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成良专利>正文

自动给料式冲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241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给料式冲压机,它包括操作台,操作台上安装底模和支柱,支柱顶端安装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冲头连接,冲头与底模相配合,底模两端的操作台上分别设置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上安装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导轨上安装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均能够沿导轨移动,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分别与双向气缸两端的活塞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生产效率高、冲孔位置精确、不需人工操作,生产时无安全隐患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型材加工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给料式冲压机
技术介绍
目前型材加工企业在对型材进行冲孔操作时,大都采用人工手持的方式向冲压机送料,这种生产方式生产效率较低,冲孔位置精确度较差,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手离冲头较近,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给料式冲压机,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操作台,操作台上安装底模和支柱,支柱顶端安装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冲头连接,冲头与底模相配合,底模两端的操作台上分别设置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上安装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导轨上安装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均能够沿导轨移动,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分别与双向气缸两端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滑块,滑块上设置底板,滑块顶部安装夹持气缸,夹持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安装压片。底板两侧均设置凹槽。底模两侧均设置侧板,底模两侧的侧板与底模之间均留有间隙。双向气缸两端的活塞杆分别通过连杆与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连接,操作台上安装限位座,限位座上安装限位螺栓,连杆移动过程中能够与限位螺栓接触。底模两侧设置限位气缸。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生产效率高、冲孔位置精确、不需人工操作,生产时无安全隐患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给料式冲压机包括操作台1,操作台I上安装底模2和支柱3,支柱3顶端安装液压缸4,液压缸4的活塞杆与冲头5连接,冲头5与底模2相配合,底模2两端的操作台I上分别设置第一导轨6和第二导轨7,第一导轨6上安装第一夹持装置8,第二导轨7上安装第二夹持装置9,第一夹持装置8和第二夹持装置9均能够沿导轨移动,第一夹持装置8和第二夹持装置9分别与双向气缸10两端的活塞杆连接。使用时,双向气缸10驱动第一夹持装置8和第二夹持装置9往复移动,双向气缸10前进时,第一夹持装置8和第二夹持装置9将型材夹紧,型材随夹持装置同步前进,前进停止时,冲头5下压,在型材上冲孔或冲槽,双向气缸10回位时,第一夹持装置8和第二夹持装置9松开型材,型材保持原位不动,上述步骤依次循环,实现冲压机步进式送料,本技术与传统人工送料的生产方式相比,生产效率可提高7倍以上,同时本技术的冲孔位置精确、不需人工操作,能够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由于底模2两端均设置夹持装置,因此本技术的自动冲孔范围可覆盖型材的全部位置,并且不需设置与型材长度相同的导轨,因此本技术自身尺寸较小,不需占用厂房内大量空间。本技术所述的第一夹持装置8和第二夹持装置9优选的结构为:所述第一夹持装置8和第二夹持装置10结构相同,均包括滑块11,滑块11上设置底板12,滑块11顶部安装夹持气缸13,夹持气缸13的活塞杆端部安装压片14。使用时,气缸13驱动压片14向底板12方向移动,通过压片14与底板12将型材夹紧。该结构具有夹持力度大、响应速度快、可直接利用高压气源进行驱动等,此外,本实用所述第一夹持装置8和第二夹持装置9还可采用例如电磁驱动、液压驱动等多种结构,但这些结构在夹持力度、响应速度等方面与优选方案有所差距。本技术为了能够对直角型材进行夹持,可在底板12两侧均设置凹槽15。凹槽15与底板12顶面形成直角,可使直角型材正常通过,并且不会影响压片14的正常夹持功能,底板12两侧的凹槽15可实现在直角型材的两个直角边上冲孔或冲槽。本技术为了在底模2位置对直角型材实现导向,可在底模2两侧均设置侧板16,底模2两侧的侧板16与底模2之间均留有间隙。侧板16与底模2之间的间隙可使直角型材竖直方向的直角边通过,并对直角型材起到导向作用,防止冲孔位置偏移。本技术为了便于调节冲孔或冲槽的间距,可采用下述结构:双向气缸10两端的活塞杆分别通过连杆17与第一夹持装置8和第二夹持装置9连接,操作台I上安装限位座18,限位座18上安装限位螺栓19,连杆17移动过程中能够与限位螺栓19接触。使用时,通过调整限位螺栓19的位置可实现调整双向气缸10的移动范围,进而实现调节冲孔或冲槽间距的目的。本技术为确保每根型材的冲孔或冲槽位置均保持一致,可在底模2两侧设置限位气缸20。放置型材前,限位气缸20的活塞杆伸出,放置型材时可使型材端部与限位气缸20的活塞杆接触,确保每根型材的放置位置均保持一致,开始送料时,限位气缸20的活塞杆自动缩回,使型材能够在夹持装置的驱动下前进。图中21是废料口,22是废料槽,23是液压站。【主权项】1.自动给料式冲压机,包括操作台(1),操作台⑴上安装底模⑵和支柱(3),支柱(3)顶端安装液压缸(4),液压缸(4)的活塞杆与冲头(5)连接,冲头(5)与底模⑵相配合,其特征在于:底模(2)两端的操作台(I)上分别设置第一导轨(6)和第二导轨(7),第一导轨(6)上安装第一夹持装置(8),第二导轨(7)上安装第二夹持装置(9),第一夹持装置(8)和第二夹持装置(9)均能够沿导轨移动,第一夹持装置(8)和第二夹持装置(9)分别与双向气缸(10)两端的活塞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给料式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8)和第二夹持装置(10)结构相同,均包括滑块(11),滑块(11)上设置底板(12),滑块(11)顶部安装夹持气缸(13),夹持气缸(13)的活塞杆端部安装压片(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给料式冲压机,其特征在于:底板(12)两侧均设置凹槽(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给料式冲压机,其特征在于:底模(2)两侧均设置侧板(16),底模⑵两侧的侧板(16)与底模⑵之间均留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给料式冲压机,其特征在于:双向气缸(10)两端的活塞杆分别通过连杆(17)与第一夹持装置⑶和第二夹持装置(9)连接,操作台⑴上安装限位座(18),限位座(18)上安装限位螺栓(19),连杆(17)移动过程中能够与限位螺栓(19)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给料式冲压机,其特征在于:底模(2)两侧设置限位气缸(20)。【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给料式冲压机,它包括操作台,操作台上安装底模和支柱,支柱顶端安装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冲头连接,冲头与底模相配合,底模两端的操作台上分别设置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上安装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导轨上安装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均能够沿导轨移动,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分别与双向气缸两端的活塞杆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生产效率高、冲孔位置精确、不需人工操作,生产时无安全隐患等。【IPC分类】B21D28-24, B21D43-10【公开号】CN204365802【申请号】CN201420752283【专利技术人】潘成良 【申请人】潘成良【公开日】2015年6月3日【申请日】2014年12月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给料式冲压机,包括操作台(1),操作台(1)上安装底模(2)和支柱(3),支柱(3)顶端安装液压缸(4),液压缸(4)的活塞杆与冲头(5)连接,冲头(5)与底模(2)相配合,其特征在于:底模(2)两端的操作台(1)上分别设置第一导轨(6)和第二导轨(7),第一导轨(6)上安装第一夹持装置(8),第二导轨(7)上安装第二夹持装置(9),第一夹持装置(8)和第二夹持装置(9)均能够沿导轨移动,第一夹持装置(8)和第二夹持装置(9)分别与双向气缸(10)两端的活塞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成良
申请(专利权)人:潘成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