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筒体表面处理夹持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91785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筒体表面处理夹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立柱,在所述左、右立柱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横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平行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下部,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上均安装有至少两个支撑件,所述横杆位于所述立柱的上部,在所述横杆上穿设有与所述支撑件相对应的调节螺栓,在该调节螺栓的下端连接有油压爪。其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个减震器筒体对应一个油压爪,实现分别对减震器筒体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使得氧化层更加均匀,有效的提高了减震器筒体的成品率,同时采用油路驱动,便于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减震器筒体表面处理
,具体地说,是一种减震器筒体表面处理夹持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或者来自路面的冲击,被广泛应用于车辆、机床等领域。然而,由于减震器筒体特殊的构造以及严格的技术要求,使得其废品率一直居高不下。造成减震器筒体报废率较高的原因主要为皮下气孔与组织不均匀,因此在减震器生产过程中需对筒体表面进行氧化处理,以减少气孔,提高减震器筒体的成品率。现有技术中,主要将筒体集体放置进行表面阳极氧化。而由于缺少专用的固定机构导致减震器筒体表面氧化效果不理想,未能有效的提高其成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器筒体表面处理夹持固定机构,该机构通过减震器筒体分别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使得氧化层均匀,有效的提高了减震器筒体的成品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表述一种减震器筒体表面处理夹持固定机构,其关键在于:包括左、右立柱,在所述左、右立柱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横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平行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下部,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上均安装有至少两个支撑件,所述横杆位于所述立柱的上部,在所述横杆上穿设有与所述支撑件相对应的调节螺栓,在该调节螺栓的下端连接有油压爪,该油压爪包括连接柱与爪头,所述连接柱的上端与所述横杆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下端连接有至少三个所述爪头,所述爪头上粘接有防滑垫。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调节螺栓将油压爪提升到一定高度,将减震器筒体支撑的下部支撑在位于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上的支撑件上,控制油压爪张开,并通过调节螺栓调节油压爪的高度,使得油压爪能够将减震器筒体的上部进行夹持固定,之后即可通电对筒体的表面进行氧化处理。本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个减震器筒体对应一个油压爪,实现减震器筒体对分别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使得氧化层更加均匀,有效的提高了减震器筒体的成品率;设置防滑垫能使得减震器筒体定位更加稳定。更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柱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柱连接。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本机构的结构更加稳定,避免了对减震器筒体表面氧化质量的影响。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的个数为十二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上。更进一步的,所述油压爪的个数为六个,六个油压爪均匀分布在所述横杆上。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个减震器筒体对应一个油压爪,实现分别对减震器筒体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使得氧化层更加均匀,有效的提高了减震器筒体的成品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不,一种减震器筒体表面处理夹持固定机构,包括左、右立柱1,在所述左、右立柱I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以及横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3平行设置在所述立柱I的下部,在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3上均安装有至少两个支撑件5,所述横杆4位于所述立柱I的上部,在所述横杆4上穿设有与所述支撑件5相对应的调节螺栓6,在该调节螺栓6的上端连接有调节旋钮,在所述调节螺栓6的的下端连接有油压爪7,该油压爪7包括连接柱7a与爪头7b,所述连接柱7a的上端与所述横杆4连接,所述连接柱7a的下端连接有三个所述爪头7b,所述爪头7b上粘接有防滑垫7c。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所述立柱I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所述第一支柱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与所述第二支柱连接。本例中,所述支撑件5的个数为十二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3上;所述油压爪7的个数为六个,六个油压爪7均匀分布在所述横杆4上。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调节螺栓6将油压爪7提升到一定高度,将减震器筒体支撑的下部支撑在位于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3上的支撑件5上,然后控制油压爪7张开,并通过调节螺栓6调节油压爪7的高度,使得油压爪7能够将减震器筒体的上部进行夹持固定,之后即可通电对筒体的表面进行氧化处理。【主权项】1.一种减震器筒体表面处理夹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立柱(1),在所述左、右立柱(I)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以及横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3)平行设置在所述立柱(I)的下部,在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3)上均安装有至少两个支撑件(5),所述横杆(4)位于所述立柱(I)的上部,在所述横杆(4)上穿设有与所述支撑件(5)相对应的调节螺栓¢),在该调节螺栓(6)的下端连接有油压爪(7),该油压爪(7)包括连接柱(7a)与爪头(7b),所述连接柱(7a)的上端与所述横杆(4)连接,所述连接柱(7a)的下端连接有至少三个所述爪头(7b),所述爪头(7b)上粘接有防滑垫(7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筒体表面处理夹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I)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所述第一支柱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与所述第二支柱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筒体表面处理夹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的个数为十二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3)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筒体表面处理夹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爪(7)的个数为六个,六个油压爪(7)均匀分布在所述横杆(4)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筒体表面处理夹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立柱,在所述左、右立柱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横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平行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下部,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上均安装有至少两个支撑件,所述横杆位于所述立柱的上部,在所述横杆上穿设有与所述支撑件相对应的调节螺栓,在该调节螺栓的下端连接有油压爪。其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个减震器筒体对应一个油压爪,实现分别对减震器筒体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使得氧化层更加均匀,有效的提高了减震器筒体的成品率,同时采用油路驱动,便于控制。【IPC分类】C25D17-08, C25D11-02【公开号】CN204342907【申请号】CN201420732617【专利技术人】李建炜 【申请人】重庆顺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申请日】2014年11月2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器筒体表面处理夹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立柱(1),在所述左、右立柱(1)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以及横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3)平行设置在所述立柱(1)的下部,在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3)上均安装有至少两个支撑件(5),所述横杆(4)位于所述立柱(1)的上部,在所述横杆(4)上穿设有与所述支撑件(5)相对应的调节螺栓(6),在该调节螺栓(6)的下端连接有油压爪(7),该油压爪(7)包括连接柱(7a)与爪头(7b),所述连接柱(7a)的上端与所述横杆(4)连接,所述连接柱(7a)的下端连接有至少三个所述爪头(7b),所述爪头(7b)上粘接有防滑垫(7c)。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顺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