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式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0619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7 0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门式车轴的门式壳体,其具有两个侧壁,在这两个侧壁之间布置有带有驱动轮和从动轮和可能的一个或多个中间轮的门式驱动器。该门式壳体在其下部区域带有油底壳,其中,从动轮抗扭地与相对于从动轮的转轴同轴延伸的从动轴相连,该从动轴延伸通过与侧壁抗扭相连的轮毂架的同轴开口且从动轮通过从动轮支承装置可旋转地支承在门式壳体上。至少侧壁中一个的内壁具有平坦的表面,该表面至少很大程度上构造成没有从其平面凸出的突起部,其中,在驱动轮、从动轮和可能的中间轮的端侧以及侧壁的内壁的无突起表面之间形成近似等宽的润滑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式壳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门式车轴的门式壳体,该门式壳体具有两个侧壁,在这两个侧壁之间布置有带有驱动轮和从动轮及可能的一个或多个中间轮的门式驱动器,该门式壳体在其下部区域具有油底壳,其中,从动轮抗扭地与相对于从动轮的旋转轴线同轴延伸的从动轴相连,该从动轴延伸通过与侧壁抗扭相连的轮毂架的同轴开口且从动轮通过从动轮支承装置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门式壳体上。
技术介绍
在这类门式壳体中由驱动轮通过从动轮使得从动轴被旋转驱动。在此,驱动轮浸入油底壳的油液中且在此通过其外表面携带上油液,该油液通过从动轮的外表面被携带到从动轮上部区域中且从这里进一步被携带到轮毂架上且由此对门式驱动器进行润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开头提及类型的门式壳体,在其工作时产生尽可能小的因油液涡流而来的搅动损失。该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由此而实现,即至少一个侧壁的内壁具有平坦的表面,该表面至少很大程度上构造成没有从其平面凸出的突起部,其中,在驱动轮、从动轮和可能的中间轮的端侧以及侧壁的内壁的无突起表面之间形成近似等宽的润滑间隙。通过该构造方案,在位于门式驱动器的齿轮的端侧和一个或两个侧壁的内壁之间的润滑间隙中形成至少很大程度上没有涡流的均匀朝上流动的油膜。这种油膜的很大程度的无涡流性避免了搅动损失且由此使得能更有效地利用应用在驱动器中的驱动能。为了有目的性地将在门式壳体中朝上输送的油液输入轮毂架内部,油液引导装置可从门式壳体内部的上部区域引导至轮毂架的内部。由此,油液一方面可很好地到达从动轮支承装置且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轮毂架到达支承在轮毂架上的轮毂的支承装置。当至少其内壁表面无突起的侧壁在其外侧具有一个或多个加强突起部时,会使得门式壳体的重量减少并由此使得所需的驱动能减少。由此,侧壁可具有较小的壁厚且其所需稳固性通过加强突起部获得。加强突起部在外侧而不是在内侧的布置形式避免了油液涡流。加强突起部优选为加强肋。通过将驱动轮、从动轮和可能的中间轮的面向内壁无突起表面的端侧完全构造成平坦的,形成了特别是无涡流的油液薄膜。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且将在下文中得到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以纵剖面示出了门式车轴的门式壳体区域的侧视图的一部分,图2以纵剖面示出了根据图1的门式车轴的门式壳体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所示的门式车轴具有门式壳体1,在该门式壳体1中布置有带有驱动轮2和从动轮3的门式驱动器。驱动轮2以其下部区域浸入构造在门式壳体1的下部区域中的油底壳4的油液中。从动轮3抗扭地布置在从动轴5的右端部上且以其左部区域穿过与门式壳体1抗扭地相连的轮毂架7的同轴开口6。门式壳体1具有左侧壁8和右侧壁9。从动轮3具有从动轮轮毂10,从动轮3借助于该从动轮轮毂10布置在从动轴5上。借助于从动轮轮毂10的相对于从动轮3的两侧同轴地凸出的端部,从动轮3分别通过滚动轴承11、12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右侧滚动轴承12布置在位于右侧壁9的内壁17中的凹部14内,使得该右侧滚动轴承被容纳在该凹部14中且很大程度上不伸入门式壳体1的内部。左侧滚动轴承11布置在位于轮毂架7的右端部中的凹部13内,使得该左侧滚动轴承被容纳在该凹部13中且很大程度上不伸入门式壳体1的内部。驱动轮2抗扭地布置在驱动轴15的左端部上,该驱动轴15穿过在右侧壁9中的通孔16从外侧伸入到门式壳体1中。驱动轴15可旋转地支承在门式壳体1的内部之外的轴承18上。驱动轴15的左端部伸入到左侧壁8的内壁20中的凹部19中。内壁17和20彼此平行地延伸且基本平坦。在内壁17和20和从动轮3的端侧21、21′之间以及在内壁17和20和驱动轮2的端侧22、22′之间形成润滑间隙23。在驱动轮2和从动轮3工作时尤其是通过润滑间隙23由油底壳4输送到门式壳体1的上部区域24的油液通过油液引导装置25到达滚动轴承11且通过该滚动轴承11到达轮毂架7的同轴开口6且对从动轴5进行润滑。附图标记一览1门式壳体2驱动轮3从动轮4油底壳5从动轴6同轴开口7轮毂架8左侧壁9右侧壁10从动轮轮毂11滚动轴承12滚动轴承13凹部14凹部15驱动轴16通孔17内壁18轴承19凹部20内壁21端侧21′端侧22端侧22′端侧23润滑间隙24上部区域25油液引导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门式车轴的门式壳体(1),该门式壳体具有两个侧壁(8、9),在所述两个侧壁(8、9)之间布置有门式驱动器,该门式驱动器具有驱动轮(2)和从动轮(3)和可能的一个或多个中间轮,所述门式壳体(1)在其下部区域具有油底壳(4),其中所述从动轮(3)抗扭地与相对于从动轮(3)的转轴同轴伸延的从动轴(5)相连,所述从动轴(5)延伸通过与所述侧壁(8)抗扭相连的轮毂架(7)的同轴开口(6)且所述从动轮(3)通过从动轮支承装置(11、12)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门式壳体(1)上,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侧壁(8、9)中的一个的内壁(17、20)具有平坦的表面,所述表面至少很大程度上构造成没有从其平面凸出的突起部,其中,在所述驱动轮(2)、从动轮(3)及可能的中间轮的端侧(21、21′、22、22′)以及所述侧壁(8、9)的内壁(17、20)的无突起表面之间形成近似等宽的润滑间隙(23)。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1.19 DE 102013223543.71.一种用于车辆的门式车轴的门式壳体(1),该门式壳体具有两个侧壁(8、9),在所述两个侧壁(8、9)之间布置有门式驱动器,该门式驱动器具有驱动轮(2)和从动轮(3),所述门式壳体(1)在其下部区域具有油底壳(4),其中所述从动轮(3)抗扭地与相对于从动轮(3)的转轴同轴伸延的从动轴(5)相连,所述从动轴(5)延伸通过与左侧壁(8)抗扭相连的轮毂架(7)的同轴开口(6)且所述从动轮(3)通过从动轮支承装置(11、12)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门式壳体(1)上,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侧壁(8、9)中的一个的内壁(17、20)具有平坦的表面,所述表面构造成没有从其平面凸出的突起部,其中,在驱动轮(2)和从动轮(3)的端侧(21、21'、22、22')以及所述侧壁(8、9)的内壁(17、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西格尔P·哈泽尔贝格K·阿莱施P·伦茨R·诺伊米勒A·恩德尔D·杜德克
申请(专利权)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