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平雪明专利>正文

折叠式修车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0674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式修车板,其由一对呈U的下框架(2)、(2′)、分别设在一对下框架(2)、(2′)上的背垫(10)和枕垫(8)、上框架(1)、设在上框架(1)上的背垫(11)、系固在背垫(11)上的拉带(7)、二端分别铰接在上框架(1)和一对下框架(2)、(2′)上的两组连杆(3)、(4)、分别平行地固定在下框架(2)、(2′)的横梁(5)、(5′)底部的一对滑轨(9)和一对滑动杆(12)、装置在一对下框架(2)、(2′)上的滚轮(6)、锁定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由拉杆(23)、弹簧座(25)、(27)、弹簧(24)、拉手(26)、月牙锁扣(14)、固定轴(13)、锁扣孔(16)、(16′)构成,拉杆(23)置于其中的一根滑动杆(12)之容腔内,其中的一端端部伸出所述容腔并穿过弹簧座(25),弹簧座(25)、(27)分别固定在下框架(2′)和拉杆(23)上,弹簧(24)套置在拉杆(23)上,其两端由弹簧座(25)、(27)支承,拉手(26)固定在拉杆(23)的后端,月牙锁扣(14)的中部枢置在固定轴(13)上,固定轴(13)的两端固定在滑动杆(12)的二壁体上,月牙锁扣(14)的一端通过销轴(17)与拉杆(23)前端铰接,另端具锁扣头(15),锁扣头(15)可伸入/退出锁扣孔(16)、(16′),其中,锁扣孔(16)有一对,分别开设在其中的一滑轨(9)的二端部,锁扣孔(16′)则开设在其中的一根滑动杆(12)之端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的是一种折叠式修车板,是对已有折叠式修车板结构之改进,属于随车修车的配套工具。中国专利号为98246070.8公开了一种折叠式修车板,该专利的技术方案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包括上、下框架体1、2、前、后连杆体3、4、开合锁紧装置5、万向轮6等部分,前、后连杆体3、4分别由活动铰链9连接在上、下框架体1、2的两侧边,在下框架体2上和前连杆体3连接处设一开合锁紧装置5,在前、后连杆体3、4的靠近上框架体1处各设有一限位块12、13,上框架体1与下框架体2上分别装有垫块10、11,其特征是在上框架体1上靠近后连杆体4处设有一可调齿形板7,在可调齿形板7下方设有一活动限位杆7A,在可调齿形板7上设置枕垫8;在上框架体1两侧边上装有两个万向轮,下框架体2两侧边上装有四个万向轮,顶端架体轴心线上装一万向轮。该技术方案的贡献在于解决了已有技术中的折叠式修车板因架体自重大,折叠使用时,下架体不够稳健,尤其是当作为躺板作业头部需上仰时,费劲费力,影响作业效果的问题。但是该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因锁紧装置5是设置在其中的一个前连杆体3与下框架体2的相互连接处,这样使整个锁紧装置凸露于下框架体2的侧部,所以既有碍观瞻,更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便,故缺乏安全性。表现在时常出现绊缠使用者的裤腿等;还有在折叠后作为修车凳使用时,存在塌陷展开而呈修车板之虞,故缺乏安全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锁定装置处于隐蔽部位的、不会绊缠使用者的折叠式修车板。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对折叠状态下充分锁定的折叠式修车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折叠式修车板,其由一对呈U的下框架2、2′、分别设在一对下框架2、2′上的背垫10和枕垫8、上框架1、设在上框架1上的背垫11、系固在背垫11上的拉带7、二端分别铰接在上框架1和一对下框架2、2′上的两组连杆3、4、分别平行地固定在下框架2、2′的横梁5、5′底部的一对滑轨9和一对滑动杆12、装置在一对下框架2、2′上的滚轮6、锁定装置组成,所述的锁定装置由拉杆23、弹簧座25、27、弹簧24、拉手26、月牙锁扣14、固定轴13、锁扣孔16、16′构成,拉杆23置于其中的一根滑动杆12之容腔内,其中的一端端部伸出所述容腔并穿过弹簧座25,弹簧座25、27分别固定在下框架2′和拉杆23上,弹簧24套置在拉杆23上,其两端由弹簧座25、27支承,拉手26固定在拉杆23的后端,月牙锁扣14的中部枢置在固定轴13上,固定轴13的两端固定在滑动杆12的二壁体上,月牙锁扣14的一端通过销轴17与拉杆23前端铰接,另端具锁扣头15,锁扣头15可伸入/退出锁扣孔16、16′,其中,锁扣孔16有一对,分别开设在其中的一滑轨9的二端部,锁扣孔16′则开设在其中的一根滑动杆12之端部。本技术由于作了上述改进,使整个锁定装置处于隐蔽部位,避免了给使用者适成绊缠现象,而且无论是在新叠还是展开状态,锁定效果均是优异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叙述。图1为已有技术中的折叠式修车板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折叠式修车板的结构图。本技术还增置有一个二次锁定装置,该二次锁定装置由扣座22、连接座21、扣板19、销轴20构成。扣座22固定在下框架2′的一横梁5之一端,连接座21成形于扣板19上,扣板19后端藉由连接座21经销轴20与扣座枢接,扣板19的前端形成有一弯折部18。当本技术处于折叠状态而作为修车凳使用时,除了锁扣头15扣入锁扣孔16、16′予以锁定外,还可将扣板19上的弯折部18扣至于下框架2的横梁5上,实现折叠状态下的二次锁定,以防维修者在座着作业过程中出现意外塌陷,即意外地展开成躺板。本技术的一对呈U形的下框架2、2′的形状、大小是一致的,在下框架2、2 ′的底部分别焊固一对横梁5,且将背垫10、枕垫8铺固在各自的横梁5上,上框架1有一对,它们分别平行地固定在横梁28的二端,背垫11铺固在一对横梁28上,而且将拉带7捆固在背垫11上。二组连杆3、4各有四根,4根连杆3中的二根的上端与其中的一根上框架1的前端铰接,而下端与下框架2′的一侧铰接,4根连杆3中的另二根的上端与其中的一根上框架1的后端铰接,而下端与下框架2的一侧铰接;4根连杆4中的二根的上端的上端与另一根上框架1的前端铰接,而下端与下框架2的另一侧铰接,4根连杆4中的另二根的上端与另一根上框架1的后端铰接,而下端与下框架2的另一侧铰接。一对滑轨9平行地固定在下框架2的一对横梁5上,而一对滑动杆12则通过滑动杆固定座29而实现平行地固定在下框架2′的一对横梁5上,而且一对滑动杆12与一对滑轨9两者之间构成为导轨副。滚轮6有6个,分别设置在一对下框架2、2′的两侧及端部。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在折叠状态下作为修车凳,而在展开状态下作为躺板的。当要将呈折叠状态下的本技术展开成修车躺板,那么,首先,将扣板19向后扳动,使其弯折部18与下框架2的横梁5相脱扣,然后用手上提手拉带7,与此同时用另一只手稍加力向外拉动拉手26,拉杆23便活动,带动月牙锁扣14活动,使先前扣置在锁扣孔16、16′上的锁扣头15缩入锁扣孔16、16′,实行解锁,再稍加向下压的外力于背垫11,在两组连杆3、4的同步作用下,并辅以一对滑动杆12在一对滑轨9上的滑动,使一对下框架2、2′同步向相反方向位移,当位移至板限时,背垫11的部分恰好被置于背垫10与枕垫8之间,而且此时的月牙锁扣14的锁扣头15又恰好扣置于一对重合的锁扣孔16、16′内,予以锁定。此时,修理工可以仰置于背垫10、11上,而且头部位于枕垫8上,实施对车辆的修理作业。当要使本技术折叠作修车凳使用时,只要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具体是手向外拉动拉手,使先前扣置在锁扣孔16、16′上的锁扣头15回缩,与此同时用手提拿拉带7,直至使一对下框架2、2′合拢至极限,最后将二次锁定装置的扣板19向前扳转,使其弯折部18扣合在下框架2的横梁5上,实行二次锁定。此时,修理工可以在坐姿状态下对车辆进行修理作业。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修车板,其由一对呈U的下框架(2)、(2′)、分别设在一对下框架(2)、(2′)上的背垫(10)和枕垫(8)、上框架(1)、设在上框架(1)上的背垫(11),系固在背垫(11)上的拉带(7)、二端分别铰接在上框架(1)和一对下框架(2)、(2′)上的两组连杆(3)、(4)、分别平行地固定在下框架(2)、(2′)的横梁(5)、(5′)底部的一对滑轨(9)和一对滑动杆(12)、装置在一对下框架(2)、(2′)上的滚轮(6)、锁定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由拉杆(23)、弹簧座(25)、(27)、弹簧(24)、拉手(26)、月牙锁扣(14)、固定轴(13)、锁扣孔(16)、(16′)构成。拉杆(23)置于其中的一根滑动杆(12)之容腔内,其中的一端端部伸出所述容腔并穿过弹簧座(25),弹簧座(25)、(27)分别固定在下框架(2′)和拉杆(23)上,弹簧(24)套置在拉杆(23)上,其两端由弹簧座(25)、(27)支承,拉手(26)固定在拉杆(23)的后端,月牙锁扣(14)的中部枢置在固定轴(13)上,固定轴(13)的两端固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雪明
申请(专利权)人:平雪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