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百利专利>正文

站台列车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式火车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8897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站台列车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式火车站,包括靠站轨道、站台轨道、设在站台轨道上可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的用于接送旅客的站台列车、候靠轨道及立交桥等,可实现客运列车不必停车即可上下旅客,其目的在于缩短客运列车的运行时间和保障候车旅客的人身安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火车站设计
现有技术中,火车站的设施只能使客运列车进站停稳后旅客方能上下车,其缺点在于一方面客运列车进站后采用先下后上的规则,再加上其加速和减速时间,导致客运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加长。另一方面由于客运列车在火车站停车时间的限制,常采用先检票让旅客在站台候车的方法,当客运列车进站时易引起旅客混乱,经常发生旅客与客运列车相撞而伤亡的事故。目前尚未见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站台列车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式火车站。该火车站中设有可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的站台列车,客运列车在该火车站不必停车,旅客通过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的站台列车即可上下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火车站的轨道设计成循环式。其中一条供客运列车运行的循环式靠站轨道,靠站轨道环内设有与其间距为定长的循环式站台轨道,站台轨道上设有可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的用于接送旅客的站台列车,站台列车的门厅里设有可伸到车外与客运列车的车门相通的人行通道,当站台列车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时,旅客通过该人行通道即可上下车,且上下车可同时进行。站台轨道环内与火车站外用公·铁立交桥连通。在靠站轨道环外还设有循环式候靠轨道,候靠轨道与靠站轨道间用道岔轨连通,候靠轨道与进出站轨道交叉处设有铁·铁立交桥,若靠站轨道已有客运列车运行,后到客运列车可暂时在候靠轨道运行,等候进入靠站轨道。由于客运列车在该火车站不必停车,旅客通过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的站台列车即可上下车。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客运列车不停车旅客即可上下车,这可节省列车的加速和减速时间;还可实现旅客上下车同时进行,这又缩短了上下车时间;所以能减少客运列车在火车站的占用时间,最终使客运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缩短。同时由于旅客在站台列车内候车,避免了客运列车进站时候车旅客与其相撞引起的伤亡事故。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结构示意图。图中1-靠站轨道;2-站台轨道;3-公·铁立交桥;4-铁·铁立交桥;5-候靠轨道;6,21-道岔轨;7,18-进站轨道;8,17-出站轨道;9,19-进入靠站轨道的道岔轨;10,20-进入候靠轨道的道岔轨;11-列车运行方向。附图2为站台列车与客运列车的同步运行示意图。图中12-人行通道;13-上车旅客的走向;14-下车旅客的走向;15-站台列车;16-客运列车。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运行情况及具体实施。当靠站轨道〔1〕内无客运列车时,客运列车可通过进入靠站轨道的道岔轨〔9〕直接进入靠站轨道〔1〕,此时可与靠站轨道连通的其它道岔呈脱离状态,当客运列车完全进入后,进入靠站轨道的道岔轨〔9〕也与靠站轨道〔1〕脱离,此时位于站台轨道〔2〕的载有候车旅客的站台列车〔15〕起动后调整其速度与客运列车〔16〕作同步运行,由于站台轨道〔2〕与靠站国道〔1〕的距离为定长,导致站台列车〔15〕与客运列车〔16〕的间距也为定长。站台列车〔15〕将其人行通道〔12〕伸出车外与客运列车的车门连通后,站台列车〔15〕内的候车旅客沿上车旅客的走向〔13〕进入客运列车〔16〕,同时客运列车〔16〕内的下车旅客沿下车旅客的走向〔14〕进入站台列车〔15〕,旅客上下车完毕,将出站轨道〔17〕与靠站轨道〔1〕连通,客运列车即可通过出站轨道〔17〕出站,站台列车则运行到站台旁将旅客放下等待下趟车乘客检票上车。客运列车〔16〕在靠站轨道〔1〕运行期间,若有另一列客运列车从进站轨道〔18〕进站,则只能让其沿进入候靠轨道的道岔轨〔20〕进入候靠轨道〔5〕暂时运行,待靠站轨道无列车时可通过道岔轨〔6〕或〔21〕进入靠站轨道〔1〕。如此,客运列车可以在运行过程中使旅客上下车,还由于上车和下车是在同时进行的,所以能进一步缩短客运列车在火车站的占用时间。由于候靠轨道〔5〕与进出站轨道交叉处设有铁·铁立交桥〔4〕,所以当候靠轨道〔5〕上有客运列车运行时,不影响其它客运列车进站和出站。由于站台轨道〔2〕环内与火车站外用公·铁立交桥〔3〕连通,所以当各循环轨道内有列车运行时,不影响火车站内外的公路交通。上面所述站台列车可用内燃机车牵引,考虑到对加速能力的要求,最好选用电动力站台列车。站台列车的门厅里设有的可伸到车外与客运列车的车门相通的人行通道〔12〕,可采用伸缩式,也可采用轨道移送式,考虑到其在站台列车的门厅里所占的空间,最好采用轨道移送与伸缩相结合的形式。为使该火车站的靠站轨道〔1〕能同时运行两列以上的客运列车,可采用首尾相接的闭合环形列车作为站台列车,但考虑到调度管理的复杂性,最好采用与客运列车等长的站台列车,且靠站轨道只容纳一列列车。为适应三叉路、十字路以及复线列车的运行情况,可设1~4条进站轨道或出站轨道,考虑到调度管理的复杂性,最好采用两条进站轨道〔7〕、〔18〕或出站轨道〔8〕、〔17〕。另外由于旅客是在站台列车内候车,所以避免了客运列车进站时旅客与其发生相撞的事故。权利要求1.一种站台列车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式火车站,包括轨道、站台、候车室等,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a.有一条供客运列车运行的循环式靠站轨道;b.靠站轨道环内设有与其间距为定长的循环式站台轨道;c.站台轨道上设有可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的用于接送旅客的站台列车;d.站台轨道环内与火车站外用公·铁立交桥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站台列车可以沿站台轨道构成首尾相接的闭合环形列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站台列车是电动力列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站台列车的门厅里装有可伸到车外与客运列车的车门相通的人行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车站,其特征在于靠站轨道环外设有一条供客运列车暂时运行的循环式候靠轨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车站,其特征在于候靠轨道与靠站轨道间用道岔轨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车站,其特征在于候靠轨道与进出口站轨道交叉处设有铁·铁立交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车站,其特征在于可设有1~4条进站轨道或出站轨道。全文摘要一种站台列车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式火车站,包括靠站轨道、站台轨道、设在站台轨道上可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的用于接送旅客的站台列车、候靠轨道及立交桥等,可实现客运列车不必停车即可上下旅客,其目的在于缩短客运列车的运行时间和保障候车旅客的人身安全。文档编号B61B1/00GK1110234SQ9411053公开日1995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10日专利技术者张百利 申请人:张百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站台列车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式火车站,包括轨道、站台、候车室等,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 a. 有一条供客运列车运行的循环式靠站轨道; b. 靠站轨道环内设有与其间距为定长的循环式站台轨道; c. 站台轨道上设有可与客运列车同步运行的用于接送旅客的站台列车; d. 站台轨道环内与火车站外用公.铁立交桥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百利
申请(专利权)人:张百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