叭需要10秒以上的时间,这样既浪费人力,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让人疲劳,并且判断的标准是通过人为意识来判断的,很容易出现误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喇叭漏气自动检测装置,其能自动准确判断每个喇叭的密封性,达到自动检测漏风的目的,降低劳动力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喇机漏气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有机壳、启动感应器、下模;机壳内设有控制器、气源以及与该气源连通的电磁阀,控制器与电磁阀电性连接;机壳外侧壁设有报警器、水位盒,该水位盒上设有水位感应器;水位感应器和报警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机壳的顶板上方固定有与启动感应器电连接的升降气缸,机壳的顶板下方设有与升降气缸连接的上模;上模具有下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电磁阀连接有第一气体输送管道,并通过该第一气体输送管道连通第一容纳腔,下模具有上端开口且该开口大小与待测喇叭大小匹配的第二容纳腔;水位盒连接第二容纳腔;一待测喇叭放置于第二容纳腔的开口上方,并通过内密封圈密封;下模还设有用于与第一容纳腔密闭的外密封圈。进一步的,机壳外侧壁还设有数显压力表,电磁阀还连接有第二气体输送管道,电磁阀通过第二气体输送管道连通数显压力表,数显压力表还连接控制器。进一步的,喇叭漏气自动检测装置还包括缓冲器,该缓冲器一端固定在机壳的顶板下方,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容纳腔。进一步的,外密封圈数量为两条,分为第一外密封圈和第二外密封圈,第二外密封圈位于第一外密封圈的外围。进一步的,启动感应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下模的两边。进一步的,启动感应器是型号为MB-027的人体红外感应开关。进一步的,底板下方设有多个脚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内密封圈和两条外密封圈来密封,达到完全密封的效果;采用启动感应器来启动升降气缸避免了操作人员常按按钮造成手指疲劳,只需要将双手滑过感应器,升降气缸就可启动工作,避免了上模在下行过程中压到操作者的手,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在机壳外侧壁还设有数显压力表,并且电磁阀和控制器均与数显压力表连接,避免了上模的第一容纳腔内气压过大而冲坏喇叭音膜,安全可靠;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大大降低了劳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其中,1、底板;2、机壳;3、启动感应器;4、下模;5、水位盒;6、水位感应器;7、升降气缸;8、上模;9、缓冲器;10、内密封圈;11、第一外密封圈;12、第二外密封圈;13、数显压力表;14、脚垫;15、待测喇叭。【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喇叭漏风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I固定有机壳2、启动感应器3、下模4,机壳2内设有气源以及与气源连通的电磁阀,控制器与电磁阀电性连接;机壳2外侧壁设有水位盒5,该水位盒5上设有水位感应器6 ;机壳2的顶板上方固定有与启动感应器3电连接的升降气缸7,机壳2的顶板下方设有与升降气缸7连接的上模8 ;上模8具有下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电磁阀连接有第一气体输送管道并通过该第一气体输送管道连通第一容纳腔,下模4具有上端开口且该开口大小与待测喇叭15大小匹配的第二容纳腔;水位盒5连接第二容纳腔;喇叭漏气自动检测装置还包括缓冲器9,该缓冲器9 一端固定在机壳2的顶板下方,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容纳腔;待测喇叭15放置于第二容纳腔的开口上方,并通过内密封圈10密封;下模4还设有与第一容纳腔密闭的外密封圈。操作时,待测喇叭15放置在下模4的第二容纳器开口处,操作人员用手放到启动感应器3,启动感应器3感应到信号,升降气缸7下行,带动上模8下行,一端固定在第一容纳腔的缓冲器9最先压到待测喇叭15,待测喇叭15被定位压紧,通过内密封圈10与第二容纳腔形成密封,上模8继续下行至与下模4上的外密封圈完全贴合,使得第一容纳腔与外界完全密封,此时打开机壳2内的电磁阀,输出的气体通到上模8的第一容纳腔内,将第一容纳腔内的气体保压1-2秒,优选但不限于1.5秒,如果待测喇叭15完好无漏气现象,此时下模4的第二容纳腔无任何气体漏出,否则,喇叭有气体漏出,导致下模4的第二容纳腔有气体渗入,流入的气体通到水位盒5内,推动水柱移动,此时水位感应器6感应到水位的移动,发出信号给控制器,报警器发出警报声提醒此喇叭有漏气现象。为了使上模8下行至于下模4闭合时密封效果更好,外密封圈的数量设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外密封圈11和第二外密封圈12,第二外密封圈12位于第一外密封圈11的外围,进一步达到完全密封的效果。采用启动感应器3来启动升降气缸7避免了操作人员常按按钮造成手指疲劳,只需要将双手滑过感应器,升降气缸7就可启动工作。为了避免上模8在下行过程中压到操作者的手,设置启动感应器3的数量为两个,操作者必须双手同时感应两个启动感应器3时升降气缸7才启动工作,优选方式为将两个启动感应器3分别设置在下模4的两边。启动感应器3可以是但不限于型号为MB-027的人体红外感应开关。考虑到待测喇叭15不能受太大的气压冲击,为了避免上模8的第一容纳腔内气压过大而冲坏待测喇叭15的音膜,在机壳2外侧壁还设有数显压力表13,电磁阀还连接有第二气体输送管道,电磁阀通过第二气体输送管道连通数显压力表13,并且数显压力表13还连接控制器。当电磁阀打开时,气体分成两路,一路是进入上模8的第一容纳腔对待测喇叭15实现自动漏气检测,另一路是通过数显压力表13显示出气体的压力,如果此时气体的压力值高于设定值,数显压力表13反馈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输出报警信号至报警器,报警器提示报警。另外在底板的下方设置多个脚垫14,优选在底板下方的四个角分别设置一个脚垫14,对整个喇叭漏气自动检测装置启动一个防滑稳固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升降气缸7下行带动上模8与下模4压紧密封的时间为0.5秒,通入气体至第一容纳器内的保压时间为1.5秒,同样,检测完成后升降气缸7上升的时间为0.5秒,因此检测一个待测喇叭15总共用时为2.5秒左右,时产可达到1500PCS,效率高,大大降低了劳动力,节省人力,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并且准确率大大提升,降低误判率,实用价值高,推广性强。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喇叭漏气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有机壳、启动感应器、下模;所述机壳内设有控制器、气源以及与该气源连通的电磁阀,控制器与电磁阀电性连接;机壳外侧壁设有报警器、水位盒,该水位盒上设有水位感应器;所述水位感应器和报警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机壳的顶板上方固定有与启动感应器电连接的升降气缸,机壳的顶板下方设有与升降气缸连接的上模;所述上模具有下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电磁阀连接有第一气体输送管道,并通过该第一气体输送管道连通第一容纳腔,所述下模具有上端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喇叭漏气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有机壳、启动感应器、下模;所述机壳内设有控制器、气源以及与该气源连通的电磁阀,控制器与电磁阀电性连接;机壳外侧壁设有报警器、水位盒,该水位盒上设有水位感应器;所述水位感应器和报警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机壳的顶板上方固定有与启动感应器电连接的升降气缸,机壳的顶板下方设有与升降气缸连接的上模;所述上模具有下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电磁阀连接有第一气体输送管道,并通过该第一气体输送管道连通第一容纳腔,所述下模具有上端开口且该开口大小与待测喇叭大小匹配的第二容纳腔;所述水位盒连接第二容纳腔;一待测喇叭放置于第二容纳腔的开口上方,并通过内密封圈密封;下模还设有用于与第一容纳腔密闭的外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大
申请(专利权)人: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国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