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灵菇,以及该白灵菇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白灵菇(Pleurotus eryngii var.tuoliensis,又名阿魏蘑、刺芹侧耳阿魏变种、白阿魏蘑、刺芹侧耳白色变种、翅鲍菇、玉雪阿魏菇、西天白灵芝、天山神菇等)属于侧耳属(Pleurotus),中文学名为白灵侧耳(或者将拉丁学名Pleurotus eryngii var.tuoliensis直译为:刺芹侧耳托里变种)。白灵菇子实体肥厚洁白、质地细腻爽口,营养丰富,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大型食用菌。白灵菇兼性寄生于半枯死的新疆阿魏的茎基部和根上,野生资源极其稀少。“白灵菇”名称来自1997年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从新疆购进阿魏蘑菌袋,在北京大面积出菇成功,真菌分类学家卯晓岚先生将其中文学名定为白灵侧耳,拉丁学名定为Pleurotus nebrodensis,并记载于《中国大型真菌》(卯晓岚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但是后来研究发现我国的白灵侧耳与欧洲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灵菇(Pleurotus eryngii var.tuoliensis)菌株中农白灵7号,已于2014年12月1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19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灵菇(Pleurotus eryngii var.tuoliensis)菌株中农白灵7号,已于2014年12月1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197。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灵菇菌株中农白灵3号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1:80~100的重量比比例将直径大小0.3~0.5cm的中农白灵7号菌种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上,在22~28℃、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避光条件下培养10~12天,得中农白灵7号母种;
(2)、按照重量百分比为3~5%的比例将步骤(1)中所得的中农白灵7号母种接种于栽培培养料上,在22~28℃、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避光条件下培养28~35天,得中农白灵7号原种;
(3)、按照重量百分比为3~5%的比例将步骤(2)中所得的中农白灵7号原种接种于栽培培养料上,在22~28℃、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避光条件下培养28~35天,得中农白灵7号栽培种;
(4)、按照重量百分比为5~8%的比例将步骤(3)中所得的中农白灵7号栽培种接种于栽培培养料上,在22~28℃、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避光条件下培养30~40天,菌丝长满培养料;
(5)、将袋口打开,用消毒刮铲除去料面上的菌皮,松扎上口,然后将菌袋松扎上,继续培养3~5天,直至菌丝恢复;
(6)、将菌袋置于1~3℃低温下刺激7~14天;或大棚温度在0~15℃时,保持昼夜温差10~15℃,刺激10~15天;
(7)、出现原基后,在温度为5~18℃(农业式栽培)或12~14℃(工业式栽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霞,陈强,黄晨阳,赵梦然,曲积彬,邬向丽,高巍,邹亚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