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干机的换热器折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23389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30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干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冷干机的换热器折流板。其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内设有折流板和换热管,换热管穿过折流板后沿轴向设于换热器内;折流板由平板扭曲而成,折流板的四边分别为第一端边、第二端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构造成用于贴合换热器内壁,第一端边相对第二端边的偏转角度为M,其中,60°≤M≤120°;折流板表面设有用于被换热管穿过的定位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气体在换热器内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干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冷干机的换热器折流板
技术介绍
冷干机是冷冻式干燥机的简称,其属于气动系统中的气源处理元件。冷干机是利用冷媒与待干燥气体进行热交换,将待干燥气体的温度降到2?10°C范围的露点温度,使待干燥气体中的含水量趋于超饱和的状态,从而除去待干燥气体中的水分,即水蒸气成分。现有的冷干机大多采用分体式结构,这为现有冷干机的安装带来的极大的不便。另外,现有冷干机的换热器由于结构设计上的不足,导致其换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干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干机,其包括换热器、蒸发器和分离器,换热器内设有2块管板,所述2块管板将换热器内腔构造成进气腔、换热腔和出气腔;换热腔内设有与所述2块管板连接的换热管,换热腔上设有进气管道,出气腔上设有出气管道;待冷干气体自进气管道进入,依次流经换热腔、蒸发器、分离器、进气腔、换热管、出气腔,最后经出气管道流出;进气管道上设有第一检测口,出气管道上设有第二检测口和第三检测口。本专利技术的冷干机的换热器、蒸发器和分离器为一体式结构,换热器、蒸发器和分离器之间均通过管道连接,待冷干气体能够在换热器、蒸发器和分离器间流动,这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紧凑,便于安装。本专利技术的进气管道上设有第一检测口,出气管道上设有第二检测口和第三检测口,这种结构使得,本专利技术能够从第一检测口、第二检测口和第三检测口处,分别检测进气和出气的湿度、温度等数据,根据检测到的数据能够实时的对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功率进行调整,从而使使用者能够较佳地控制出气质量。本专利技术的蒸发器内能够设置有冷凝管道,冷凝管道内能够通有循环的冷媒介质,从而使得待冷干气体在蒸发器内大幅度降温,实现冷冻干燥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待冷干气体能够经换热腔进入蒸发器,经蒸发器冷凝后的低温气体能够经分离器从换热管处流出。这种构造使得,待冷干气体在进入蒸发器前能够与换热管内的低温气体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待冷干气体进行预冷,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本专利技术的能耗。作为优选,所述待冷干气体在换热腔内的流向与其在换热管内的流向相反。本专利技术的待冷干气体在换热腔内的流向能够与其在换热管内的流向相反,这种构造,大大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作为优选,蒸发器一侧设有用于安装的支架。本专利技术的蒸发器侧面能够设有支架,这使得本专利技术能够较佳的安装。作为优选,蒸发器侧面设有竖直向下的第一排水口,蒸发器内设有与第一排水口配合的挡流板。本专利技术的蒸发器侧面设有竖直向下的第一排水口,第一排水口能够将蒸发器内分离出的水分排出,从而实现了干燥气体的目的。另外,蒸发器内设有与第一排水口配合的挡流板,挡流板能够将改变蒸发器内气体的流向,由于惯性的作用,蒸发器内气体中附着的水分会依附在挡流板上并引导至第一排水口处排出,从而较佳地增加了蒸发器内对气体的干燥效率。作为优选,换热器与蒸发器间设有第一支撑杆。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与蒸发器间设有第一支撑杆,这使得换热器与蒸发器能够较佳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了本专利技术的稳固性能。作为优选,分离器内设有外形均为“十”字形的2个搁架,所述2个搁架间设有材质为0Crl8Ni9的丝网。本专利技术的分离器内设有丝网,丝网能够对从蒸发器出来的气体进一步干燥,从而增加了本专利技术的干燥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丝网材质能够为0Crl8Ni9,这是因为0Crl8Ni9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耐热性、低温强度和机械性能,冲压弯曲等热加工性好,从而能够较佳地运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丝网中。本专利技术的丝网由2个“十”字形的搁架限定在分离器内内,从而既保证了丝网的能够具备较佳地牢固性也保证了分离器内具有较佳地有效通气面积。作为优选,分离器上设有第四检测口。本专利技术的分离器上设有第四检测口,第四检测口能够检测从蒸发器出来的气体的温度、湿度等数据,通过比较第一检测口与第四检测口处检测的数据能够得知蒸发器的工作效率,通过对比第四检测口与第二检测口、第三检测口处检测的数据能够得知分离器与换热器的工作效率,从而便于本专利技术的调控和检修。作为优选,分离器上设有竖直向下的第二排水口。本专利技术的分离器上设有竖直向下的第二排水口,第二排水口能够设于丝网下方,从而使得分离器中依附在丝网上的水分能够从第二排水口处流出,大大增加了本专利技术的干燥效率。作为优选,分离器与换热器间设有第二支撑杆。本专利技术的分离器与换热器间设有第二支撑杆,大大增加了分离器与换热器间的牢固性能。作为优选,换热腔内设有折流板,换热管穿过折流板。本专利技术的换热腔内设有折流板,换热管穿过折流板,这种构造大大增加了待冷干气体在换热腔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为了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干机的换热器折流板,其能够较佳地运用于上述冷干机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冷干机的换热器折流板,其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内设有折流板和换热管,换热管穿过折流板后沿轴向设于换热器内;折流板由平板扭曲而成,折流板的四边分别为第一端边、第二端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构造成用于贴合换热器内壁,第一端边相对第二端边的偏转角度为M,其中,60° ^ 120° ;折流板表面设有用于被换热管穿过的定位通孔。本专利技术的折流板由平板扭曲而成,这种构造使得,气体流过换热器时,由于折流板的作用,使得气体能够在换热器分两个流道螺旋流动,从而大大增加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另外由于气体是螺旋流动,使得气体中的水分能够在惯性的作用下初步分离,从而实现了待冷干气体中气水的预分离。本专利技术折流板的扭转角度能够为60°?120°,这种设计使得折流板能够具备较佳地性能,当折流板的扭转角度小于60°时,折流板所构造出的有效流道较短且不能够较佳地实现待冷干气体中气水的预分离,当折流板的扭转角度大于120°时,对折流板的材质和制造工艺要求较高,从而增加了折流板的制作成本。作为优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焊接在换热器内壁上。本专利技术的折流板焊接在换热器内壁上,从而简单易行的实现了折流板的固定。作为优选,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的夹角为9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端边和第二端边的夹角为90°,这种设计,同时不仅具备较佳地折流性能而且对折流板的制作要求低。作为优选,折流板表面镀有一层防水层。本专利技术的折流板表面能够镀有一层防水层,由于待冷干气体中水份较重,防水层的存在能够较佳地保护折流板不被腐蚀,从而增加了折流板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换热器内设有多块折流板,任意两块折流板的距离为N,任意两块折流板相位差为P,其中,5cm彡N彡10cm,60°彡P彡120°。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内能够设有多块折流板,通过多块折流板的配合,能够大大增加换热器内有效流道的长度,从而达到较佳的换热效率。另外,设于热器内的多块折流板的相互距离能够在5cm?1cm间,任意两块折流板相位差能够在60°?120°之间,这种构造使得,通过多块折流板的配合能够使得换热器内流过的气体多次换向,从而为本专利技术带来了较佳地气水预分离效果。为了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干机的换热器管板,其能够较佳地运用于上述的冷干机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冷干机的换热器管板,其包括内部设有换热管的换热器,换热管两端均设有一管板;换热器部分内壁向内周收缩形成一圈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冷干机的换热器折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110),换热器(110)内设有折流板(210)和换热管(230),换热管(230)穿过折流板(210)后沿轴向设于换热器(110)内;折流板(210)由平板扭曲而成,折流板(210)的四边分别为第一端边(510)、第二端边(520)、第一侧边(530)和第二侧边(540);第一侧边(530)和第二侧边(540)构造成用于贴合换热器(110)内壁,第一端边(510)相对第二端边(520)的偏转角度为M,其中,60°≤M≤120°;折流板(210)表面设有用于被换热管(230)穿过的定位通孔(6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璐欣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