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滑轮式张力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324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5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张力拉紧机构,具体地指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滑轮式张力调节机构。所述的配重张拉结构包括张拉绳、动滑轮、铰绳、配重块和固定在支架上的锚固支架;所述的张拉绳与导线滚轮组滑动连接,张拉绳的下端设置有动滑轮;所述的铰绳环绕在动滑轮的上端滑动面上与动滑轮滑动连接,铰绳一端固定在锚固支架上,另一端与配重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动滑轮的设置有效的降低了配重块的重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配重块过重过大导致的安装困难、行程太大导致的布置困难等问题,解决了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风摆、限高、坠砣易脱落的问题,且安装方便、快捷,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滑轮式张力调节机构
本技术涉及张力拉紧机构,具体地指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滑轮式张力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近年我国电气化铁路飞速发展,高速运行的电力机车对接触网受电的安全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我国接触网主要采用坠砣重力补偿方式,使接触线上达到一定的张力。目前使用的坠砣主要有铁制、水泥和复合型坠砣三种,其中铁制坠砣价格昂贵(200元左右/件),使用时易被偷;水泥坠蛇太厚(每件重25kg,厚20公分,每串20件,每串尚达2米以上),受气候和特殊地段的影响较为强烈,坠砣的行程太高;复合型坠砣材质脆弱,在搬运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破损、损坏,使用寿命有限。综上所述,需设计一种张力补偿机构既满足坠砣不易太大,又要满足坠砣的行程不要太长两个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滑轮式张力调节机构。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滑轮式张力调节机构,包括支架、用于使导线经过的导线滚轮组、与导线滚轮组连接的配重张拉结构;所述的导线滚轮组与支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张拉结构包括张拉绳、动滑轮、铰绳、配重块和固定在支架上的锚固支架;所述的张拉绳与导线滚轮组滑动连接,张拉绳的下端设置有动滑轮;所述的铰绳环绕在动滑轮的上端滑动面上与动滑轮滑动连接,铰绳一端固定在锚固支架上,另一端与配重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配重张拉结构还包括导向卡扼;所述的导向卡扼固定在配重块上,导向卡扼上设有铰绳穿过的导向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配重块由多片串联在一起的坠砣组成;所述的坠砣上设有径向的缺口,坠砣下端面的两侧开设有方便搬运的第一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坠砣一面设置有第二凹槽,另一面设有对应第二凹槽的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凹槽边缘处设置有斜面;所述的凸起上设置有对应斜面的坡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锚固结构包括可上下调节地固定于支架上的第一夹箍和第二夹箍、端部固定于第一夹箍上的横杆和与第二夹箍连接的斜杆;所述的斜杆一端可旋转地铰接于另一端第二夹箍上,另一端固定于横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夹箍安装在第一夹箍的上方支架上,斜杆上端可旋转地铰接在第二夹箍上,下端固定于横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横杆上还设有横向的第一滑槽;所述的铰绳下端可横向滑动地连接于第一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横杆上还设有与第一滑槽并列的横向的第二滑槽。 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动滑轮的设置有效的降低了配重块的重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配重块过重过大导致的安装困难、行程太大导致的布置困难等问题,解决了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风摆、限高、坠砣易脱落的问题,且安装方便、快捷,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技术的导向卡扼结构示意图; 图5:本技术的坠砣结构示意图; 图6:本技术的坠砣结构示意图; 图7:现有技术的坠砣结构示意图; 图8:现有技术的坠砣结构示意图; 其中一支架;2—导线;3—导线滚轮组;4一张拉绳;5—动滑轮;6—铰绳;7—配重块;8—导向卡扼;9一导向孔;10—坠砣;11 一缺口 ;12—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14一凸起;15—第一夹箍;16—第二夹箍;17—横杆;18—斜杆;19一第一滑槽;20—第二滑槽;21—现有技术张拉绳;22—现有技术配重块;23—现有技术坠砣缺口 ;24—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为现有技术使用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滑轮式张力调节机构,导线2通过导线滚轮组3牵引布置,导线滚轮组3与支架I连接,导线滚轮组2下方直接通过现有技术张拉绳21与现有技术配重块22连接,通过配重块对导线2实施牵引张拉。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现有技术配重块22的厚度太大,在一些北方地区,夏冬温差变化很大,导致配重块22的相称太大,加上现有技术配重块22本身的长度,这个运动的范围太大,实际布置起来很困难。 导线滚轮组3 —般使用两个滑轮组成,导线2与左侧(如图1?3所示的左侧和右侧)滑轮固定在一起,右侧滑轮与支架I连接,张拉绳4 一端固定在右侧滑轮上,张拉绳4的绳体穿过滑轮的滑动面,下端连接配重张拉结构。 如图2?6所示的为本技术使用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滑轮式张力调节机构,包括支架1、用于使导线2经过的导线滚轮组3、与导线滚轮组3连接的配重张拉结构;所述的导线滚轮组3与支架I连接。其中配重张拉结构包括张拉绳4、动滑轮5、铰绳6、配重块7和固定在支架I上的锚固支架,张拉绳4与导线滚轮组3滑动连接,张拉绳4的下端设置有动滑轮5,铰绳6环绕在动滑轮5的上端滑动面上与之滑动连接,铰绳6 —端固定在锚固支架上,另一端与配重块7连接。根据力学原理可知,使用动滑轮5作为连接结构可以将配重块7的重量降低到原先重量的1/2,这样的设置可以非常有效的将配重块7的重量降低,避免使用原先的大厚度、大重量的配重结构。而且本技术布置简单,使用起来方便。 如图4所示,配重张拉结构还包括导向卡扼8,导向卡扼8为由两块半圆形的箍紧件组成的环状夹箍部件,导向卡扼8通过环状的夹箍结构固定在配重块7上,导向卡扼8半圆形的箍紧件端部设置有半圆形弯折,两片半圆形弯折形成铰绳6穿过的导向孔9。导向卡扼8的设置主要是将铰绳6固定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使铰绳6和配重块7固定在一起,防止在大风天气下,铰绳6和配重块7摆动幅度过大,导致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如图7?8所示,现有技术使用的配重块22是使用多片串联在一起的坠砣组成,坠砣上设置有缺口,几片坠砣通过缺口串联在下端设有托盘的铁钩上,铁钩的上端与张拉绳连接。现有技术的坠砣主要通过设置在坠砣上的螺孔24固定在一起,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人工安装,比较费时费力。 如图5?6所示的为本技术的坠砣10,坠砣10上设有径向的缺口 11,本技术的坠砣10也是通过下端设有托盘的铁钩串联在一起的。其中坠砣10下端面的两侧开设有方便搬运的第一凹槽12,这样在搬运过程中避免了上下坠砣10叠压在一起的时候将搬运者的手压伤。另外为了将坠砣10固定在一起,坠砣10 —面设置有第二凹槽13,另一面设有对应第二凹槽13的凸起14。这样通过下坠砣10的凸起14卡合进入到上坠砣10的第二凹槽13中即可固定住坠砣10,不需要螺孔10安装,避免了在坠砣10上打孔,又节省了安装时间,简单快捷。 另外为了更方便的将凸起14卡合进入第二凹槽13,第二凹槽13边缘处设置有斜面,凸起14上设置有对应斜面的坡度。斜面和坡面的对应更利于凸起14和第二凹槽13的配合。 所述的锚固结构包括可上下调节地固定于支架I上的第一夹箍15和第二夹箍16、端部固定于第一夹箍15上的横杆17和一端可旋转地铰接在第二夹箍16上的斜杆18,斜杆18 —端固定于横杆17。 另外,通过第一夹箍15和第二夹箍16在支架I上上下移动调节,也能够达到调节配重块7行程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斜杆18在横杆17的下方,给予横杆17向上的支撑力。 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支架I下方空间不够,也可以将第二夹箍16安装在第一夹箍15的上方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滑轮式张力调节机构,包括支架(1)、用于使导线(2)经过的导线滚轮组(3)、与导线滚轮组(3)连接的配重张拉结构;所述的导线滚轮组(3)与支架(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张拉结构包括张拉绳(4)、动滑轮(5)、铰绳(6)、配重块(7)和固定在支架(1)上的锚固支架;所述的张拉绳(4)与导线滚轮组(3)滑动连接,张拉绳(4)的下端设置有动滑轮(5);所述的铰绳(6)环绕在动滑轮(5)的上端滑动面上与之滑动连接,铰绳(6)一端固定在锚固支架上,另一端与配重块(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滑轮式张力调节机构,包括支架(I)、用于使导线(2)经过的导线滚轮组(3)、与导线滚轮组(3)连接的配重张拉结构;所述的导线滚轮组(3)与支架(I)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张拉结构包括张拉绳(4)、动滑轮(5)、铰绳¢)、配重块(7)和固定在支架(I)上的锚固支架;所述的张拉绳(4)与导线滚轮组(3)滑动连接,张拉绳(4)的下端设置有动滑轮(5);所述的铰绳(6)环绕在动滑轮(5)的上端滑动面上与之滑动连接,铰绳(6) —端固定在锚固支架上,另一端与配重块(7)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滑轮式张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张拉结构还包括导向卡扼(8);所述的导向卡扼(8)固定在配重块(7)上,导向卡扼⑶上设有铰绳(6)穿过的导向孔(9)。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滑轮式张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块(7)由多片串联在一起的坠砣(10)组成;所述的坠砣(10)上设有径向的缺口(11),坠砣(10)下端面的两侧开设有方便搬运的第一凹槽(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滑轮式张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坠砣(10) —面设置有第二凹槽(13),另一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炜刘凡刘晓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鑫洪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