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自适应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184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自适应减震器,它由震动位移机构和阻尼机构组成,震动位移机构由缸体与等径双杆活塞组成,阻尼机构由阻尼阀体和阀芯组成,阀芯为阶梯状阀芯,大、小阀芯之间由锥体过渡,等径双杆活塞与阀芯之小端相固定,缸体与阻尼阀体的上、下端分别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变阻尼的优点,为强化这一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阀芯之锥体下方设有轴向、周向沟槽且使其相通,在小阀芯上设径向孔,在阀芯上设轴向孔且使其相通。(*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减震装置,尤其是车用自适应减震器。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减震器主要有单筒式减震器和套筒式减震器两种,单筒式减震器内有油气两种介质,通过浮动活塞隔开油腔和气腔,由于密封问题易造成油气混合而使介质变得易压缩,降低了阻尼作用,因此在不平道路上控制车辆振动的效果很差,双筒式减震器采用全液压阻尼,通过工作活塞的阀和贮油腔的压力阀节流产生阻尼效果,内筒和外筒间的腔体用以调节油腔内油量变化,这两种减震器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其阻尼大小都不能调节。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的车用自适应减震器。本专利技术基于减震器受震动被压缩时应减小阻尼,以期减少冲击的传递,而当减震器受震动伸长时,增加阻尼耗散振动能量的设计思想,提出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专利技术目的,该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由震动位移机构和阻尼机构组成,震动位移机构由缸体(1a)与等径双杆活塞(2)组成,阻尼机构由阻尼阀体(1b)和阀芯(3)组成,阀芯(3)为阶梯阀芯,大、小阀芯之间由锥体(12)过渡,等径双杆活塞(2)与阀芯(3)之小端相固定,缸体(1a)与阻尼阀体(1b)的上、下端分别相通,为增强阻尼,本专利技术在阀体(3)上的锥体(12)下方部位设有轴向沟槽(8)和周向沟槽(9),轴向沟槽(8)与周向沟槽(9)相通;为调节减震器位移时发生的油量变化,在阀芯(3)之小端阀习上设有径向孔,在阀芯(3)之大端阀芯端面上设有轴向孔(11),径向孔(10)与轴向孔(11)相通,而在位于阀芯(3)之大端阀芯下方设有与轴向孔(11)相通的附加贮油缸(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①由于本专利技术中的等径双杆活塞与阀芯相固定,减震器两接头间距离随载荷轻与重、震动位移的正与负(正位移定义为震动弹簧的拉伸)增加和缩短,而震动位移机构将此“增加”和“缩短”的信号通过与其构件相固定的阀芯传递给阻尼机构,使阻尼机构因此而增加或减小阻尼,从而使其具有自适应性,并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平顺性。②由于本专利技术只是采用液压构件组成,故其成本只与现有汽车筒式减震器相当,所以,本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等径双杆活塞与阀芯之间采用螺母及螺杆的夹紧固定连接,这就使减震器初始位置的调节简便易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车辆在重载或震动压缩位移大时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结构C—C横剖面示意图。图4是阀芯局部剖面图。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作一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由震动位移机构和阻尼机构组成,震动位移机构由缸体(1a)与等径双杆活塞(2)组成,阻尼机构由阻尼阀体(1b)和阀芯(3)组成,阀芯(3)为阶梯状阀芯,大、小阀芯之间由锥体(12)过渡,等径双杆活塞(2)与阀芯(3)之小端相固定,这种固定可采用连接块(7),连接块(7)套在阀芯(3)的小端上,并由调节螺母(4)及设在该小端上的螺纹将连接块(7)夹紧固定,缸体(1a)与阻尼阀体(1b)的上、下端分别相通,本实施例将缸体(1a)与阻尼阀体(1b)做成整体,在该整体油缸中设一隔体(1c),将该整体分开并形成缸体(1a)和阻尼阀体(1b),参见图1,在隔体(1c)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油口A和油口B,为增强变阻尼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其阀芯(3)上的锥体(12)下方部位设有轴向沟槽(8)和周向沟槽(9),轴向沟槽(8)和周向沟槽(9)相通;在阀芯(3)之小端阀芯上设有径向孔(10),在阀芯(3)之大端阀芯端面上设有轴向中心孔(11),径向孔(10)与轴向孔(11)相通,在位于阀芯(3)之大端阀芯下方设有与轴向孔(11)相通的附加贮油缸(13),在制作时,可以将阻尼阀体(1b)的内部油腔扩展并延伸从而形成附加贮油缸(13),当车辆在满载或重载发生轻微震动时(参见图2),阀芯(3)上的锥体(12)会在油口B的上、下发生震动时,油口B与锥体(12)的节流口通道相应变小、变大,使阻尼随之变大、变小;当车辆发生较大震动,在震动弹簧处于压缩行程时,油缸下腔油液经油口B、锥体(12)节流口、阀体腔体、和油口A进入上腔,液力阻尼作用较小;在复原行程时,上腔油液径油口A、阀体腔体、很小的锥体(12)节流口或轴向沟槽(8)和周向沟槽(9)、和油口B进入下腔,由于通过很小节流口或通过细长沟槽而产生较强的液力阻尼作用,当车辆发生强烈震动时,在弹簧压缩行程时,可能使阀芯(3)锥体(12)较大的节流口,甚至阀芯(3)的小阀芯部位与油口相通,从而大大减弱阻尼作用,减小了地面对车辆的冲击;在复原回弹行程时,会使径向、周向沟槽和油口B相通,甚至使阀芯(3)的大阀芯部位阻断油口B,而迫使油液经过径向孔(10)和轴向孔(11)压入附加贮油缸(13),从而产生强烈阻尼作用,使震动迅速衰减,另外,本专利技术可通过补油口(5)对油腔补油,防尘罩(6)起防尘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自适应减震器,由震动位移机构和阻尼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震动位移机构由缸体(1a)与等径双杆活塞(2)组成,阻尼机构由阻尼阀体(1b)和阀芯(3)组成,阀芯(3)为阶梯阀芯,大小阀芯之间由锥体(12)过渡,等径双杆活塞(2)与阀芯(3)之小端相固定,缸体(1a)与阻尼阀体(1b)的上、下端部分别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自适应减震器,其特征在于阀芯(3)上的锥体(12)下方部位设有轴向沟槽(8)和周向沟槽(9),轴向沟槽(8)与周向沟槽(9)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自适应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在阀芯(3)之小端阀芯上设有径向孔(10),在大端阀芯端面上还设有轴向孔(11),径向孔(10)与轴向孔(11)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自适应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位于阀芯(3)之大端阀芯下方设有与轴向孔(11)相通的附加贮油缸(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自适应减震器,其特征在于等径双杆活塞(2)与阀芯(3)之小端的固定采用连接块(7),连接块(7)套在阀芯(3)的小端上并由调节螺母(4)及设在该小端上的螺纹将连接块(7)夹紧固定。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自适应减震器,它由震动位移机构和阻尼机构组成,震动位移机构由缸体与等径双杆活塞组成,阻尼机构由阻尼阀体和阀芯组成,阀芯为阶梯状阀芯,大、小阀芯之间由锥体过渡,等径双杆活塞与阀芯之小端相固定,缸体与阻尼阀体的上、下端分别相通,本专利技术具有变阻尼的优点,为强化这一优点,本专利技术在阀芯之锥体下方设有轴向、周向沟槽且使其相通,在小阀芯上设径向孔,在阀芯上设轴向孔且使其相通。文档编号F16F9/14GK1115366SQ9411138公开日1996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16日专利技术者张庙康 申请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自适应减震器,由震动位移机构和阻尼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震动位移机构由缸体(1a)与等径双杆活塞(2)组成,阻尼机构由阻尼阀体(1b)和阀芯(3)组成,阀芯(3)为阶梯阀芯,大小阀芯之间由锥体(12)过渡,等径双杆活塞(2)与阀芯(3)之小端相固定,缸体(1a)与阻尼阀体(1b)的上、下端部分别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庙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