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金亮专利>正文

客运列车临时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150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客运列车临时床,由框架和床面构成,框架采用具有钢性的管材连接而成,框架有上下两层,每层框架的长略小于车厢座席两相邻靠背间的距离,宽不超过每个座席的宽度,床面采用帆布或其他柔性材料,它被张紧在每层框架上。使用时,将临时床搁置在面对面的两个座位上,供这两位旅客躺下休息,它不影响客运列车车厢内的管理秩序,既能为旅客尤其是老弱病幼旅客提供方便,又能为列车增加经济收入。(*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客运列车,它是一种临时床,是客运列车上可采用的辅助设施。目前客运列车在长途行进中,买硬座或软座票的旅客,夜晚只能在原座位上休息,不能躺下,经过夜间长途坐车后,非常疲劳,对于老弱病幼旅客,更是这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客运列车用的临时床,它不影响列车现存的管理秩序,不破坏列车车箱内的设施,旅客有了它以后,却能躺下休息,消除疲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客运列车临时床,由框架和床面构成,框架采用具有钢性的管材连接而成,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或固定焊接;框架具有上下两层,每层框架的长略小于车箱座席两相邻靠背间的距离,宽不超过每个座席的宽度;床面系为柔性材料制成,它被张紧在每层框架上,框架采用的钢性管材可以是碳钢、合金钢、玻璃钢、铝合金或塑料材料制成;床面柔性材料为钢丝、帆布、塑料或其他柔性材料。使用时,将临时床搁置在面对面的两个座位上,供这两位旅客躺下休息。本技术的客运列车临时床的特点是使用它以后,可供长途旅客躺下休息,它不影响客运列车车箱内的管理秩序,还可为旅客尤其是老弱病幼旅客提供方便,为列车增加经济收入。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附图显示了本技术的两种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客运列车临时床的分解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客运列车临时床的组合式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2--床面3--安全带4--托卡5--车箱座席实施例1,参看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分解式结构,框架系采用外径为18mm,厚度为3mm的钢管连接而成,每层床面框架的外形长宽尺寸为1420mm×440mm,上层床框架的两端各设置有两个托卡,以便上层床框架固定地搁置在两邻近的靠背上,床面系用帆布材料制成。实施例2,参看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组合式结构,上下层框架间由四根支撑管连接成为一体,连接后的框架外形尺寸长×宽×高为1420×440×700mm,使用时,搁置于面对面的两座席上,上层框架两端各设置有两个托卡,以保证本技术稳固地搁置在座席间。权利要求1.客运列车临时床,由框架和床面构成,其特征是框架采用具有钢性的管材连接而成,其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或固定焊接;框架具有上下两层,每层框架的长略小于车箱座席两相邻靠背间的距离,宽不超过每个座席的宽度;床面系为柔性材料制成,它被张紧在每层框架上。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运列车临时床,其特征是所述框架采用的钢性管材可以是碳钢、合金钢、玻璃钢、铝合金或塑料材料制成。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客运列车临时床,其特征是所述的床面柔性材料为钢丝、帆布、塑料或其他柔性材料。专利摘要本技术的客运列车临时床,由框架和床面构成,框架采用具有钢性的管材连接而成,框架有上下两层,每层框架的长略小于车厢座席两相邻靠背间的距离,宽不超过每个座席的宽度,床面采用帆布或其他柔性材料,它被张紧在每层框架上。使用时,将临时床搁置在面对面的两个座位上,供这两位旅客躺下休息,它不影响客运列车车厢内的管理秩序,既能为旅客尤其是老弱病幼旅客提供方便,又能为列车增加经济收入。文档编号B61D31/00GK2112554SQ9120893公开日1992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25日专利技术者刘金亮 申请人:刘金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客运列车临时床,由框架和床面构成,其特征是:框架采用具有钢性的管材连接而成,其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或固定焊接;框架具有上下两层,每层框架的长略小于车箱座席两相邻靠背间的距离,宽不超过每个座席的宽度;床面系为柔性材料制成,它被张紧在每层框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亮
申请(专利权)人:刘金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