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及应用其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325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5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及应用其的汽车,所述散热器包括中空本体,所述中空本体一端为入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所述中空本体上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中空本体的前侧壁上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设有匹配的散热盖罩;所述散热盖罩前侧壁为挡风板;所述散热盖罩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通风口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散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器的挡风板封闭部分通孔,在降低汽车风阻系数的同时,无法兼顾散热器的散热,即降低了散热器散热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及应用其的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散热器及应用其的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领域的发展,技术人员开始致力于如何降低汽车油耗性能的研发。如今,结合空气动力学技术,技术人员发现汽车中与空气动力学相关的部件是影响汽车油耗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体地,汽车发动机机舱前部的车头位置,通常设置在牌照上方的散热器框架(中网),该部件与空气动力学相关。其中,为了使冷空气通过散热器框架进入后方的散热器中(散热器壳体上设有通孔),以与发动机机舱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降温;但是,从正面直接流入汽车内的冷空气过多,会提高汽车的风阻系数,降低汽车空气动力性能,增加汽车油耗。鉴于此,现有技术中,在散热器与散热器框架相对一侧的外表面上设置挡风板,以封闭部分通孔,从而阻止部分空气从正面直接进入汽车内,来降低汽车的风阻系数。 然而,挡风板的设置封闭了散热器表面的部分通孔,在降低汽车风阻系数的同时,无法兼顾散热器的散热,即同时降低了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散热器及应用其的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器的挡风板封闭部分通孔,在降低汽车风阻系数的同时,无法兼顾散热器的散热,即降低了散热器散热性能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散热器,包括中空本体(I),所述中空本体⑴一端为入风口(11)、另一端为出风口(12),所述中空本体(I)上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通孔(14),所述中空本体(I)的前侧壁上设有通风口(13);所述通风口(13)上设有匹配的散热盖罩(2);所述散热盖罩(2)前侧壁为挡风板(21);所述散热盖罩(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22),所述第二通孔(22)与所述通风口(13)导通。 其中,所述中空本体(I)为长方体结构,且所述通风口(13)为矩形孔;所述散热盖罩(2)为矩形盖罩,且所述挡风板(21)的形状与所述通风口(13)匹配;所述散热盖罩(2)左、右两侧壁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通孔(22)。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盖罩(2)上、下两侧壁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通孔(22)。 优选地,所述中空本体(I)的前侧壁上设有两个所述通风口(13),且两个所述通风口(13)沿所述中空本体(I)的竖直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每个所述通风口(13)外侧设有匹配的所述散热盖罩(2)。 实际应用时,所述中空本体(I)内部设有至少一条散热管路(3);所述散热管路 (3)的一端与所述入风口(1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12)连通。 其中,所述中空本体(I)内部设有两条所述散热管路(3);—条所述散热管路(3)为直管结构;另一条所述散热管路(3)包括直管部分(31)和弯曲部分(32);所述弯曲部分 (32)与所述散热盖罩(2)的内侧壁匹配,且临近所述内侧壁设置。 具体地,所述中空本体⑴和散热盖罩(2)内部均设有金属材质的多孔介质⑷;所述多孔介质(4)填充在所述散热盖罩(2)和散热管路(3)、两条所述散热管路(3)、所述散热管路⑶和中空本体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挡风板(21)、散热盖罩(2)、中空本体(I)和多孔介质(4)均为铝制板材。 优选地,所述散热盖罩(2)与所述中空本体(I) 一体成型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散热器具有以下优势: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器中,包括中空本体,该中空本体一端为入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 ;中空本体上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通孔,且中空本体的前侧壁上设有通风口 ;该通风口上设有匹配的散热盖罩;该散热盖罩前侧壁为挡风板;散热盖罩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与通风口导通。由此分析可知,冷空气不仅能够从第一通孔贯穿散热器的中空本体,而且能够依次通过散热盖罩侧壁上的第二通孔,及中空本体上的通风口和第一通孔,贯穿散热器的中空本体;汽车发动机机舱内的热空气能够从入风口进入散热器的中空本体内,与冷空气进行热交换降温后,再从出风口回到发动机机舱内,从而第二通孔保证了冷空气进入散热器中的流量,进而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在提高散热器散热的同时,散热盖罩前侧壁的挡风板,能够阻止部分空气从正面直接进入汽车内,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汽车的风阻系数,提高汽车空气动力性能,减少汽车油耗。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既能保证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又能降低汽车的风阻系数,从而降低汽车的油耗。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 所述汽车与上述散热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散热器的中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散热器的中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散热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虚线框图部分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虚线框图部分的另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中空本体,11-入风口,12-出风口,13-通风口,14-第一通孔,2-散热盖罩,21-挡风板,22-第二通孔,3-散热管路,31-直管部分,32-弯曲部分,4-多孔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中空本体1,中空本体 I一端为入风口 11、另一端为出风口 12,中空本体I上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通孔(14),中空本体I的前侧壁上设有通风口 13 ;通风口 13上设有匹配的散热盖罩2 ;散热盖罩2前侧壁为挡风板21 ;散热盖罩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22),第二通孔(22)与通风口 13导通。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器中,包括中空本体,该中空本体一端为入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 ;中空本体上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通孔,且中空本体的前侧壁上设有通风口 ;该通风口上设有匹配的散热盖罩;该散热盖罩前侧壁为挡风板;散热盖罩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与通风口导通。由此分析可知,冷空气不仅能够从第一通孔贯穿散热器的中空本体,而且能够依次通过散热盖罩侧壁上的第二通孔,及中空本体上的通风口和第一通孔,贯穿散热器的中空本体;汽车发动机机舱内的热空气能够从入风口进入散热器的中空本体内,与冷空气进行热交换降温后,再从出风口回到发动机机舱内,从而第二通孔保证了冷空气进入散热器中的流量,进而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在提高散热器散热的同时,散热盖罩前侧壁的挡风板,能够阻止部分空气从正面直接进入汽车内,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汽车的风阻系数,提高汽车空气动力性能,减少汽车油耗。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既能保证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又能降低汽车的风阻系数,从而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包括中空本体(1),所述中空本体(1)一端为入风口(11)、另一端为出风口(12),所述中空本体(1)上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通孔(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本体(1)的前侧壁上设有通风口(13);所述通风口(13)上设有匹配的散热盖罩(2);所述散热盖罩(2)前侧壁为挡风板(21);所述散热盖罩(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22),所述第二通孔(22)与所述通风口(13)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包括中空本体(I),所述中空本体(I) 一端为入风口(11)、另一端为出风口(12),所述中空本体(I)上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通孔(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本体(I)的前侧壁上设有通风口(13);所述通风口(13)上设有匹配的散热盖罩(2); 所述散热盖罩(2)前侧壁为挡风板(21);所述散热盖罩(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22),所述第二通孔(22)与所述通风口(13)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本体(I)为长方体结构,且所述通风口(13)为矩形孔; 所述散热盖罩(2)为矩形盖罩,且所述挡风板(21)的形状与所述通风口(13)匹配;所述散热盖罩(2)左、右两侧壁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通孔(2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盖罩(2)上、下两侧壁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通孔(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本体(I)的前侧壁上设有两个所述通风口(13),且两个所述通风口(13)沿所述中空本体(I)的竖直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每个所述通风口(13)外侧设有匹配的所述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果刘二宝李晓鹏刘海军徐鹏鹿超胡晓龙王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