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车轮抱死的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4712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车轮抱死的制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车辆制动系统设有由台阶活塞式调压阀惯性滑阀、控制阀组成的防车轮抱死的自适应控制装置,惯性滑阀由阀芯、阀体和弹簧组成,弹簧及阀芯设在阀体内,弹簧与阀芯相抵且设在其前端,阀芯上设有抽气槽,阀体上设有油气口;控制阀由活塞、阀芯、阀体、弹簧组成,阀体上设有油气口,阀芯上设有油气槽,一端通过弹簧与阀体相抵,活塞设轴向孔及端面径向槽,置于阀体内的小孔中。(*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轮胎式车辆制动的防车轮抱死的制动装置,尤其是包括防车轮抱死的自适应控制装置的制动器,涉及机动车辆制动的
在不同路面上高速行驶的轮胎车辆制动时,常会出现车轮抱死现象,它迫使车辆滑移,且车辆的稳定性极差,驾驶员无法控制车辆,从而发生交通事故。近年来国外虽然采用了电子控制的车轮防抱死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但这种装置造价昂贵(约占整车价格的15~30%),由于该电子装置安装在底盘车辆上,故其工作环境差,故障发生率较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提高车辆制动时整车稳定的防车轮抱死的制动装置。本专利技术包括三部分,即由原有的动力源、制动阀、(或有加力器)制动轮缸组成的制动装置以及(附加的一套由台阶活塞式调压阀,惯性阀和液压控制阀组成的防车轮抱死的自适应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点在于防车轮抱死的自动控制装置是由滑性滑阀和液压控制阀系组成,其中,惯性滑阀由阀芯、阀体和弹簧组成,弹簧及阀芯设在阀体内,弹簧与阀芯相抵且设置在其前端,在阀芯内设有铅块,阀芯上设有油(气)槽,在阀体与阀芯上油(气)槽之相应处设有A、C油口及A′,C′油(气)口,液压(气动)控制阀由控制活塞、阀芯、弹簧、阀组成,阀体内腔为阶梯孔,在其端面上设有与其内小孔相通的油(气)口,其周向设有三个(气)口,在阀芯的周向设有油(气)槽,控制活塞的轴向设通孔,在其径向端面上设有通槽,阀芯设在阀体内的大孔中,其一端通过弹簧与阀相抵,控制活塞设在阀体内的小孔中,其设有通槽的端面与阀芯的另一端相对,惯性滑阀的油口A与前台阶活塞调压阀的a腔相连,其油(气)口C与前液压(气动)控制阀的油(气)口C′相连,惯性滑阀的油(气)口A′与后台阶活塞式调压阀的油(气)腔a′相连,其油(气)口C′与后液压控制阀的油(气)口C′相连,前、后液压(气动)控制阀的油(气)口P和P′分别与前、后台阶活塞式调压阀的油(气)腔a和a′相连,其油(气)口B和B′分别与前后台阶活塞式调压阀的油(气)腔B和b′相连,其油口O和O′与油箱(或大气)相通。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车辆制动时能避免产生车轮抱死的装置,故本专利技术能提高车辆制动时整车的稳定性,使车辆具有较好的制动工况。②由于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惯性滑阀,满足了车辆制动时前后轮所需制动力的变化,故该装置具有较高的制动力匹配的合理性。另外,由于滑阀的阀芯中设有铅块,使其具有灵敏度高等优点。③本专利技术采用了由台阶活塞式调压阀、惯性滑阀及液压(气动)控制阀组成的防抱死自适应控制系统,无需改动车辆底盘的机械结构,对其所处的工作环境要求不高,所以,具有故障率低,工作可靠的优点,同时还具有造价低,安装简便等优点。能用在现有车辆的各种制动驱动机构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惯性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液压(气动)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台阶活塞式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作一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由制动阀(1),加力器(2)和(8),台阶活塞式调压阀(4)和(10)制动轮缸(7)和(12)以及防抱死自适应控制装置组成。防抱死自适应控制装置,由台阶活塞式调压阀(4)和(10)、惯性滑阀(5)、液压(气动)控制阀(6)和(11)组成,惯性滑阀由阀芯(13)、阀体(14)和弹簧(15)组成,弹簧(15)及阀芯(13)设在阀体(14)内,弹簧(15)与阀芯(13)相抵且设在其前端,在阀芯(13)上设有两条油(气)槽(20)和(21)及防止阀芯卡死的平衡槽(25),为增大惯性力在阀芯(13)内还灌以铅,在阀体(14)与阀芯油(气)槽(20)如(21)之相应处设有A、C油(气)口及A′、C′油(气)口(所谓“相应处”是指能达到如下效果的位置,即在车辆制动时产生并作用于阀芯的前冲惯性力,使阀芯前移,使相应AC油(气)口截面减小,而A′,C′油(气)口截面增加,使相应A、C调整制动压力),为使惯性阀的液(气)动力大致平衡,C,C′油(气)口的设置还应满足液(气)流方向相对的要求,液压(气动)控制阀 由控制活塞(16)、阀芯(17)、弹簧(18)、阀体(22)等组成,阀体(22)的内腔为阶梯孔,在其端面上设有与其内小孔相通的油(气)口,其周向设有三个油(气)口(如图1中所示P、B、O油(气)口或P′、B′、O′油(气)口),在阀芯(17)的周向设有油(气)槽,控制活塞(16)的轴向设通孔,在其径向端面上设有通槽,阀芯(17)设在阀体(22)内的大孔中,其一端通过弹簧与阀体相抵,控制活塞(16)设在阀体(22)的小孔内,其设有通槽的端面与阀芯的另一端相对,本液压(气动)控制阀设有弹簧预紧力的调节装置,该装置由螺栓(19)及螺母(13)组成。本专利技术各组成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制动阀(1)分别与加力器(2)和(8)的输入端相连,加力器(2)和(8)的输出端分别与前台阶活塞式调压阀(4)的a腔、液压(气动)控制阀(6)的P油(气)口,以及后台阶活塞式调压阀(10)的a′腔、液压(气动)控制阀(11)的P′油(气)口相连,台阶活塞式调压阀(4)的a腔还与前制动轮缸(7)及惯性滑阀的A油(气)口相连,另一台阶活塞式调压阀(10)的a′腔与后制动轮缸(12)及惯性滑阀的A′油(气)口相连,惯性滑阀(5)的C、C′油口分别与液压(气动)控制阀(6)及(11)的C′、C′′油(气)口相连,液压(气动)控制阀(6)和(11)的油(气)口B,B′分别与台阶活塞式调压阀(4)和(10)的b腔,b′腔相连,液压(气动)控制阀(6)和(11)的O,O′油(气)口与油箱相连或气动制动装置中与大气相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动装置分为由加力器(2)、台阶活塞式调压阀(4)、液压(气动)控制阀(6)及制动轮缸(7)组成的前轮制动系统和由加力器(8)、台阶活塞式调压阀(10)、液压(气动)控制阀(11)、制动轮缸(12)组成的后轮制动系统,惯性滑阀(5)用于对前后轮所需制动力的适时合理分配。下面以前轮制动系统为例说明其防抱死制动原理当司机踏下制动踏板打开制动阀1时,经加力器(2)的压力油(或压缩空气)通过台阶活塞式调压阀(4)上部锥阀芯(24)开口和a腔,进入前车轴左右车轮的制动轮缸(7),随之,制动轮缸和a腔油压(或气压)上升,制动力矩增加,调压阀(4)的a腔通过由车辆制动时减速度惯性力控制的惯性滑阀(5)的A-C油(气)口和液压控制阀(6)的控制油(气)口相连,当控制油压(或气压)高于控制阀(6)内的弹簧调定值时,油(气)口P和油(气)口B接通,主油(气)缸的油液(或气体)进入调压阀(4)的b腔,克服下部弹簧调定值后使台阶活塞向下移动,同时锥阀芯也下移,逐步关闭和主油(气)缸相通的油(气)口,由于a腔体积增加,使制动轮缸油(气)压下降,制动力矩下降,具有大直径阀芯及小直径控制活塞的液压(气动)控制阀(6)可使压力的下降维持一段时间,当油(气)压下降到某一定值时,在弹簧恢复力作用下,控制阀复位,油口B和油口O相通,b腔内油液通过调压阀的弹簧恢复力作用流入油箱(3)或进入大气。此时台阶活塞式调压阀(4)的锥阀芯(24)上移,再度打开通向主油(气)缸的油(气)口,a腔压力上升,制动力矩增加,反复循环,直至制动结束,放开制动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防车轮抱死的制动装置,由动力源、制动阀、制动轮缸以及含有台阶活塞调压阀的防车轮抱死的自适应控制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防车轮抱死的自适应控制装置还包括惯性滑阀、液压(气动)控制阀,其中,惯性滑阀由阀芯、阀体和弹簧组成,弹簧及阀芯设有阀体内,弹簧与阀芯相抵且设置在其前端,阀芯上设有油(气)槽,在阀体与阀芯上油(气)槽之相应处设有A、C油(气)口及A',C'油气口,液压(气动)控制阀由控制活塞、阀芯、弹簧、阀体组成,阀体内腔为阶梯孔,在其端面上设有与其内小孔相通的油(气)口,其周向设有三个油(气)口,在阀芯的周向设有油(气)槽,控制活塞的轴向设通孔,在其径向端面上设有通槽,阀芯设在阀体内的大孔中,其一端通过弹簧与阀体相抵,控制活塞设在阀体内的小孔中,其设有通槽的端面与阀芯的另一端相对,惯性滑阀的油气口A与前台阶活塞调压塞的a腔相连,其油(气)口C与前液压(气动)控制阀的油(气)口C↓[1]相连惯性滑阀的油(气)口A'与后台阶活塞式调压阀的油(气)腔a'相连,其油(气)口C'与后液压(气动)控制阀的油(气)口C↓[1]',相连,前、后液压(气动)控制阀的油(气)口P和P'分别与前、后台阶活塞式调压阀的油(气)腔a和a'相连,其油(汽)口B和B'分别与前后台阶活塞式调压阀的油(气)腔b和b'相连,其油(气)口O和O'与油箱(或大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庙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