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全自动磨链机的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348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5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磨链机的壳体。现有技术中的磨链机的壳体具有以下缺点:1、安全性差,上壳体相对下壳体打开后,磨链机不会自动停止工作;2、磨链机在工作时,无法对其内部进行观测,如磨链过程中出现意外,无法第一时间察觉到;3、现有的磨链机的壳体,其散热功能较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磨链机的壳体,包括下壳体和相对下壳体可向上翻转式打开的上壳体,下壳体两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轴环,上壳体铰接在所述的轴环上,其特征在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对应位置上分别设置霍尔元件和磁钢,所述霍尔元件与磁钢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安全,易于对磨链机内部进行观测,散热性能好,磨链过程中震动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磨链机的壳体,属于磨链机的一个部件。
技术介绍
锯链是油锯上的重要工作部件,是用于对物体进行切割的工具,特别适用于伐木。锯链在长期使用后,其切割链片上的切齿片会变钝,因而需要对切齿片进行磨削,使其可继续投入工作。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手工或半自动磨削。手工磨削是采用人工使用工具对锯链的切齿片进行磨削,而半自动磨削是人工通过砂轮对锯链的切齿片进行磨削。而上述两种方式均存在磨削精度低、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人力等问题。现在也有采用磨链机对锯链进行磨削的。采用磨链机后,磨削精度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更高,自动化程度提高。磨链机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现有技术中的磨链机的壳体具有以下缺点:1、安全性差,上壳体相对下壳体打开后,磨链机不会自动停止工作,因而可能因而误操作而造成安全事故;2、现有技术中的磨链机在工作时,无法对其内部进行观测,如磨链过程中出现意外,无法第一时间察觉到,因而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损失;3、现有的磨链机的壳体,其散热功能较差,因而影响其内部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易于对磨链机内部进行观测,散热性能好,磨链过程中震动小的用于全自动磨链机的壳体。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全自动磨链机的壳体,包括下壳体和相对下壳体可向上翻转式打开的上壳体,下壳体两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轴环,上壳体铰接在所述的轴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对应位置上分别设置霍尔元件和磁钢,所述霍尔元件与磁钢相配合。本技术的霍尔元件与磨链机的控制系统连接,下壳体和下壳体相对打开时,霍尔元件远离磁钢,霍尔元件进而感应到磁场变化,并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即可使整机停止工作,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当下壳体和下壳体关闭时,霍尔元件与磁钢配合,霍尔元件感应到磁钢的磁场,并将此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即可控制整机运行。本技术所述上壳体的前侧开设有用于观察磨链机内部工作状态的窗口,所述窗口上设置有用于防止异物溅出的透明状的隔层。窗口的开设,便于观察磨链机内部的工作情况,可第一时间发现磨链机内部的异常,从而迅速进行相应的操作,而隔层的设置,可防止磨削过程中,磨链机内部异物的溅出,确保人员安全。本技术所述的下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对磨链机的控制系统进行操作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操作的按钮和用于显示的液晶屏,所述按钮采用全密封的硅胶按钮。由于磨链机的工作环境较差,因而按钮采用全密封的硅胶按钮,可起到防水、防尘、防油的作用,使得性能更加可靠。本技术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磨链机的进给装置的托架,所述托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防尘装置的防尘管的固定部。防尘管固定在固定部上,且其一端用于与磨链机内部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外部吸尘器连接,从而可吸出磨链机内部的粉尘,确保磨链机内部的清洁。本技术所述固定部上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轴线与轴环的轴线平行设置。因而吸尘管是向壳体的侧边延伸设置的,而外部的吸尘器设置于磨链机的侧边,因而不会影响到对磨链机的操作。本技术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上开有若干用于散热的散热孔。散热孔的设置,可对磨链机内部进行散热,从而延长磨链机内部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若干用于与外部固定的安装脚,所述安装脚上开设通孔。磨链机可通过其安装脚与地面等进行固定,使得磨链机工作时的震动减小,可有效延长磨链机的工作寿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霍尔元件和霍尔元件的配合,可确保磨链机工作的安全性;窗口的开设,便于观察磨链机内部的工作情况,可第一时间发现磨链机内部的异常,从而迅速进行相应的操作,而隔层的设置,可防止磨削过程中,磨链机内部异物的溅出,确保人员安全;由于磨链机的工作环境较差,因而按钮采用全密封的硅胶按钮,可起到防水、防尘、防油的作用,使得性能更加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用于全自动磨链机的壳体去掉隔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下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全自动磨链机的壳体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2、霍尔元件3和磁钢4。 本实施例中的上壳体2可相对下壳体I向上翻转式打开,其具体实现方式为,下壳体I两侧的侧壁11上均设置有轴环12,上壳体2铰接在轴环12上。本实施例中的上壳体2和下壳体I的对应位置上分别设置霍尔元件3和磁钢4,霍尔元件3与磁钢4相配合。霍尔元件3可设置在下壳体I上,也可设置在上壳体2上,而本实施例中的霍尔元件3是设置在下壳体I上的,其与控制系统的连接较为方便。本实施例中的霍尔元件3与磨链机的控制系统连接,下壳体I和下壳体I相对打开时,霍尔元件3远离磁钢4,霍尔元件3进而感应到磁场变化,并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即可使整机停止工作,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当下壳体I和下壳体I关闭时,霍尔元件3与磁钢4配合,霍尔元件3感应到磁钢4的磁场,并将此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即可控制整机运行。本实施例中的上壳体2的前侧开设有用于观察磨链机内部工作状态的窗口 21,窗口 21上设置有用于防止异物溅出的透明状的隔层22,窗口 21的开设,便于观察磨链机内部的工作情况,可第一时间发现磨链机内部的异常,从而迅速进行相应的操作,而隔层22的设置,可防止磨削过程中,磨链机内部异物的溅出,确保人员安全。本实施例中的下壳体I上设置有用于对磨链机的控制系统进行操作的控制面板13,控制面板13上设置有用于操作的按钮131和用于显示的液晶屏132,按钮131采用全密封的硅胶按钮。由于磨链机的工作环境较差,因而按钮131采用全密封的硅胶按钮,可起到防水、防尘、防油的作用,使得性能更加可靠。本实施例中的控制面板13位于下壳体的前侧。本实施例中的下壳体I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磨链机的进给装置的托架14,托架14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防尘装置的防尘管的固定部141。防尘管固定在固定部141上,且其一端用于与磨链机内部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外部吸尘器连接,从而可吸出磨链机内部的粉尘,确保磨链机内部的清洁。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41上开有安装孔142,安装孔142的轴线与轴环12的轴线平行设置,因而吸尘管是向壳体的侧边延伸设置的,而外部的吸尘器设置于磨链机的侧边,因而不会影响到对磨链机的操作。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141还可采用其他方式与吸尘管连接,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下壳体I的侧壁11上开有若干用于散热的散热孔15,散热孔15的设置,可对磨链机内部进行散热,从而延长磨链机内部装置的使用寿命。散热孔具体是设置在下壳体I的侧壁11上的。本实施例中的下壳体I上设置有若干用于与外部固定的安装脚16,安装脚16上开设通孔161,磨链机可通过其安装脚16与地面等进行固定,使得磨链机工作时的震动减小,可有效延长磨链机的工作寿命。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全自动磨链机的壳体,包括下壳体和相对下壳体可向上翻转式打开的上壳体,下壳体两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轴环,上壳体铰接在所述的轴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对应位置上分别设置霍尔元件和磁钢,所述霍尔元件与磁钢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主流王泉福潘勤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夏普园林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