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加热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53305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1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原料气进气端(1)、节流装置(2),冷干机(3),自换热器(4),加热气管路(6),调节阀(7),自换热器进气端(8)和贫热气管路(9);所述原料气进气端(1)、节流装置(2),冷干机(3),自换热器(4)顺序连接;所述自换热器(4)连接换热器进气端(8)和贫热气管路(9);所述节流装置(2)和调节阀(7)形成逻辑回路。本套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工艺系统冷干机后续某些工段(如膜分离过程等)所需要的加热蒸汽,较以往的加热系统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同时降低冷干机负荷,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并且本系统结构简单,无二次污染,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体回收系统前处理,特别涉及自加热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部分工艺装置在生产过程中有气体气需要对外排放,可以利用膜分离设备回收有价值成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该排放气需要进行某些处理(如催化脱氧)等,导致气体温度上升,再进入冷干机除湿,而膜分离器操作温度一般为50?80°C左右,因此又需要用蒸汽将排放气加热至该温度。冷却-加热过程浪费了大量的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目前膜回收过程中能耗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简单、可靠、节能的自加热控制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加热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原料气进气端(I)、节流装置(2),冷干机(3),自换热器(4),加热气管路(6),调节阀(7),自换热器进气端(8)和贫热气管路(9);所述原料气进气端(1),节流装置(2),冷干机(3),自换热器(4)顺序连接;所述自换热器(4 )连接换热器进气端(8 )和贫热气管路(9 );所述节流装置(2 )和调节阀(7 )形成逻辑回路,用以与自换热器中的工艺气体进行热量传递。进一步地,本申请中所述自换热器进气端(8)连接自换热器(4),贫热气管路(9)连接自换热器(4 ),构成热量传递结构。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自加热控制系统还包括温度测量器(5),所述温度测量器(5)与自换热器(4)连接。进一步地,本申请中所述温度测量器为温度变送器,用于调节自加热负荷。进一步地,本申请中所述节流装置为产生压降或改变流体流向的孔板、节流阀或其他阀门。本技术自加热控制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套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工艺系统冷干机后续某些工段(如膜分离过程等)所需要的加热蒸汽,较以往的加热系统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同时降低冷干机负荷,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并且本系统结构简单,无二次污染,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自加热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原料气进气端;2,节流装置;3,冷干机;4,自换热器;5,温度测量器;6加热气管路;7,调节阀;8,自换热器进气端;9,贫热气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实施例1如附图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自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原料气进气端1、节流装置2,冷干机3,自换热器4,温度测量器5,加热气管路6,调节阀7,自换热器进气端8和贫热气管路(9);所述原料气进气端1,节流装置2,冷干机3,自换热器4和温度测量器5顺序连接;所述自换热器4连接换热器进气端(8)和贫热气管路(9);所述温度测量器5、节流装置2和调节阀7形成逻辑回路,用以与自换热器中的工艺气体进行热量传递;自换热器进气端8连接自换热器(4),贫热气管路9连接自换热器4构成热量传递结构。本申请提供的自加热系统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工艺气体(气量约为200Nm3/h,200°C)通过原料气进气端I进入系统,分出一股物流进入加热气管路6,通过节流装置2、调节阀7与温度变送器5形成逻辑回路,与自换热器4中的工艺气体进行热量传递,换热气降至约80°C,从贫热气管道9排除,被加热的工艺气体从冷干机3冷却温度到20°C左右然后升温至80°C后再进入下游工段(如膜分离过程O经过计算通过本系统可节约0.9MPa中压蒸汽30kg/h,与现有技术所用加热系统相比可节约全部的蒸汽,同时贫热气换热后的温度仅为80°C,大幅降低了冷干机的负荷,节约的电力的同时也节省了设备投资,达到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环保减排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自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原料气进气端(I)、节流装置(2),冷干机(3),自换热器(4),加热气管路(6),调节阀(7),自换热器进气端(8)和贫热气管路(9);所述原料气进气端(I )、节流装置(2 ),冷干机(3 )和自换热器(4 )顺序连接;所述自换热器(4)连接换热器进气端(8)和贫热气管路(9);所述节流装置(2)和调节阀(7)形成逻辑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换热器进气端(8)连接自换热器(4 ),贫热气管路(9 )连接自换热器(4 ),构成热量传递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加热系统还包括温度测量器(5),所述温度测量器(5)与自换热器(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测量器为温度变送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产生压降或改变流体流向的孔板、节流阀。【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自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原料气进气端(1)、节流装置(2),冷干机(3),自换热器(4),加热气管路(6),调节阀(7),自换热器进气端(8)和贫热气管路(9);所述原料气进气端(1)、节流装置(2),冷干机(3),自换热器(4)顺序连接;所述自换热器(4)连接换热器进气端(8)和贫热气管路(9);所述节流装置(2)和调节阀(7)形成逻辑回路。本套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工艺系统冷干机后续某些工段(如膜分离过程等)所需要的加热蒸汽,较以往的加热系统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同时降低冷干机负荷,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并且本系统结构简单,无二次污染,便于推广。【IPC分类】B01D53-26【公开号】CN204352738【申请号】CN201420755508【专利技术人】李屹, 徐徜徉 【申请人】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申请日】2014年12月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自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原料气进气端(1)、节流装置(2),冷干机(3),自换热器(4),加热气管路(6),调节阀(7),自换热器进气端(8)和贫热气管路(9);所述原料气进气端(1)、节流装置(2),冷干机(3)和自换热器(4)顺序连接;所述自换热器(4)连接换热器进气端(8)和贫热气管路(9);所述节流装置(2)和调节阀(7)形成逻辑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屹徐徜徉
申请(专利权)人: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