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永胜专利>正文

后盖卷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370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盖卷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包括厢体和后盖,厢体后端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后盖卷扬提升装置,该两个后盖卷扬提升装置之间通过一闭环式钢丝绳连接,后盖上设置有定滑轮,钢丝绳经由该定滑轮,并可通过驱动钢丝绳来提升后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盖卷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结构简单,增大了出货口,方便于大块货物的卸载,提高卸货的速度,提高运输效率,并且保证后盖两端提升的同步性,提高卸货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一种后盖巻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
技术介绍
目前,运输汽车普遍采用整体货厢翻转式来自卸货物,这种方式卸 载货物时,车厢一端被高高顶起,货物在自重下滑落。但随着工业技术 的发展,出现了各种车厢长、运输重量大的大型运输车辆,这种车辆运 输大体积的货物时,往往由于大体积货物与车厢后盖发生干涉而导致卸 货困难。人们也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多种自卸车厢,如侧翻、中心对称 式底部卸载等,这些车厢均存在结构复杂、操作复杂、制造成本高等缺 点。并且对于后盖提升式车厢,往往由于后盖两端提升不同步,造成卡 死现象,妨碍的正常的卸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操作容易、可顺利卸载大体积货物、并且后盖打开平稳及同步性高 的后盖巻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后盖巻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包括厢 体和后盖,其中厢体后端的两側上分别设置有后盖巻扬提升装置,该两 个后盖巻扬提升装置之间通过一闭环式钢丝绳连接,后盖上设置有定滑 轮,所述钢丝绳经由该定滑轮,并可通过驱动所述钢丝绳来提升所述后 盖。进一步,所述后盖包括上横梁、盖体和两个側支板,盖体活动铰接 在上横梁上,该两个侧支板分别设置在该盖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側支板均与上横梁固定连接,并且在每个側支板上均错位设置有2个定滑轮。 进一步,所述侧支板上的2个定滑轮分别与另一侧支板上的2个定滑轮相对设置。进一步,所述厢体后端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与所述 側支板配合使用,所述侧支板插装到该导向槽后使得所述后盖盖装在厢 体的后端上,并可使所述后盖沿该导向槽运动。进一步,所述后盖巻扬提升装置包括3个定滑轮,其中1个定滑轮设置在厢体后端的顶部,2个并排设置在车厢底座的后部,所述钢丝绳经 由所述每个后盖巻扬提升装置上的3个定滑轮和所述每个侧支板上的2 个定滑轮后形成一封闭回路结构。进一步,所述厢体底部上设置有液压装置,所述钢丝绳与该液压装 置相连接,通过该液压装置的动作可拉动所述钢丝绳来提升所述后i进一步,所述后盖巻扬提升装置上的3个定滑轮分别与另一后盖巻 扬提升装置上的3个定滑轮相对设置。本技术后盖巻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结构简单,增大了出货 口,方便于大块货物的卸载,提高卸货的速度,提高运输效率,并且保 证后盖两端提升的同步性,提高卸货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2为本技术后^L图3为后盖被提升时示意图4为本技术卸货时示意图5为卸货时车厢尾部示意图6为图5的仰视图7为车厢俯-现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后盖巻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包括 厢体1和后盖2,后盖2包括上横梁5、盖体18和侧支板16、 19,盖体 18通过铰链4活动铰接在上横梁5上,侧支板16、 19分别设置在盖体 18长度方向的两侧,并均与上横梁5固定连接,侧支板16的侧边上错位 设置有2个定滑轮7、 8,侧支板19的侧边上错位设置有2个定滑轮12、413。厢体1后端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导向槽17、 20,导向槽17与侧支板 16配合使用,导向槽20与侧支板19配合使用,侧支板16、 19分别插装 到导向槽17、 20后使得后盖2盖装在厢体1的后端上,并可使后盖2沿 导向槽运动。厢体1后端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后盖巻扬提升装置21、 23, 后盖巻扬提升装置21包括定滑轮6、 9、 10,后盖巻扬提升装置23包括 定滑轮ll、 14、 15,其中定滑轮6、 11分别设置在在厢体1后端顶部的 两侧,定滑轮9、 10及14、 15分别并排设置在车厢M后部的两侧;钢 丝绳22逐次经由定滑轮6、 8、 7、 9、 15、 11、 13、 12、 14、 10、 6, 乂人 而形成一封闭回路结构。厢体1的底部上设置有液压装置3,钢丝绳22 与液压装置3相连接,通过液压装置3的动作可拉动钢丝绳22来提升或 下降后盖2。为了保证后盖2被拉起时其两端的同步性,定滑轮7和12以车厢的 中轴线相对设置,定滑轮8和13以车厢的中轴线相对设置。同样的,定 滑4仑6和11、定滑4仑9和14、定滑4仑10和15均以车厢的中轴线相对i殳 置。并且为了后盖2在盖装车厢后端时简单方便,在厢体后端下方设置 有卡槽27,卡槽27为喇叭口结构,其开口大,可有效使后盖落下后进入 卡装位置。工作时,先使钢丝绳22处于绷紧状态,启动液压装置3来拉动钢丝 绳22,由于钢丝绳22为一闭环式结构,其同时带动侧支寺反16、 19向上 运动,这样就保证了后盖2两端提升的同步性,提高卸货的稳定性。当 后盖提升到预定位置,保证足够大的卸货出口时,启动车体前端液压顶 起装置将厢体1顶起进行卸货。本技术后盖巻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 厢在保证增大出货口的前提下,结构简单,并可在普通车厢上进行简单 改造而得,本技术后盖举升式自卸车厢与普通车厢相比可提高约 15%的效益,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如图8所示,本技术后盖巻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的后盖打开 方式还可设计为链条传动式结构,其中,链轮25分别设置在上横梁5上, 在厢体下方设置有蜗轮蜗杆驱动装置26,蜗轮蜗杆驱动装置26连接有蜗 链轮27,链轮27通过链条24向链轮25传输动力,从而提升后盖2。权利要求1、后盖卷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包括厢体和后盖,特征在于,厢体后端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后盖卷扬提升装置,该两个后盖卷扬提升装置之间通过一闭环式钢丝绳连接,后盖上设置有定滑轮,所述钢丝绳经由该定滑轮,并可通过驱动所述钢丝绳来提升所述后盖。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盖巻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盖包括上横梁、盖体和两个侧支板,盖体活动铰接在上横梁 上,该两个侧支板分别设置在该盖体长度方向的两侧,侧支板均与 上横梁固定连接,并且在每个侧支板上均错位设置有2个定滑轮。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盖巻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板上的2个定滑轮分别与另 一侧支板上的2个定滑轮相对设置。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盖巻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后端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与所述侧支板配 合使用,所述侧支板插装到该导向槽后使得所述后盖盖装在厢体的 后端上,并可^f吏所述后盖沿该导向槽运动。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盖巻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盖巻扬提升装置包括3个定滑轮,其中1个定滑轮设置在厢 体后端的顶部,2个并排设置在车厢底座的后部,所述钢丝绳经由 所述每个后盖巻扬提升装置上的3个定滑轮和所述每个侧支板上的 2个定滑轮后形成一封闭回路结构。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盖巻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厢体底部上设置有液压装置,所述钢丝绳与该液压装置相连 接,通过该液压装置的动作可拉动所述钢丝绳来提升所述后盖。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盖巻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盖巻扬提升装置上的3个定滑轮分别与另 一后盖巻扬4是升装 置上的3个定滑轮相对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后盖卷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包括厢体和后盖,厢体后端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后盖卷扬提升装置,该两个后盖卷扬提升装置之间通过一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后盖卷扬式同步举升自卸车厢包括厢体和后盖,特征在于,厢体后端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后盖卷扬提升装置,该两个后盖卷扬提升装置之间通过一闭环式钢丝绳连接,后盖上设置有定滑轮,所述钢丝绳经由该定滑轮,并可通过驱动所述钢丝绳来提升所述后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赵永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