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柯荣辉专利>正文

气态分子助燃器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91498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气态分子助燃器的结构,包括气态分子产生器组及负压产生器;该气态分子产生器组,至少包括第一瓶体、第二瓶体;该第一瓶体设有进气管及出气管,该进气管的一端插设于该第一瓶体内,该进气管另一端设置有过滤件,该出气管分别插设于该第一瓶体与第二瓶体上,该第二瓶体连接一排出管,该排出管一端连接于该第二瓶体另一端连接负压产生器;该负压产生器一端连接着该排出管另一端连接一输出管,该输出管一端连接该负压产生器另一端连接内燃机的吸气通路上;该第二瓶体内的气态分子可以主动输出,藉由该内燃机汽缸产生的负压来吸取该第二瓶体的气态分子,藉此可提升该第二瓶体的气态分子输出效果,提升整体该气态分子助燃器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气态分子助燃器的结构,尤指一种可使气态分子助燃器的气态分子具备主动力来输出,藉此来提升气态分子助燃器使用效果的气态分子助燃器的结构。
技术介绍
为让内燃机的汽缸避免产生积碳,以及降低内燃机的汽缸的工作温度,乃有气态分子助燃器的开发。如图1所示,中国台湾TW102100175号“气态分子助燃器”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案;该TW102100175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案,主要藉一第瓶体I与一第二瓶体2之间连接着一连接管3,该第一瓶体I内安装着液体,该第二瓶体2内安装有气液分离用滤材,该第二瓶体2上有出气管31,该出气管31的出气端插设于内燃机的进气通路(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管)上。藉由该内燃机汽缸所形成的负压来产生吸力,藉此该第一瓶体I的水分子经第二瓶体2的气液分离用滤材后,使气态分子被该内燃机汽缸的负压来吸力入汽缸内,进而达到气态分子助燃的目的。上述中国台湾TW102100175号“气态分子助燃器”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案藉由上述的构造,固然已能达成由液体分子气化后成气态分子助燃的效果。然而,该TW102100175号“气态分子助燃器”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案,其气态分子藉由该内燃机汽缸所形成的负压来产生吸力,从而将该气态分子以被动方式吸入该内燃机的汽缸内助然,此种将该气态分子以被动方式的来进入该内燃机汽缸内助燃,明显的该气态分子进入该内燃机汽缸内的动力是不足的。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使该气态分子具备足够动力而能主动的进入该内燃机汽缸内作助燃的结构,已为气态分子助燃器制造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态分子助燃器的结构,藉此可克服习用气态分子助燃器其气态分子无主动力来输出的缺点。本技术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气态分子助燃器的结构,包括有一气态分子产生器组及一负压产生器;该气态分子产生器组,至少包括一第一瓶体、一第二瓶体;该第一瓶体设有一进气管及一出气管,该进气管的一端插设于该第一瓶体内,该进气管另一端设置有过滤件,该出气管分别插设于该第一瓶体与第二瓶体上,该第二瓶体连接一排出管,该排出管一端连接于该第二瓶体另一端连接一负压产生器;该负压产生器一端连接着该排出管另一端连接一输出管,该输出管一端连接该负压产生器另一端连接内燃机的吸气通路上。其中,该第一瓶体与第二瓶体外周设有固定用的束框。其中,该第二瓶体具有复数个,该第二瓶体与另一第二瓶体连接有连接管。其中,该第一瓶体填装有液体,该第二瓶体内填装有气液分离用滤材。其中,该负压产生器为一负压泵本技术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由于该第二瓶体的排出管的一端连接一负压产生器,藉此该第二瓶体内的气态分子一方面可以以主动的方式输出,另一方面可藉由该内燃机汽缸所产生的负压来吸取该第二瓶体的气态分子,藉此可提升该第二瓶体的气态分子输出的效果,进而来提升整体该气态分子助燃器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中国台湾第T W 102100175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案。图2本技术气态分子助燃器的立体图。图3本技术气态分子助燃器的实施例。图号说明:I第一瓶体2第二瓶体3连接管31出气管4气态分子助燃器5气态分子产生器组51第一瓶体511进气管512出气管513过滤件52第二瓶体521连接管53 束框54排出管6负压产生器7输出管8内燃机的吸气通路。【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的气态分子助燃器的结构,该气态分子助燃器4,包括有一气态分子产生器组5及一负压产生器6。如图2、图3所不,该气态分子产生器组5,至少包括一第一瓶体51、一第二瓶体52及供第一瓶体51与第二瓶体52固定用的束框53 ;该第一瓶体51设有一进气管511及一出气管512,该进气管511的一端插设于该第一瓶体51内,该进气管511另一端设置有过滤件513,该出气管512分别插设于该第一瓶体51与第二瓶体52上,该第一瓶体51填装有液体。如图2、图3所示,该第二瓶体52内填装有气液分离用滤材,该第二瓶体52可具有复数个,每个第二瓶体52以连接管521来连结,藉此该各第二瓶体52内的气体可以连通;该第二瓶体52连接一排出管54,该排出管54 —端连接于该第二瓶体52另一端连接一负压产生器6。如图2、图3所示,该负压产生器6 —端连接着该排出管54另一端连接一输出管7,该输出管7 —端连接该负压产生器6另一端连接内燃机的吸气通路(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管件)8上;本技术于实施时,该负压产生器6以负压泵来实施。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该第一瓶体51内填装有液体,该负压产生器6可电性连接车辆上的电瓶(图式中未绘出)而能产生电动力,进而运作来产生一负压的吸力,藉此可经由排出管54来对该第二瓶体52产生吸力,并经由出气管512 (如有复数个第二瓶体52时尚需经过连接管521)来令该第一瓶体51内液体逐渐气化,该气化后的气态分子即可由第一瓶体51经出气管512进入第二瓶体52内,藉由该第二瓶体52内的气液分离用滤材来作气液分离的动作,该气态分子即会经由该排出管54通过该负压产生器6,再由输出管7输入内燃机的吸气通路(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管件)8上,俾使该气态分子能以主动方式进入内燃机的汽缸助燃。另须一提的是,本技术的图式以复数个第二瓶体52来举例说明,此更可达成气液的的效果。本技术的功效在于,藉由于该第二瓶体52的排出管54的一端连接一负压产生器6,藉此该第二瓶体52内的气态分子一方面可以以主动的方式输出,另一方面可藉由该内燃机汽缸所产生的负压来吸取该第二瓶体52的气态分子,藉此可提升该第二瓶体52的气态分子输出的效果,进而来提升整体该气态分子助燃器4的使用效果。【主权项】1.一种气态分子助燃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气态分子产生器组及一负压产生器; 该气态分子产生器组,至少包括一第一瓶体、一第二瓶体;该第一瓶体设有一进气管及一出气管,该进气管的一端插设于该第一瓶体内,该进气管另一端设置有过滤件,该出气管分别插设于该第一瓶体与第二瓶体上,该第二瓶体连接一排出管,该排出管一端连接于该第二瓶体另一端连接一负压产生器; 该负压产生器一端连接着该排出管另一端连接一输出管,该输出管一端连接该负压产生器另一端连接内燃机的吸气通路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态分子助燃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瓶体与第二瓶体外周设有固定用的束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态分子助燃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瓶体具有复数个,该第二瓶体与另一第二瓶体连接有连接管。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气态分子助燃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瓶体填装有液体,该第二瓶体内填装有气液分离用滤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态分子助燃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负压产生器为一负压泵。【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气态分子助燃器的结构,包括气态分子产生器组及负压产生器;该气态分子产生器组,至少包括第一瓶体、第二瓶体;该第一瓶体设有进气管及出气管,该进气管的一端插设于该第一瓶体内,该进气管另一端设置有过滤件,该出气管分别插设于该第一瓶体与第二瓶体上,该第二瓶体连接一排出管,该排出管一端连接于该第二瓶体另一端连接负压产生器;该负压产生器一端连接着该排出管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态分子助燃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气态分子产生器组及一负压产生器;该气态分子产生器组,至少包括一第一瓶体、一第二瓶体;该第一瓶体设有一进气管及一出气管,该进气管的一端插设于该第一瓶体内,该进气管另一端设置有过滤件,该出气管分别插设于该第一瓶体与第二瓶体上,该第二瓶体连接一排出管,该排出管一端连接于该第二瓶体另一端连接一负压产生器;该负压产生器一端连接着该排出管另一端连接一输出管,该输出管一端连接该负压产生器另一端连接内燃机的吸气通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荣辉
申请(专利权)人:柯荣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