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志平专利>正文

摇杆重锤式底开料斗自动卸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0458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散体物料输送的摇杆重锤式底开料斗自动卸料装置,它由转轴、曲柄、拨盘、卸料摇杆和重锤五部分组成。该装置能使沿轨道运行的底开吊斗和料车在运行到需要卸料位置时,自动将卸料门开启进行卸料,卸完料返回时自动将卸料门关闭,实现了卸料自动化。吊斗使用该装置,克服了过去卸料时间较长和难以实现物料输送自动化的缺点。料车使用该装置,克服了过去自动卸料装置常出故障,可靠性差的缺点。同时还具有系统简单,成本低,安装工期短等优点。(*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散体物料输送的摇杆重锤式底开料斗自动卸料装置。目前,许多行业使用园形活底吊斗(图1)、方形活底吊斗(图2)、钟罩式吊斗(图3)和单斗滑轨输送机等运输设备使用的底开式料车(图4)输送煤和其它散体物料。使用以上吊斗输送物料,卸料时须先将吊斗底部与料仓口对准,并将吊斗落到料仓口上后才能卸料。这样卸料既影响作业效率又难以实现物料输送自动化。同时,每次卸料料仓口部还要受到吊斗撞击。使用底开式料车输送物料,卸料门的自动关闭在运行中常出现故障,可靠性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能使底开吊斗和料车在运行到需要卸料位置时,自动进行卸料的摇杆重锤式底开料斗自动卸料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散体物料输送的摇杆重锤式底开料斗自动卸料装置,该装置具有两个固定在料斗(1)两侧壁上部的轴承(2),转轴(3)安装在两轴承(2)中,曲柄(4)的里端固定在转轴(3)的一端,曲柄(4)的外端装有一根连杆轴(5),本专利技术的特殊之处在于在转轴(3)另一端上固定着拨盘(6),在靠近拨盘(6)的转轴(3)上装有卸料摇杆(7),在转轴(3)和料斗壁上还装有重锤部分(8)。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的拨盘(6)由底盘(9)、连杆轴(5)和两块挡板(10)与(11)组成,底盘(9)垂直固定在转轴(3)上,在底盘(9)上也装有一根连杆轴(5),两连杆轴(5)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挡板(10)和(11)固定在底盘(9)外端面上,卸料摇杆(7)在挡板(10)和(11)之间有一定的摆动夹角。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的卸料摇杆(7)由套在转轴(3)上的轴套(12)和固定在轴套(12)上的两根摇杆组成,短摇杆(13)位于底盘(9)外端面上的两块挡板(10)和(11)之间,杆的下端固定在轴套(12)的上部,长摇杆(14)的上端固定在轴套(12)的下部。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的重锤部分(8)由重锤(15)、锤杆(16)和两个重锤支座(17)组成,重锤(15)固定在锤杆(16)上,锤杆(16)的里端固定在转轴(3)上,两个重锤支座(17)固定在转轴(3)的两侧,在重锤(15)下部的料斗壁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摇杆重锤式底开料斗自动卸料装置,能使沿轨道运行的底开吊斗和料车在运行到需要卸料位置时,自动将底部卸料门开启进行卸料,卸完料返回时能自动将底部卸料门关闭,实现了卸料自动化。吊斗使用该装置在卸料时没有升降运动,缩短了卸料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操作人员。克服了过去卸料时间较长和难以实现物料输送自动化的缺点,还避免了对料仓口部的撞击。料车使用该装置,克服了过去自动卸料装置常出现故障,可靠性差的缺点。 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园形活底吊斗的主视图; 图2为方形活底吊斗的主视图; 图3为钟罩式吊斗的主视图; 图4为底开式料车的主视图; 图5为装有本专利技术的方形底开吊斗的主视图; 图6为装有本专利技术的方形底开吊斗的左视图; 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 图8为装有本专利技术的方形底开吊斗的工作状态图。下面以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有轴承(2)与转轴(3)组成的转轴部分,曲柄(4)与连杆轴(5)组成的曲柄部分,还有拨盘(6),卸料摇杆(7),重锤部分(8),共五部分组成(图5、图6、图7)。转轴部分位于料斗(1)的上部。两个轴承(2)对称固定在料斗(1)两侧壁的中间上部,用于支承转轴(3)和安装在转轴(3)上的部件。转轴(3)水平安装在两轴承(2)中,转轴(3)的两端伸出轴承(2)以外(图5、图6)。曲柄部分位于转轴(3)的一端,曲柄(4)的里端固定在转轴(3)的端部,曲柄(4)的外端装有一根与转轴(3)平行的连杆轴(5)(图5、图6)。曲柄部分可随转轴(3)转动,用于开启和关闭料斗底部卸料门(19)。连杆轴(5)与转轴(3)之间的中心距,等于卸料门(19)从关闭到全开启时,使与卸料门(19)上的连杆轴(20)相连的连杆(21)的上端产生的上下位移距离的 1/2 。由钢材制成的拨盘(6),固定在转轴(3)的另一端上。拨盘(6)由底盘(9)、连杆轴(5)和两块矩形挡板(10)与(11)组成。底盘(9)为板状扇形,固定在转轴(3)上,与转轴(3)同心并垂直。在底盘(9)上也装有一根连杆轴(5),两连杆轴(5)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使用时,与卸料门(19)上的连杆轴(20)相连的连杆(21)的上端挂在两连杆轴(5)上。挡板(10)和(11)垂直固定在底盘(9)外端面上,位于轴套(12)以外,不超出底盘(9)的边缘。卸料摇杆(7)在挡板(10)和(11)之间的最大摆动夹角为70°~100°,此夹角的平分线与转轴(3)的轴线相交,还与连杆轴(5)和转轴(3)的轴线所决定的平面有75°~90°的夹角(图5、图6)。拨盘(6)与卸料摇杆(7)配合,用于控制卸料门(19)的开启和关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卸料摇杆(7),装在靠近拨盘(6)外侧的转轴(3)上。卸料摇杆(7)由套在转轴(3)上的轴套(12)和固定在轴套(12)上的两根摇杆组成。短摇杆(13)位于底盘(9)外端面上的两块挡板(10)和(11)之间,杆的下端固定在轴套(12)的里端外园上部,杆的上端不超出底盘(9)的边缘。长摇杆(14)的上端固定在轴套(12)的外端外园下部,其长度为料斗侧壁宽度的 2/3 ~1。两摇杆方向相反,两摇杆的纵向中心线过转轴(3)中心并垂直于转轴(3)的轴线(图5、图6)。卸料摇杆(7)绕转轴(3)转动时,能通过短摇杆(13)拨动拨盘(6)转动,拨盘(6)转动时带动转轴(3)和固定在转轴(3)上的曲柄(4)、重锤(15)和锤杆(16)同时转动。重锤部分(8)由重锤(15)、锤杆(16)和两个重锤支座(17)组成。金属材料制成的重锤(15)和锤杆(16)固定为一体,锤杆(16)的里端垂直固定在靠近料斗侧壁的转轴(3)上,外端不超出料斗(1)。当连杆轴(5)随拨盘(6)和曲柄(4)向上转到最高点时,锤杆(16)外端与其下部的水平面有0°~25°的夹角。两个重锤支座(17)固定在转轴(3)的两侧,在重锤(15)下部的料斗壁上,两重锤支座(17)的下部为钢支架,上部固定一层橡胶缓冲垫(18)。当连杆轴(5)随拨盘(6)和曲柄(4)向上转到超过最高点0°~15°时,或向下转到距最低点还差0°~15°时,重锤(15)分别支承在两重锤支座(17)上(图5、图6)。重锤部分(8)起配重和限位作用,与拨盘(6)和卸料摇杆(7)配合,使卸料门(19)能自动关闭。使用时,料斗(1)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开启卸料门(19)应不碰到地面。在料仓口的侧面,运行中料斗(1)的长摇杆(14)的下部能碰到的位置,需安装一个弓型卸料弧板(22)(图8),卸料弧板(22)的上部为长条形钢板弯成的弧形,底部水平弦边为长条形直钢板,卸料弧板(22)安装在支架上,与卸料摇杆(7)配合进行自动卸料。摇杆重锤式底开料斗自动卸料装置用于吊斗时,为防止吊斗在水平运行中摆动,在吊斗的一个侧面安装一条与主轨道平行的副轨道(23),靠在吊斗的外侧壁上(图8)。当吊斗盛满物料运行时,两连杆轴(5)已向上转到超过最高点0°~15°,卸料门(19)处于关闭状态。这时拨盘(6)的两块挡板(10)和(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散体物料输送的摇杆重锤式底开料斗自动卸料装置,该装置具有两个固定在料斗(1)两侧壁上部的轴承(2),转轴(3)安装在两轴承(2)中,曲柄(4)的里端固定在转轴(3)的一端,曲柄(4)的外端装有一根连杆轴(5),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转轴(3)另一端上固定着拨盘(6),在靠近拨盘(6)的转轴(3)上装有卸料摇杆(7),在转轴(3)和料斗壁上还装有重锤部分(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杨志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