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抗霜霉病基因片段或基因标记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83951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1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到豌豆抗霜霉病基因片段或基因标记及应用;主要是采用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法,快速分离豌豆抗霜霉病基因片段或基因标记1个,通过测序,这些基因片段或基因标记的核苷酸长度为528bp。该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缩短了豌豆抗霜霉病基因挖掘周期,有利于霜霉病基因的快速鉴定;通过鉴定的霜霉病基因开发相应的共分离功能性标记(SNP、SCAR等),还可以快速的用于抗霜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准确性高;结合其它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可进行多抗性育种材料的创制,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为阐述豌豆抗霜霉病基因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利用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方法,克隆豌豆抗霜霉病基因片段或者将其转化为分子标记等,主要涉及豌豆常规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抗霜霉病基因的定位和分子作图,抗霜霉病基因的克隆以及抗病基因的调控机理分析等方面,属于植物生物技术科学领域。
技术介绍
霜霉病是豌豆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病斑,霉丛孢子层生于叶背或叶面,白色至淡紫色。叶背面孢子层相对较多。嫩稍受害较多。叶片背面的淡紫色霉层可布满整个叶片,直至叶片枯死。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从子叶下的胚茎侵入,菌丝随生长点向上蔓延,进入芽或真叶,形成系统侵染,后产生大量孢子囊及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一般雨季发病重。霜霉病严重影响了豌豆植株的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给生产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抗病基因的利用及抗病育种是豌豆病害防治最有效的方法。二十世纪四十年代,Flor提出了经典的“基因对基因”理论学说,即植物和病原菌体内各自存在一个显性基因,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豌豆抗霜霉病基因片段或者基因标记,其特征在于选自下列基因片段或者基因标记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1.豌豆抗霜霉病基因片段或者基因标记,其特征在于选自下列基因片段或者基
因标记之一:
2.权利要求1所述快速鉴定豌豆霜霉病的应用,包括:
1)携带有上述1个基因的育种材料的创制或者新品种创制:利用权利1所
给出的基因源为亲本材料,在杂交、回交后代中,可以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孝英钱春桃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智林蔬果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