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性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552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8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性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正极作为电路输入端、负极经电阻R1后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正极与驱动芯片U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2,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5等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性驱动电路可以对用电设备进行平滑的驱动,避免用电设备及驱动电路本身受到损坏。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LM387芯片作为驱动芯片,其灵敏度高、价格便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线性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生产或者生活中都会使用到驱动电路,其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然而现有的驱动电路驱动并不平滑,这就给用电设备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损坏用电设备及驱动电路本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驱动电路驱动不平滑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平滑驱动的线性驱动电路。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l,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正极作为电路输入端、负极经电阻Rl后与驱动芯片U的INl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l,一端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正极与三极管VTl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的INl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正极与驱动芯片U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2,一端与三极管VTl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4,N极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相端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7,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7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2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l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家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2的N极作为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的驱动芯片U为LM387集成芯片。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线性驱动电路可以对用电设备进行平滑的驱动,避免用电设备及驱动电路本身受到损坏。(2)本技术采用LM387芯片作为驱动芯片,其灵敏度高、价格便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正极作为电路输入端、负极经电阻Rl后与驱动芯片U的INl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l,一端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正极与三极管VTl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的INl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正极与驱动芯片U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2,一端与三极管VTl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4,N极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l,正相端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7,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7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2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l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家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2的N极作为电路的输出端。本技术可以对用电设备进行平滑的驱动,避免用电设备及驱动电路本身受到损坏。为了保证实施效果,所述的驱动芯片U优选为LM387集成芯片,其灵敏度高、并且价格便宜。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施本技术。【主权项】1.一种线性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正极作为电路输入端、负极经电阻Rl后与驱动芯片U的INl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l,一端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正极与三极管VTl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的INl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正极与驱动芯片U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2,一端与三极管VTl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4,N极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l,正相端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7,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7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2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l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家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2的N极作为电路的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性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芯片U为LM387集成芯片。【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性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正极作为电路输入端、负极经电阻R1后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正极与驱动芯片U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2,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5等组成。本技术的线性驱动电路可以对用电设备进行平滑的驱动,避免用电设备及驱动电路本身受到损坏。同时,本技术采用LM387芯片作为驱动芯片,其灵敏度高、价格便宜。【IPC分类】H03K19-08【公开号】CN204316484【申请号】CN201420740834【专利技术人】谢彬, 何梅 【申请人】成都思茂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6日【申请日】2014年11月2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正极作为电路输入端、负极经电阻R1后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正极与驱动芯片U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2,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4,N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相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7,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7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2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家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2的N极作为电路的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彬何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思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