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发热芯导热管轧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8938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01:31
一种PTC发热芯导热管轧压装置,属于PTC发热器制造用的专用装置领域。包括上部构成有工作台面的机架;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导热管导入机构;导热管过渡导出机构;导热管导出机构;动力传动机构;一组导热管轧压机构,特点: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各包括前、后轴座、上辊盘轴、上辊盘、下辊盘轴和下辊盘;导热管导入机构包括导板固定横杆和导板,导板上设一组导板前、后导轮;导热管导出机构包括上导出轮轴座、上导出轮、下导出轮轴座和下导出轮;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主传动轮、下辊盘轴传动轮、下导出轮轴传动轮、主传动带和过渡传动带;一组导热管轧压机构分布在各导热管挟行机构的左侧,与构成于上、下辊盘之间的通道的左侧相对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PTC发热器制造用的专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PTC发热芯导热管轧压装置,用于对导热管的长度方向的前后管壁的对应位置同时施加外力而使管壁形成横截面形状呈V字形、U字形或W字形的并且向管腔内凹陷的凹腔,使设置在导热管的管腔内的发热芯可靠地定位于管腔内。
技术介绍
上面提及的PTC是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上面提及的PTC发热器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略以例举的如授权公告号CN2512191Y (改进型PTC发热器及专用固定支架)、CN2181789Y (全封闭型表面不带电PTC发热器)、CN2548060Y (空调机的PTC发热器及固定支架)、CN2917152Y (密封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CN2349737Y (全封闭胶粘型表面不带电PTC发热器件)和CN201499328U (—种PTC发热器的导热铝管及PTC发热器),等等。只要通过对并非限于例举的上述专利文献中的任意一篇专利文献的阅读而可确定无疑地知道:PTC发热器通常包括由铝管充当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呈矩形的导热管、设置在导热管的导热管腔内的PTC发热芯和绝缘陶瓷片。依据公知常识,在PTC发热芯的上下两侧的表面各构成有电极层,绝缘陶瓷片与PTC发热芯呈一隔一分布,并且由绝缘层例如绝缘薄膜(优选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将PTC发热芯以及绝缘陶瓷片包裹,电极层由导电电极片经导线引出并与控制器电气控制连接。在通电状态下,PTC发热芯发热,由导热管向外传递热量,热量传递给设置在导热管外的波纹状散热条(习惯称散热条),由波纹状散热条将热量散发。这种结构的PTC发热器在空调器上普遍被使用(具体可参见CN201499328U)。在上述PTC发热器的制造过程中,防止PTC发热芯和/或绝缘陶瓷片在导热管腔内窜动历来是业界极力忌避而难以有效避免的技术问题,因为窜动意味着PTC发热芯(隔着绝缘薄膜)以及绝缘陶瓷片与导热管的导热管腔的腔壁之间存在间隙,影响传热效果,最终使波纹状散热条的散热效果显著降低,并造成能源浪费。已有技术通常采用以下措施避免PTC发热芯连同绝缘陶瓷片出现窜动现象:一是尽可能将导热管的管腔的横截面大小与PTC发热芯以及绝缘陶瓷片的横截面大小趋于一致,但是给PTC发热芯以及绝缘陶瓷片置入导热管腔内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影响安装效率;二是通过对绝缘薄膜的厚薄作适应性调节,但是如果绝缘薄膜过厚,则造成材料浪费并且成本提高,如果绝缘薄膜过薄,则影响绝缘效果。前述CN201499328U的说明书第0020段提及了将导热管的长度方向的前后两侧压制并形成半圆型凹槽,对PTC发热芯及绝缘陶瓷片的定位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未给出轧压装置的任何技术启示。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785768A推荐有“PTC发热器的发热芯导热管轧压装置”,该专利方案能以自动化方式对导热管的上下表面的边缘部位进行轧压,使位于导热管腔内的PTC发热芯可靠地定位在导热管腔内,不会出现窜动并且能使导热管发挥优异的导热(热传递)作用,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申请的说明书第0038段。但是该专利申请方案仍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需要同时对导热管的上下表面的各两个边缘部位轧压,即共有四个轧压位,因而上轧压辊和下轧压辊的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尤其,一旦一组上轧压辊和一组下轧压辊上的散热条上、下让位通道的位置出现哪怕是微渺的偏差时,那么会造成导热管瑕疵乃至报废;其二,由于在对导热管的上下表面轧压的同时导热管的前后两侧会出现背离导热管腔的方向膨出的趋势,从而使容纳于导热管腔内的PTC发热芯的前后侧面难以与导热管腔的前后腔壁良好接触,使导热管的前后壁体的热传递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三,由于导入机构(专利称发热芯导热管导入机构)的结构有失合理,因而导入阻力较大,甚至会因导热管的前后壁体与两个导入座的导槽的槽壁剧烈摩擦而损及导热管;其四,由于动力传动机构需要使用复数个伞齿轮对,因而结构复杂且制作难度大;其五,由于上轧压辊相对于下轧压辊是不能上下调节的,因而对导热管的规格具有挑剔性,例如当导热管的规格发生变化时,则无法对其轧压。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的人试验室作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对导热管的上下表面限位并且同时对导热管的前后侧面轧压而藉以减少轧压位并且避免因轧压而造成导热管瑕疵乃至报废情形的发生、有利于防止在轧压过程中导热管的壁体向背离导热管腔的方向膨出而藉以使容纳于导热管腔内的PTC发热芯的上下前后四个面隔着绝缘薄膜得以与导热管腔的腔壁理想接触、有益于显著减小导热管向轧压机构的方向导引的阻力而藉以避免因摩擦损及导热管、有便于简化动力传动机构的结构而藉以方便制作以及方便使用与维护和有助于对上压辊依需调节而藉以增进对不同规格的导热管的适应性的PTC发热芯导热管轧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PTC发热芯导热管轧压装置,包括在上部构成有一工作台面的一机架;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该组导热管挟行机构以间隔状态设置在所述的工作台面上;一导热管导入机构,该导热管导入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导热管挟行机构的右侧的位置与导热管挟行机构固定;一导热管过渡导出机构,该导热管过渡导出机构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上;一导热管导出机构,该导热管导出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导热管过渡导出机构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上;一动力传动机构,该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且同时与所述的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导热管过渡导出机构和导热管导出机构传动连接;一组用于对导热管的前后侧面同时轧压的导热管轧压机构,该组导热管轧压机构分布在所述的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上,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各包括一前轴座、一后轴座、一上辊盘轴、一上辊盘、一下辊盘轴和一下辊盘,前、后轴座以彼此前后对应的状态固定在所述的工作台面上,上棍盘轴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上棍盘轴前轴座上,而该上棍盘轴前轴座上下调整地设置在前轴座上,上棍盘轴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上棍盘轴后轴座上,而该上棍盘轴后轴座上下调整地设置在后轴座上,上辊盘固定在上辊盘轴的中部,下辊盘轴对应于上辊盘轴的下方并且与上辊盘轴横向并行,该下辊盘轴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下辊盘轴前轴座上,而该下辊盘轴前轴座在对应于上辊盘轴前轴座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前轴座上,下辊盘轴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下辊盘轴后轴座上,而该下辊盘轴后轴座在对应于上辊盘轴后轴座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后轴座上,下辊盘在对应于上辊盘的位置固定在下辊盘轴的中部;所述的导热管导入机构包括一导板固定横杆和一导板,导板固定横杆的前端在对应于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中的位于右侧的一个导热管挟行机构的所述前轴座的右侧的位置与前轴座固定,而导板固定横杆的后端在对应于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中的位于右侧的一个导热管挟行机构的所述后轴座的右侧的位置与后轴座固定,导板的左端在对应于所述上、下辊盘之间的位置与导板固定横杆固定,而导板的右端构成为水平悬臂端,在该导板上以间隔状态枢轴设置有一组导板前导轮和一组导板后导轮,该组导板前、后导轮彼此对应,并且该组导板前、后导轮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供导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PTC发热芯导热管轧压装置,包括在上部构成有一工作台面(11)的一机架(1);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2),该组导热管挟行机构(2)以间隔状态设置在所述的工作台面(11)上;一导热管导入机构(3),该导热管导入机构(3)在对应于所述导热管挟行机构(2)的右侧的位置与导热管挟行机构(2)固定;一导热管过渡导出机构(4),该导热管过渡导出机构(4)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2)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11)上;一导热管导出机构(5),该导热管导出机构(5)在对应于所述导热管过渡导出机构(4)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11)上;一动力传动机构(6),该动力传动机构(6)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并且同时与所述的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2)、导热管过渡导出机构(4)和导热管导出机构(5)传动连接;一组用于对导热管的前后侧面同时轧压的导热管轧压机构(7),该组导热管轧压机构(7)分布在所述的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2)各包括一前轴座(21)、一后轴座(22)、一上辊盘轴(23)、一上辊盘(24)、一下辊盘轴(25)和一下辊盘(26),前、后轴座(21、22)以彼此前后对应的状态固定在所述的工作台面(11)上,上辊盘轴(23)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上辊盘轴前轴座(231)上,而该上辊盘轴前轴座(231)上下调整地设置在前轴座(21)上,上辊盘轴(23)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上辊盘轴后轴座(232)上,而该上辊盘轴后轴座(232)上下调整地设置在后轴座(22)上,上辊盘(24)固定在上辊盘轴(23)的中部,下辊盘轴(25)对应于上辊盘轴(23)的下方并且与上辊盘轴(23)横向并行,该下辊盘轴(25)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下辊盘轴前轴座(251)上,而该下辊盘轴前轴座(251)在对应于上辊盘轴前轴座(231)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前轴座(21)上,下辊盘轴(25)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下辊盘轴后轴座(252)上,而该下辊盘轴后轴座(252)在对应于上辊盘轴后轴座(232)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后轴座(22)上,下辊盘(26)在对应于上辊盘(24)的位置固定在下辊盘轴(25)的中部;所述的导热管导入机构(3)包括一导板固定横杆(31)和一导板(32),导板固定横杆(31)的前端在对应于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2)中的位于右侧的一个导热管挟行机构的所述前轴座(21)的右侧的位置与前轴座(21)固定,而导板固定横杆(31)的后端在对应于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2)中的位于右侧的一个导热管挟行机构的所述后轴座(22)的右侧的位置与后轴座(22)固定,导板(32)的左端在对应于所述上、下辊盘(24、26)之间的位置与导板固定横杆(31)固定,而导板(32)的右端构成为水平悬臂端,在该导板(32)上以间隔状态枢轴设置有一组导板前导轮(321)和一组导板后导轮(322),该组导板前、后导轮(321、322)彼此对应,并且该组导板前、后导轮(321、3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供导热管行进的导热管导入通道(323);所述的导热管导出机构(5)包括上导出轮轴座(51)、上导出轮(52)、下导出轮轴座(53)和下导出轮(54),上导出轮轴座(51)在对应于所述导热管过渡导出机构(4)的左侧的位置与导热管过渡导出机构(4)固定或者与所述工作台面(11)固定,上导出轮(52)转动地设置在上导出轮轴(521)上,而该上导出轮轴(521)以水平悬臂状态并且上下调整地固定在上导出轮轴座(51)上,下导出轮轴座(53)同样在对应于导热管过渡导出机构(4)的左侧的位置与导热管过渡导出机构(4)固定或者与工作台面(11)固定,下导出轮(54)固定在下导出轮轴(541)的后端并且对应于上导出轮(52)的下方,下导出轮轴(541)的中部转动支承在下导出轮轴座(53)上,而下导出轮轴(541)的前端探出下导出轮轴座(53);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6)包括电机(61)、主传动轮(62)、下辊盘轴传动轮(63)、下导出轮轴传动轮(64)、主传动带(65)和过渡传动带(66),电机(61)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并且位于机架(1)的右端的下部,主传动轮(62)固定在电机(61)的电机轴(611)上,下辊盘轴传动轮(63)为双排轮并且固定在所述下辊盘轴(25)的前端,下导出轮轴传动轮(64)固定在下导出轮轴(541)上,主传动带(65)的一端套置在主传动轮(62)上,另一端套置在下辊盘轴传动轮(63)上,过渡传动带(66)的一端套置在下导出轮轴传动轮(64)上,另一端套置在下辊盘轴传动轮(63)上;所述的一组导热管轧压机构(7)的数量与所述的一组导热管挟行机构(2)的数量相等,分布在各导热管挟行机构的左侧,并且与构成于所述上、下辊盘(24、26)之间的通道的左侧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林芝电热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