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装置,包括依次传动的电动机、减速机构和驱动主轴,所述减速机构按照传动次序依次分为:输入段,与电动机传动连接;过渡段,采用内外齿圈结构,通过内齿与输入段传动连接;输出段,传动连接在驱动主轴和内外齿圈的外齿之间,且与内外齿圈构成共面的齿轮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避免采用传统的链轮传动,取而代之采用齿轮传动,同时减速机构直接联接驱动主轴输出,避免采用锥齿轮传动,不但可克服传统驱动装置的不安全因素,而且结构紧凑,工艺更优,传动效率更高,性能更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及其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设计
,具体是涉及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及其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广泛采用的驱动装置,如图1示:驱动装置由主机、主驱动链轮A1、传动链条A2、大链轮A3、驱动主轴及扶梯桁架系统A4等组成。其中主机的减速机广泛采用蜗轮蜗杆传动等,后由安装在驱动主机上主驱动链轮A1经传动链条A2链传动连接驱动主轴上的大链轮A3,大链轮A3与驱动主轴紧固联接,从而实现系统驱动。以上传统的驱动装置中,均含有链传动,总传动效率较低,且系统链传动中链条存在润滑等维护不便,工况环境恶劣,容易发生传动链条松脱或断裂等安全风险。为克服传统驱动装置中效率低及链传动的安全风险等,目前已知有以下两种新型驱动装置:(一)其驱动主机的减速传动机构如图2所示意,减速传动部分由传动轴及联轴器B2联接减速机B1和减速机B3组成,其中减速机B1采用平行轴齿轮与行星齿轮的两级复合传动,减速机B3采用一锥齿轮传动,输出由减速机B3输出端直接联接驱动主轴B4,详细见专利文献CN201120144028.4,CN201210248671.0等所述。该驱动装置没有链传动,可克服传统驱动装置的缺点及安全风险,但为替换链传动而采用较长距离的传动轴及联轴器Ⅱ及锥齿轮转动(减速机Ⅲ),导致加工与装配工艺较复杂。同时,整体结构相对复杂,安装空间较大,要求桁架及系统安装空间须增大。因此,与传统驱动装置相比,结构复杂,成本高,也不适用于传统的旧驱动装置的改造更新。(二)其驱动主机的减速传动机构见图3所示,由减速机构箱体①、内置的平行布置的传动齿轮系②及轴承组等组成,采用多级斜齿轮或直齿轮传动由输出端直接联接驱动主轴③,此类传动装置也可参见专利CN201080032334等所述的传动结构。此类驱动装置相比驱动装置(一),结构更简单紧凑,节省空间,但缺点也十分明显。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装置及系统中,因对应的安装空间狭小的限制,则该驱动装置中减速传动机构的宽度须窄薄,宽度在100cm左右。如图3可知,在窄薄的宽度空间中须平行两排传动齿轮组、轴承及箱体等结构,则该齿轮相比常规齿轮结构宽度太薄;同理,箱体结构壁厚的结构设计也有局限,但系统驱动转矩大则齿轮及箱体结构等受力大。所以,此类装置中齿轮、轴承及箱体等制造工艺要求高。特别是大功率大提升高度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驱动装置,其结构强度及寿命等不能满足,运行噪声与振动也不能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装置,减速传动中避免采用链传动和较长距离的轴传动,而采用齿轮传动输出直接联接驱动主轴,保证输出段和过渡段构成共面的齿轮组,结构紧凑,运行效率高,强度及寿命等性能更可靠,且对齿轮、轴承及箱体等制造工艺无特殊要求。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装置,包括依次传动的电动机、减速机构和驱动主轴,所述减速机构按照传动次序依次分为:输入段,与电动机传动连接;过渡段,采用内外齿圈结构,通过内齿与输入段传动连接;输出段,传动连接在驱动主轴和内外齿圈的外齿之间,且与内外齿圈构成共面的齿轮组。作为优选,所述输出段为同轴固定在驱动主轴端部的输出齿轮,该输出齿轮与所述内外齿圈的外齿啮合。通过输出齿轮,实现对驱动主轴的驱动。作为优选,所述输入段包括:通过联轴器与电动机主轴相连的行星减速机构;安装在行星减速机构的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该主动齿轮与所述内外齿圈的内齿相啮合。采用该技术方案,行星减速机构的采用,提高了减速机构的控制精度和传动能力,适于需要较高传动比的使用场合。作为优选,所述输入段包括通过联轴器与电动机主轴相连的主动齿轮,该主动齿轮与所述内外齿圈的内齿相啮合。该技术方案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布置方便,比较适用于低传动比的使用场合。作为优选,所述输入段包括:通过联轴器与电动机主轴相连的减速齿轮副;安装在减速齿轮副的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该主动齿轮与所述内外齿圈的内齿相啮合。通过减速齿轮副,可得到更优的传动,满足各种场合的需求。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减速齿轮副为共面啮合的齿轮副。所述齿轮副中其中一个齿轮与主动齿轮同轴传动。该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需要较高传动比的使用场合。除以上几种优选的方案,现有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也可采用一级或多级行星传动输入的结构或是平行轴和行星齿轮等其它复合传动输入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电动机以及减速机构为对称布置的两套,分别连接至所述驱动主轴的其中一端。采用该技术方案,可实现对驱动主轴的双驱动,适用于大功率大提升高度等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包括桁架、沿桁架循环运行的梯级链、受梯级链牵引的多块梯级板,桁架上安装有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主轴上固定有与梯级链配合的链轮。作为优选,所述链轮与桁架之间为安装间隙,所述驱动装置的减速机构中,输出段与一部分过渡段处在该安装间隙内,输入段与另一部分过渡段处在该安装间隙外部。采用该技术方案,可充分利用安装间隙,提高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结构紧凑性。作为优选,所述电动机也处在安装间隙外部,其电动机主轴与驱动主轴相互平行。驱动装置及减速机结构可按需求呈或形布置,使驱动装置在桁架系统中窄薄空间内安装且与梯级板、梯级链及桁架等无干涉。作为优选,减速机构中所有传动部件的转轴均与驱动主轴相互平行。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避免采用传统的链轮传动,取而代之采用齿轮传动,同时减速机构直接联接驱动主轴输出,避免采用锥齿轮传动,不但可克服传统驱动装置的不安全因素,而且结构紧凑,工艺更优,传动效率更高,性能更安全可靠。另外,在同样宽度空间内,本方案采用齿轮、箱体及轴承结构布置更优化,避免采用过薄的齿轮、过薄的轴承及过薄的箱体壁厚等非常规结构,工艺性能更好,满足低振动、低噪声、大转矩、高可靠性等以及更大功率需求的驱动装置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链轮传动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锥齿轮传动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多级平行轴齿轮传动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驱动装置中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驱动装置中输出齿轮和驱动主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1、电动机;101、惯性飞轮;102、安装支架;2、联轴器;3、制动器;301、制动轮;4、减速机构;401、输出齿轮;402、齿圈;403、主动齿轮;404、从动齿轮;405、齿轮;406、行星轮;407、太阳轮;408、行星架;421、内齿;422、外齿;423、齿轮轴;5、驱动主轴;6、梯级链7、桁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1、联轴器2、制动器3、减速机构4及驱动主轴5等。电动机1作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装置,包括依次传动的电动机(1)、减速机构(4)和驱动主轴(5),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4)按照传动次序依次分为:输入段,与电动机(1)传动连接;过渡段,采用内外齿圈结构,通过内齿(421)与输入段传动连接;输出段,传动连接在驱动主轴(5)和内外齿圈的外齿(422)之间,且与内外齿圈构成共面的齿轮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装置,包括依次传动的电动机(1)、减速机构(4)和驱动主轴(5),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4)按照传动次序依次分为:输入段,与电动机(1)传动连接;过渡段,采用内外齿圈结构,通过内齿(421)与输入段传动连接;输出段,传动连接在驱动主轴(5)和内外齿圈的外齿(422)之间,且与内外齿圈构成共面的齿轮组;所述输出段为同轴固定在驱动主轴(5)端部的输出齿轮(401),该输出齿轮(401)与所述内外齿圈的外齿(422)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段包括:通过联轴器(2)与电动机(1)主轴相连的行星减速机构;安装在行星减速机构的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403),该主动齿轮(403)与所述内外齿圈的内齿(421)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段包括通过联轴器(2)与电动机(1)主轴相连的主动齿轮(403),该主动齿轮(403)与所述内外齿圈的内齿(421)相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段包括:通过联轴器(2)与电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树龙,杨志华,李创平,郑金林,姚一卓,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西子富沃德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