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鳀鱼酱油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5844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鳀鱼酱油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鳀鱼酱油生产周期长,得到的产品风味差的问题,其包括以下步骤:(1)制曲;(2)原料预处理;(3)酶解;(4)发酵;(5)过滤杀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工艺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以商品价值低的鳀鱼为原料,采用两种种曲对鳀鱼进行发酵,并在发酵前进行酶解,发酵时采用分段控制发酵温度和分步加盐,将生产周期缩短为10~12周,生产周期短,得到的鳀鱼酱油风味佳,品质好,各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大大提高了鳀鱼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鲳鱼酱油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鲳鱼,俗称烂船钉、离水烂等,是世界上单一渔业品种产量最高的鱼种,在我国的东海、南海资源丰富。鲳鱼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5~20%,各种必需氨基酸齐全,且富含二十碳五烯酸等多种高不饱和脂肪酸。但鲳鱼捕捞后不易存活,极易腐烂,易变质,保鲜难,因此,鲳鱼在捕获后一般直接将其进行冷冻保藏或加工成鲳鱼干,加工形式较为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申请公布号CN103027276A,申请公布日2013.04.1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低盐快速发酵鱼酱油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是以麸皮、面粉和蛋白胨为曲料接种米曲霉制备发酵成曲,再将冷冻鲳鱼低温解冻后与成曲(5?20%)、海盐(10?20%)混合均匀,30?35°C保温2?10天,使鱼体快速液化,鱼体液化后,加入糖浆(I?5%)和食用酒精(I?8%),20?30°C保温I?3个月,然后自然发酵I?2个月,经杀菌、过滤、包装即得风味好,盐分低的发酵鱼露。该生产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发酵曲种单一,得到的产品风味差;蛋白质不能充分分解;蛋白质利用率低,产品风味差;得到的产品鱼腥味重,腌渍味重,适口性差;生产周期长,发酵时间长达4?6个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鲳鱼酱油生产周期长,得到的产品风味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工艺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生产周期短的鲳鱼酱油的制备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鲳鱼酱油海鲜风味浓郁,风味佳,品质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鲳鱼酱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制曲:将菌种As3.350和As3.042均按接菌量1-1.5%分别接入两个培养基中,于28~30°C恒温培养66~72h,得As3.350种曲和As3.042种曲,制曲培养基组成为:麸皮:面粉:水=80g:30g:60g。本专利技术分开制备种曲,摒弃单一菌种,采用两种种曲对鲳鱼进行发酵,以大大改善产品的风味和品质。(2)原料预处理:将鲳鱼置于食盐质量百分浓度为20~25%的盐水中蒸煮10~15min,冷却至室温,得原料物,待用。鲳鱼的内脏酶活力很高,能降解鱼肉组织产生多种氨基酸、多肽等,为鱼体上附着的微生物提供大量营养,使鲳鱼在微生物和内脏酶的双重作用下迅速腐烂,而本专利技术用盐水蒸煮鲳鱼,一方面能杀菌、灭酶,另一方面能够将盐分均匀地涂布在鱼体表面,降低发酵过程中的用盐量,加速发酵,另外蒸煮能使鲳鱼中的蛋白质适度变性,有利于后续步骤中的酶解。(3)酶解:加入原料物质量0.1-0.15%的复合蛋白酶,调节pH至7后,酶解1.5~2h,灭酶后得酶解液。本专利技术在发酵前先加入复合蛋白酶酶解,不仅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还可去除腥味,同时能缩短生产周期,且得到的产品澄清度好,色泽更为鲜亮,滋味更加柔和。(4)发酵:在酶解液中加入为酶解液质量5~10%的食盐和为酶解液质量10~15%的米糠后,接入步骤(I)中的种曲,恒温发酵10~12周,得发酵液,其中种曲的总接菌量为1-1.5%, As3.350种曲接菌量:As3.042种曲接菌量=1:3.5~4,第I周内发酵温度控制在15~18°C,第I周至第2周内发酵温度控制在20~25°C,第2周后发酵温度控制在30~35°C,发酵至第3周时,再加入酶解液质量10~15%的食盐。温度对发酵有着重大影响,发酵时蛋白酶先对鱼蛋白进行水解变成可溶性多肽,最后继续水解成为各种氨基酸,本专利技术将发酵根据发酵程度将发酵时间分割成不同时间段,在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的发酵温度,使鱼蛋白能充分水解,从而提高蛋白利用率,并改善产品风味;另外本专利技术改变传统的在发酵时一次加入高浓度盐的方法,综合考虑发酵速度与产品风味,在发酵时采用分步加盐法,在保证产品质量和风味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盐度,缩短生产周期;米糠的加入是本专利技术的关键点,米糠在发酵过程中可增加霉菌与鱼肉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霉菌繁殖生长,并提供有益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氮素来源,同时能有效去除鱼腥味,还能避免酶解液发粘,通风不畅,影响发酵时霉菌所分泌的各种酶的活性。(5)过滤杀菌:将发酵液冷却至室温后过滤,经杀菌、包装后即得鲳鱼酱油。作为优选,步骤(I)中,觸鱼与盐水的质量比为1:1~1.5。作为优选,步骤(2 )中蒸煮温度为80~90 V。蒸煮温度过高或过低,酶解得汁率低,温度过高还会使鲳鱼中的蛋白质过度变性,形成不溶性蛋白,不利于酶解作用,水解不彻底。作为优选,步骤(3)中,酶解的温度控制在40~50°C。作为优选,步骤(4)中发酵时,每隔I周向酶解液中喷洒为酶解液质量3~5%的麦芽浸汁。麦芽浸汁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糖及蛋白分解酶,可溶性糖作为发酵的速效碳源可提供冒昧生长之用,更兼含有生长素等特殊营养物质,有利于菌体的生长,蛋白分解酶有利于鲳鱼肉的进一步分解,另外,在发酵过程中,酶解液表面极易干燥结块,不利于菌体的生长,易出现较重的霉味和酸味,从而影响产品的最终风味,喷洒麦芽浸汁,能使酶解液表面保持湿润,有利于菌体生长,产品不会出现霉味和酸味。作为优选,所述麦芽浸汁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将麦芽破碎后,加入3~5质量倍的水,浸提l~2h后固液分离,即得麦芽浸汁。作为优选,浸提温度为45~50°C。浸提温度为45~50°C,在保证麦芽中的活性组分活性的前提下,使其中的活性成分能充分提取出来。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分开制备种曲,摒弃单一菌种,采用两种种曲对鲳鱼进行发酵,可大大改善产品的风味和品质; (2)用盐水蒸煮鲳鱼,一方面能杀菌、灭酶,另一方面能够将盐分均匀地涂布在鱼体表面,降低过程中的用盐量,加速发酵,另外蒸煮能使鲳鱼中的蛋白质适度变性,有利于后续步骤中的酶解; (3)发酵前酶解不仅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还可去除腥味,同时能缩短生产周期,且得到的产品澄清度好,色泽更为鲜亮,滋味更加柔和; (4)根据发酵程度将发酵时间分割成不同时间段,在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的发酵温度,使鱼蛋白能充分水解,从而提高蛋白利用率,并改善产品风味; (5)改变传统的在发酵时一次加入高浓度盐的方法,综合考虑发酵速度与产品风味,在发酵时采用分步加盐法,在保证产品质量和风味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盐度,缩短生产周期; (6)发酵时加入米糠,米糠在发酵过程中可增加霉菌与鱼肉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霉菌繁殖生长,并提供有益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氮素来源,同时能有效去除鱼腥味,还能避免酶解液发粘,通风不畅,影响发酵时霉菌所分泌的各种酶的活性; (7)每隔I周向酶解液中喷洒为酶解液质量3?5%的大麦芽浸汁,有利于鲳鱼肉的进一步分解及菌体生长,得到的产品不会出现霉味和酸味; (8)优化改进了鲳鱼酱油的生产工艺,产品品质好,生产周期短,可操作性强,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在本专利技术中,若非特指,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有设备和原料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实施例1 (I)制曲:将菌种As3.350和As3.042均按接菌量1%分别接入两个培养基中,于28°C恒温培养72h,得As3.350种曲和As3.042种曲,制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鳀鱼酱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曲:将菌种As3.350和As3.042均按接菌量1~1.5%分别接入两个培养基中,于28~30℃恒温培养66~72h,得As3.350种曲和As3.042种曲,制曲培养基组成为:麸皮:面粉:水=80g:30g:60g;(2)原料预处理:将鳀鱼置于食盐质量百分浓度为20~25%的盐水中蒸煮10~15min,冷却至室温,得原料物,待用;(3)酶解:加入原料物质量0.1~0.15%的复合蛋白酶,调节pH至7后,酶解1.5~2h,灭酶后得酶解液;(4)发酵:在酶解液中加入为酶解液质量5~10%的食盐和为酶解液质量10~15%的米糠后,接入步骤(1)中的种曲,恒温发酵10~12周,得发酵液,其中种曲的总接菌量为1~1.5%,As3.350种曲接菌量:As3.042种曲接菌量=1:3.5~4,第1周内发酵温度控制在15~18℃,第1周至第2周内发酵温度控制在20~25℃,第2周后发酵温度控制在30~35℃,发酵至第3周时,再加入酶解液质量10~15%的食盐;(5)过滤杀菌:将发酵液冷却至室温后过滤,经杀菌、包装后即得鳀鱼酱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凯郭远明张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