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锡林专利>正文

车辆碰即停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657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装于一般陆地车辆上的防碰撞的安全装置。它由碰撞板、牵动架、扳动件,牵动架支座、支撑刹制、缓冲弹簧、控制棒和刹制定位基础等组成。当车辆在行驶中与前面较大的重物碰撞时,能使车辆本身较安全地立即停止前进,避免或减轻因碰撞所产生的伤亡和损毁。(*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装在一般陆地车辆上的用于防碰撞的安全装置。众所周知,行驶中的车辆和前面较大的重物发生碰撞时都难免车损人伤甚至车毁人亡,但至今没有有效的安全装置能避免或减轻上述事故造成的损失。本安全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装在车辆上的碰即停安全装置,当车辆与前面较大的重物碰撞时,能使车辆本身较安全地立即停止前进,避免或减轻因碰撞所产生的伤亡和损毁。本安全装置由碰撞板、牵动架、扳动件、牵动架支座、支撑刹制、缓冲弹簧、控制棒和刹制定位基础组成。在车厢底下的车架处装有牵动架支座,该支座中有可以前后移动的牵动架,牵动架前端装有碰撞板,牵动架的前连杆中部装有扳动件,靠近后轮轴的车架上有刹制定位基础,其上装有支撑刹制,牵动架后连杆和刹制后连杆之间装有缓冲弹簧,牵动架的后部还有控制支撑刹制的控制杆。牵动架可由左长杆、右长杆、前连杆和后连杆连接而成。支撑刹制由左支撑架、右支撑架、支撑架前连杆和支撑架后连杆连接而成。为了减轻震动和延长支撑架的使用寿命,最好在支撑架的底部装垫块。其工作原理是发生碰撞时,一、通过碰撞板推动牵动架压缩缓冲弹簧,使冲撞力缓缓减弱。二、牵动架带动控制棒移动,让支撑刹制中的支撑架的一端落下与地面接触,利用其弧形的后下角进入工作状态,瞬时间支撑起车的后部,令后轮稍微离开地面而空转。上述两种同时产生的作用,可使车迅速停下。随后,车的后部复降低,后轮又和地面接触。车复行前,先向前拉扳动件,使牵动架、碰撞板回到原来位置,连动支撑架离开地面,然后启动车辆。下面对本安全装置的几个主要组成部份加以说明1,碰撞板用钢铁或其他金属或足够强度的塑料制成基板或骨架,外侧再装一块相当厚度的包装泡沫(或其他能起更好防护作用而又有一定硬度的材料)用以减轻或避免碰撞时所产生的损毁程度。基板或骨架的内侧连接牵动架的前端。为减少风的阻力,碰撞板设有通风孔。2,牵动架由方、圆均可的两长两短(分别称为左长杆、右长杆、前连杆和后连杆)的钢铁杆或其他足够坚硬的棍状物连接而成。它的前端接碰撞板,前连杆中部装有司机操纵的扳动件。后连杆中部焊接一块缓冲弹簧的定位钢板,如用两个弹簧,则分别在后连杆两头各焊接一块定位钢板。3,扳动件是由司机操纵的。它安装在牵动架的前连杆上靠近司机处。司机可用手或脚操纵。扳动件可直可曲,可方可圆,形状不限。4,牵动架支座由四个内装有滚筒的套圈组成,它的任务是把牵动架基本固定在一个适当位置上,可让牵动架前后移动自如。它装在车厢底下的车架处。5,支撑刹制它由两个三角形的支撑架加两根方、圆均可的坚硬棍状物连接而成。用钢铁制造。支撑架的上角有一个让轴穿入的轴孔。支撑架可绕所说的穿入轴孔的轴转动。支撑架底部近地面处装垫块,垫块最好用有一定厚度的橡胶制造,也可以用能起同样作用的其他材料制造。垫块与地面接触处不应平滑,而应是梯级、波纹、钉粒或其他非平滑形状,避免打滑现象。靠近后(主动)轮轴的车架上有刹制定位基础,其中有固定轴,支撑架的轴孔就套在此轴上,两个支撑架应靠近两后轮之间的近轮处,即靠近轮的内侧。支撑架底部装有垫块,而且支撑架后下角呈弧形,支撑架的长度以其着地后能使主动(后)轮离地少许为宜。当支撑架与地面接触后,利用其呈弧形的后下角进入工作状态,瞬时间内把车的后部(连同后轮)支撑离地。但支撑刹制只制止车辆前进,支撑架不会长时间支撑起车的后部,它把车的后部(连同车轮)支撑离地是一种瞬间的不平衡状态,很快,车的后部就回落,车轮再着地。车行驶时,支撑架离地面越近越好,但不能触地。刹制后连杆中部焊接一块定位钢板以加大该处的面积,便于顶住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如用两个弹簧的,则分别在刹制后连杆的两头各焊接一块定位钢板。6,缓冲弹簧该弹簧若太硬或太软都不能起缓冲保护作用。它的长度应不少于20公分,长一些效果会更好些。它的一端安装在牵动架后连杆的定位钢板处,另一端安装在刹制后连杆的定位钢板处。缓冲弹簧可以是一个(在中间位置),也可以是两个(分别靠近两旁)。7,控制棒它的作用是拉起或放下支撑架。它由牵动架连动,推牵动架向后移,就连动它放下支撑架与地面接触,拉牵动架向前复位,就连动它拉起支撑架离开地面。8,刹制定位基础其作用是把支撑刹制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主要由轴座和固定轴组成,利用支撑架的轴孔套入该固定轴中。因为有两个支撑架,所以,可装一根长轴,也可分装两根短轴。为运行顺利,支撑架轴孔与固定轴之间装有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本安全装置的优点当行驶中的车辆与前方较大的重物碰撞时,能使车辆本身较安全地立即停止前进,避免或减轻因碰撞所产生的伤亡和损毁。本装置也可作急刹制之用,人工把扳动件往后推即可。为免除因碰撞急停而可能引起的损伤,机动车上所有人员都应配带安全带。本装置适用于汽车、电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等一般陆地车辆。用于摩托车和自行车,要稍为改动,装于适当位置。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例具体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安全装置的构造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安全装置的构造俯视示意图;如图1、2中,左方为车的前面,右方为车的后面;如图1中,上方为车的上面,下方为车的下面;如图2中,下方为车的左面,上方为车的右面。发生碰撞时,碰撞板(1)推动牵动架支座(4)中的由左长杆(2a)、右长杆(2b)、前连杆(2c)和后连杆(2d)连接而成的牵动架(2)向车后方移动,使牵动架后连杆(2d)一方面压缩缓冲弹簧(6),把冲撞力减弱,同时该弹簧也通过支撑刹制(5)中的刹制后连杆(5d)推动支撑架(5a)(5b)向后转动落下,二方面由于牵动架后移而带动前连杆(2c)上的控制棒(7)后移,不能再托住支撑架,支撑架的自重也使它绕刹制定位基础(8)中的固定轴(8a)向后转动落下,两个支撑架的前面还有刹制前连杆(5c)起连接固定作用。支撑架下部呈弧形的后下角先着地,因车有前冲力,短瞬间,车的后部稍微翘起,车轮离地。由于上述两方面同时起作用,使车辆立即停止前行。但因支撑架下后角有较大的圆弧,车子一停下,后轮又马上落下地面。本例的控制棒(7)由牵动架的后连杆(2d)延长而成。在支撑架底部还装有橡胶垫块(9)。要恢复前行,把扳动件(3)向前拉,通过牵动架带动控制棒重新拉起支撑刹制及其支撑架,然后再启动车辆。权利要求1,一种装在一般陆地车辆上的用于防碰撞的碰即停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车厢底下的车架处装有牵动架支座,该支座中有可以前后移动的牵动架,牵动架前端装有碰撞板,牵动架的前连杆中部装有扳动件,靠近后轮轴的车架上有刹制定位基础,其上装有支撑刹制,牵动架后连杆和刹制后连杆之间装有缓冲弹簧,牵动架的后部还有控制支撑刹制的控制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牵动架由左长杆、右长杆、前连杆和后连杆连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刹制由左支撑架、右支撑架、支撑架前连杆和支撑架后连杆连接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底部装有垫块。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装于一般陆地车辆上的防碰撞的安全装置。它由碰撞板、牵动架、扳动件,牵动架支座、支撑刹制、缓冲弹簧、控制棒和刹制定位基础等组成。当车辆在行驶中与前面较大的重物碰撞时,能使车辆本身较安全地立即停止前进,避免或减轻因碰撞所产生的伤亡和损毁。文档编号B60T7/22GK2078715SQ90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在一般陆地车辆上的用于防碰撞的碰即停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车厢底下的车架处装有牵动架支座,该支座中有可以前后移动的牵动架,牵动架前端装有碰撞板,牵动架的前连杆中部装有扳动件,靠近后轮轴的车架上有刹制定位基础,其上装有支撑刹制,牵动架后连杆和刹制后连杆之间装有缓冲弹簧,牵支架的后部还有控制支撑刹制的控制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锡林
申请(专利权)人:陆锡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