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崇厚专利>正文

真空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4589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运动体的制动装置,特别是用真空产生对固定体的吸附摩擦力实现制动的装置。有主车架及其架轮,有套装在架轮上的环形履带,履带有能与固定体表面贴合、且有真空腔的多个制动缸及活塞体,有与活塞体相接触的含控制体、控制缸的控制支承车。操纵控制体推顶活塞体,使制动缸中获得真空而实现吸附摩擦制动。制动力不受运动体重量的制约,可通过设计和操纵获得所需要的制动力。(*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动体的制动装置,特别是用真空产生对固定体的吸附摩擦阻力实现运动体制动的装置。原有制动器的设计原理,依据运动体与固定体的接触所产生的摩擦阻力来实现制动。其最大制动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为,F=μP式中,F为最大制动力,μ为附着系数,P为垂直载荷。原有的制动器,均利用运动体的自身重量作为垂直载荷,因其μ大多小于1,故已有制动器所产生的运动体的最大制动力受运动体重量的制约。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力不受运动体重量的制约,用真空产生所需制动力的真空制动器。本专利技术把固定体表面作为制动缸的一个封闭面,从而在制动缸内形成一定真空度,用大气压力代替运动体垂直载荷,产生摩擦阻力来实现其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真空制动器(参见附图),有主车架(1),主车架上的架轮(18),有套装在架轮上的环形的履带,该履带有能与固定体表面相贴合、且有真空腔(23)的多个制动缸,有与制动缸相配合的活塞体,有能与活塞体相接触的活塞式控制体(82)和与控制体相配合并能与流体压力源连通的控制缸(65、75)、且与主车架相连的控制支承车。上述制动缸,可以包含有与真空腔(23)相吻合的空腔(29)的柔性履带(21),有上端有导轨板(28)、下端与柔性履带联接的环形的缸体(22),各缸体相邻侧的铰接式的凸耳(24)及其铰轴。上述制动缸,也可以连成柔性履带(31)。在柔性履带上方可以有与柔性履带成一体的真空腔的顶板,也可以有与柔性履带相连接的真空腔(23)的盖板(32),盖板上方侧有导轨板(33)、中部有连杆孔(34)、端部有复位孔(35),各盖板相邻侧有铰接式的凸耳(36、38)及其铰轴。上述活塞体,可以有与真空腔(23)相配合的活塞(40),活塞上有能与架轮相配合的复位块(42),活塞的密封圈(41),活塞的连杆(47、57、59),该连杆上端部铰接了有摩擦块(61)的横轴(54),有连接相邻活塞体上的摩擦块(61)的弹簧(64)。上述活塞(40)上方面可以有两块下支板(43),上述连杆(47)下端的下活动块(45)上横置的活动轴(46)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下支板相铰连。上述连杆(59)可以固连在活塞上方面,其下端可以有横置的轴形的止档块(60)。上述下支板(43)上的孔板(55)可以有圆孔(56),上述连杆(57)下端的圆球部(58)与圆孔相铰连。上述控制缸(65、75),可以有被隔板(66)分隔成的长方形的有底空腔(67),也可以是贯通空腔(76)。有底空腔的控制缸可以置于制动缸的导轨板(28)上运行,也可以在与控制缸铰连的支承板(72)上装有被置于上述导轨板(28)上的车轮(74)。有贯通空腔的控制缸的下部可以有与贯通空腔(76)相配合的活塞式支承块(77),支承块上装有车轮(80)。上述控制体(82),可以呈有隔槽(84)的长方体,其下部有密封圈(85),其两端上方有引导斜面(83)、其上方面可以有摩擦片(86)。上述主车架(1)的前端,可以有能与固定体表面相接触的斜置的清扫件(90)。上述主车架(1),可以有与架轮(18)的轮轴(19)相连的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可以有能与流体压力源连通的升降缸(4)及其相配合的升降活塞(7)。使用本专利技术进行制动时,操纵升降机构,降下轮轴而降下履带,使履带的制动缸底面与固定体表面,譬如公路面、铁轨面、机场跑道面、船舶甲板面等紧贴,制动缸的真空腔与固定体表面构成封闭形的空腔,同时接通流体压力源,使控制缸内压增加而顶升控制体,控制体再推动活塞体,带动活塞上升,使制动缸的真空腔的封闭形空腔的容积增大,获得低于外界大气压的负压,而形成一定程度的真空度,借助真空所产生的垂直作用于控制缸的大气压而获得制动力,实现运动体制动。因此制动力的大小与制动缸的真空度和接触固定体表面面积大小有关。即真空度越高,制动力越大;接触面面积越大,制动力亦越大。而与运动体的重量无关。本专利技术的真空制动器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和明显效果。一、本专利技术形成制动力的垂直载荷,为由真空所获得的大气压力,与运动体的重量无关,即最大制动力的大小不受运动体重量的制约。二、本专利技术的制动力决定于制动缸的真空度和运动体与固定体的接触面积,其接触面积由设计确定,其真空度由设计和操作确定,即运动体的制动力的大小,可人为设定而获得。三、本专利技术的制动力的获得,依靠由制动缸的真空度所获得的大气压力,该压力始终垂直于固定体表面,由此所形成的摩擦阻力不随固定体表面对水平面的倾斜度大小而变化,即制动力不受固定体表面坡度的影响。尚且,运动体制动时不会产生侧滑、溜滑、甩尾、原地旋转等现象,制动可靠性高。四、本专利技术的制动力,由于依靠履带的制动缸与固定体表面构成的真空度而获得,在大气压作用下,也获得运动体对固定体的吸附作用,这种吸附作用,可实现运动体在固定体铅垂面上的制动停留,据此,若将本专利技术设置在运动体的驱动轮上,则运动体的运动不受坡度的限制,特别是使运动体能在铅垂面上行进。下面,再用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真空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非制动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1的制动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1的主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一种制动缸和活塞体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制动缸连成柔性履带。图6是图1的另一种制动缸和活塞体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制动缸由缸体和柔性履带构成。图7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显示缸体、活塞、控制缸、控制体的结构。图8是图1的缸体和活塞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缸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的活塞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的另一种活塞体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连杆下端为圆球部的球铰结构。图12是图1的又一种活塞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6的柔性履带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5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的控制支承车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无车轮。图16是图1的另一种控制支承车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有车轮。图17是图16的控制缸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6的控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的另一种控制支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显示控制缸的贯通空腔、控制体、支承块、车轮的结构。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真空制动器,如附图所示。由主车架、履带、控制支承车构成。上述主车架1,如图4所示由两块固定板、四个升降缸、两个连接体及4个架轮依次联接组成。上述固定板2上有多个螺孔3,通过螺孔及固定板用螺栓将本真空制动器固定安装于运动体如汽车、飞机的适当部位。固定板的两端各固定连接一个竖立的升降缸4,升降缸的缸壁上开制有升降缸的通孔5,通孔的外接管6与流体如气体或液体的压力源连通。升降缸内有升降活塞7及其连杆8,活塞有密封圈9,连杆外套有弹簧10,弹簧上端与升降活塞接触,下端与升降缸的缸盖11接触,连杆伸出缸盖,与连接体的端筒固定连接,连接体由中筒12、端筒13、及14构成,中筒12的外形为中空的四方柱形,端筒的外形与中筒相似,其端头封底,两端筒用螺栓固定连接于中筒两端,端筒内侧边中部开有一长方形的轴移动孔15,可前后移动的支承块16置于端筒内,支承块16和端筒封底之间有弹簧17。两架轮18套装于轮轴19端部,轮轴19端头穿过端筒的轴移动孔15,用通常轴承与支承块16呈可转动连接,并用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真空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有主车架(1),主车架上的架轮(18),有套装在架轮上的环形的履带,该履带有能与固定体表面相贴合、且有真空腔(23)的多个制动缸,有与制动缸相配合的活塞体,有能与活塞体相接触的活塞式控制体(82)和与控制体相配合并能与流体压力源连通的控制缸(65、75)、且与主车架相连的控制支承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崇厚
申请(专利权)人:林崇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