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及汽车,其中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包括:用于安装汽车侧置座椅管梁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在所述座椅管梁外表面一侧的第一安装部和安装在所述座椅管梁外表面另一侧的第二安装部;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及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的结构简单、牢固,且增大了座椅承受作用力。(*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侧置座椅是汽车中将乘员与车身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内饰部件,它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所谓座椅的安全性是指汽车座椅能有效地防止汽车事故的发生,它的作用是用来保持乘客身体平衡,可供乘用者在需要的情况下将其抓紧,并施加载荷于其上,以达到保持使用者身体平衡的目的。汽车侧置座椅通过侧置座椅支架固定在车身上。汽车侧置座椅支架的结构形式、刚度及强度对汽车侧置座椅周边的耐久性、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目前,汽车侧置座椅支架多采用较易成型的金属材料冲压而成,且大多通过安装孔将侧置座椅支架固定于汽车侧围上。如图1所示,现有的汽车侧置座椅通过侧置座椅支架安装在汽车侧围内板上,侧置座椅支架包括一个连接部和安装部,这样的结构减少了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的强度,容易造成侧置座椅周边应力过大,不利于侧置座椅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及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的结构简单、牢固,且增大了座椅承受作用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包括:用于安装汽车侧置座椅管梁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在所述座椅管梁外表面一侧的第一安装部和安装在所述座椅管梁外表面另一侧的第二安装部;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用于连接车身的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的第一受拉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面通过所述第一受拉壁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用于连接车身的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的第二受拉壁;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面通过所述第二受拉壁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车身连接的螺纹孔。其中,所述第二受拉壁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包裹在侧置座椅管梁外表面,所述第一安装部内表面为弧面,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弧度不小于0.3 π。其中,所述第二安装部包裹在侧置座椅管梁外表面,所述第二安装部内表面为弧面,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弧度不小于0.7 31。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座椅管梁的外表面焊连接。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中,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包括用于和车身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安装侧置座椅管梁的安装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该结构构造紧凑、牢固,可承受作用力更大,同时安装汽车侧置座椅方便。【附图说明】图1表示目前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与座椅管梁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的立体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侧置座椅管梁;2_安装部;21_第一安装部;22_第二安装部;3_连接部;31_第一连接部;311_第一连接面;312_第一受拉壁;32_第二连接部;321_第二连接面;322_第二受拉壁;4_加强筋;5_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针对目前侧置座椅安装支架强度不够且座椅周边应力过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及汽车。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包括:用于安装汽车侧置座椅管梁I的安装部2和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部3,其中安装部2包括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连接部3包括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2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1包括:用于连接车身的第一连接面311 ;与所述第一连接面311连接的第一受拉壁312 ;所述第一连接面311通过所述第一受拉壁312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1连接;同样的,所述第二连接部32包括:用于连接车身的第二连接面321 ;与所述第二连接面321连接的第二受拉壁322 ;所述第二连接面321通过所述第二受拉壁322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2连接。应当指出的是,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具体结构、形状可以根据所安装的汽车侧围内板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且为方便连接部3与车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311和所述第二连接面321上均设置有螺纹孔5,连接部3通过螺纹孔中固定螺栓与车身侧围内板固定连接,实现了汽车侧置座椅通过侧置座椅安装支架安装到车身上,结构牢固,强度更高,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螺纹孔5的数量和位置。第一安装部21包裹在侧置座椅管梁I外表面,所述第一安装部21内表面为弧面,且弧度不小于0.3 Ji ;第二安装部22包裹在侧置座椅管梁I外表面,所述第二安装部22内表面为弧面,且弧度不小于0.7 ,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的弧面相对,具体的结构、形状根据所安装的汽车侧置座椅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2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与所述座椅管梁I的外表面焊连接,具体地优选通过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连接。此外,为确保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安装部2的强度和刚度,又不致使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安装部2的壁板增厚,在第二连接部32、第二安装部22上设置有加强筋4。本实施例的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在安装时,将安装部包裹在侧置座椅管梁的外表面,连接部通过螺栓与车身固定连接,该支架的结构构造紧凑、牢固,可承受侧置座椅的作用力增大,同时安装侧置座椅也非常方便。此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上述技术实施例的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及汽车,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加强结构强度更高,可承受作用力更大,同时安装汽车侧置座椅更加方便。本技术的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降低了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周围的最大应力,虽然支架总重量增加了,但应用本实施例中支架的意义重大。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安装汽车侧置座椅管梁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在所述座椅管梁外表面一侧的第一安装部和安装在所述座椅管梁外表面另一侧的第二安装部; 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侧置座椅安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汽车侧置座椅管梁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在所述座椅管梁外表面一侧的第一安装部和安装在所述座椅管梁外表面另一侧的第二安装部;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燕,肖介平,马忠民,宋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