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式有源车轮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252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式有源车轮传感器,包括接收磁头(1)、发送磁头(3),接收磁头(1)和发送磁头(3)位于钢轨(2)的两侧,在接收磁头(1)、发送磁头(3)与钢轨(2)之间有发送支架(7),接收磁头(1)和发送磁头(3)经穿过发送支架(7)的螺栓(8)安装在钢轨(2)的轨腰上;接收磁头(1)和发送磁头(3)分别通过电缆与电子检测盒(5)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车轮通过传感器时产生的相位变化来检测车轮轮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传感器的安装采用钢轨的轨腰上打孔,安装方便,紧固可靠,在各部件连接部位都采用了各种有效地防松措施,使高频传感器能在剧烈振动的条件下长期可靠工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车轮传感器,尤其是一种安装在钢轨上的电磁式有源车轮传感器
技术介绍
当火车从某一站点到下一站点时,需要检查整个火车是否安全通过,是否存在有掉车厢现象,检测这些现象主要应用检测火车车轮轮对的方法进行,如通过某一站点是多少车轮轮对,那下一站点是否是相同数量的车轮轮对通过,通过此方法从而检测火车是否安全通过或有掉车厢现象,而目前用于检测火车车轮轮对的检测装置是安装在钢轨底部,由于它体积较大,在安装时,需要拨开轨道安装,安装很麻烦、困难,而且现有的检测装置是卡装在钢轨底部,这样抗振动较弱,从而影响正常运行,另外,由于现有检测装置内部工作电压要求非常高,而它抗振动又较弱,这样致使它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简单、抗振动强的电磁式有源车轮传感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磁式有源车轮传感器,包括接收磁头、发送磁头,接收磁头和发送磁头位于钢轨的两侧,在接收磁头、发送磁头与钢轨之间有发送支架,接收磁头和发送磁头经穿过发送支架的螺栓安装在钢轨的轨腰上;接收磁头和发送磁头分别通过电缆与电子检测盒连接。本方案将接收磁头和发送磁头位于钢轨的两侧,在接收磁头、发送磁头与钢轨之间有发送支架,接收磁头和发送磁头经穿过发送支架的螺栓安装在钢轨的轨腰上;接收磁头和发送磁头分别通过电缆与电子检测盒连接。本技术采用在钢轨的轨腰上打孔的安装方式,通过螺栓直接将接收磁头和发送磁头分别安装在钢轨两侧,这样,安装简单,而且紧固可靠、抗振动强;由于将接收磁头、发送磁头、电子检测盒分离成三个单元装置,分别安装不同的位置,这样各个单元体积较小,安装方便、容易。本技术的优点是安装方便、简单,紧固可靠,抗振动强、在剧烈振动条件下能长期可靠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发送磁头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接收磁头1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电磁式有源车轮传感器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主要由接收磁头1、发送磁头3、电子检测盒5、发送支架7、螺栓8、电缆构成,22表示枕木,其中接收磁头1和发送磁头3位于钢轨2的两侧,在接收磁头1、发送磁头3与钢轨2之间有发送支架7,接收磁头1和发送磁头3经穿过发送支架7的螺栓8安装在钢轨2的轨腰上;接收磁头1和发送磁头3分别通过电缆与电子检测盒5连接。接收磁头1、发送磁头3与电子检测盒5连接的电缆外套有防护管4;电子检测盒5通过支架底座6安装在路基上。本技术中传感器的安装采用轨腰打孔固定在钢轨上,安装方便,紧固可靠,在各部件连接部位都采用了各种有效地防松措施,使高频传感器能在剧烈振动的条件下长期可靠工作。工作频率范围为20kHz~40kHz,有效地降低了线路的各种低频干扰,从而提高了可靠性,是一种安全型的传感器。见图3可知所述发送磁头3由电缆9、紧固螺套10、密封胶11、连接螺套12、密封圈13、发送壳体14、定位支架15、发送线圈16构成,其中在发送壳体14内腔有发送线圈16,发送线圈16通过定位支架15固定在发送壳体14内壁上,发送线圈16与电缆9的一头连接,电缆9的另一头伸出发送壳体14的一端外,在发送壳体14该端的电缆9上套有连接螺套12,在连接螺套12与电缆9之间灌装有密封胶11,发送壳体14所述该端并由套在连接螺套12外的紧固螺套10密封,在紧固螺套10与发送壳体14之间有密封圈13。见图4可知所述接收磁头1由接收壳体17、电缆18、接收线圈19、定位支架20构成,其中在接收壳体17内腔有接收线圈19,接收线圈19通过定位支架20固定在接收壳体17内壁上,接收线圈19与电缆18连接,电缆18的另一头伸出接收壳体17外。电缆18由电缆压板21固定在接收壳体17上。接收线圈19为空心线圈;所述的发送磁头和接收磁头内部结构独特,所用的灌封材料性能优良,是通过独特配方而成,耐老化,耐腐蚀,防潮,适应铁路特殊野外环境。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车轮通过传感器时产生的相位变化来检测车轮轮对,其传感器电器性能和参数稳定,适应能力强,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图1中所示的EAK电子检测盒5中的电路构成LC振荡回路,在钢轨2周围构成交变磁场,事先通过调整发送磁头3的仰角,使磁场的方向达到一个最佳的位置,接收磁头1通过电磁感应将通过接收线圈19的磁通转化成电压耦合到EAK电子检测盒5的接收电路中,并通过放大整流转化成高低电平。当列车的轮轴通过磁头上方的钢轨2时,使交变的磁场方向发生改变,接收磁头1检测到这种磁场相位的改变,使之通过放大整流后产生与无轮轴时相反的电平供主机使用。整个原理可以简单称为鉴相原理,不受振幅大小的影响。当线路有故障时,都给出与有轮轴时一样的电平,所以它又是一种安全型的设备。传感器工作频率范围为20kHz~40kHz,有效地降低了线路的各种低频干扰,从而提高了可靠性。所有以上所述都是现有的车轮传感器所不能比拟的。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式有源车轮传感器,包括接收磁头(1)、发送磁头(3),其特征在于接收磁头(1)和发送磁头(3)位于钢轨(2)的两侧,在接收磁头(1)、发送磁头(3)与钢轨(2)之间有发送支架(7),接收磁头(1)和发送磁头(3)经穿过发送支架(7)的螺栓(8)安装在钢轨(2)的轨腰上;接收磁头(1)和发送磁头(3)分别通过电缆与电子检测盒(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式有源车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磁头(3)由电缆(9)、紧固螺套(10)、密封胶(11)、连接螺套(12)、密封圈(13)、发送壳体(14)、定位支架(15)、发送线圈(16)构成,其中在发送壳体(14)内腔有发送线圈(16),发送线圈(16)通过定位支架(15)固定在发送壳体(14)内壁上,发送线圈(16)与电缆(9)的一头连接,电缆(9)的另一头伸出发送壳体(14)的一端外,在发送壳体(14)该端的电缆(9)上套有连接螺套(12),在连接螺套(12)与电缆(9)之间灌装有密封胶(11),发送壳体(14)所述该端并由套在连接螺套(12)外的紧固螺套(10)密封,在紧固螺套(10)与发送壳体(14)之间有密封圈(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式有源车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磁头(1)由接收壳体(17)、电缆(18)、接收线圈(19)、定位支架(20)构成,其中在接收壳体(17)内腔有接收线圈(19),接收线圈(19)通过定位支架(20)固定在接收壳体(17)内壁上,接收线圈(19)与电缆(18)的一头连接,电缆(18)的另一头伸出接收壳体(17)外。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磁式有源车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接收磁头(1)、发送磁头(3)与电子检测盒(5)连接的电缆外套有防护管(4);电子检测盒(5)通过支架底座(6)安装在路基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式有源车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电缆(18)由电缆压板(21)固定在接收壳体(17)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式有源车轮传感器,包括接收磁头(1)、发送磁头(3),接收磁头(1)和发送磁头(3)位于钢轨(2)的两侧,在接收磁头(1)、发送磁头(3)与钢轨(2)之间有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式有源车轮传感器,包括接收磁头(1)、发送磁头(3),其特征在于:接收磁头(1)和发送磁头(3)位于钢轨(2)的两侧,在接收磁头(1)、发送磁头(3)与钢轨(2)之间有发送支架(7),接收磁头(1)和发送磁头(3)经穿过发送支架(7)的螺栓(8)安装在钢轨(2)的轨腰上;接收磁头(1)和发送磁头(3)分别通过电缆与电子检测盒(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其申邱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铁路通信设备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