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炼机中的辊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3628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0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炼机中的辊筒,包括:辊筒本体内纵向贯穿设置有本体流道,辊筒本体一端的辊轴内贯穿设置有出液通道,出液通道内设置有进液通道,进液通道与本体流道相互连通,辊筒本体表面开设有螺旋环绕的热交换槽,辊筒本体的辊面层的内壁与热交换槽形成密封、且螺旋贯通的热交换通道,热交换通道的进液端与本体流道相连通,热交换通道的出液端与出液通道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螺旋环绕的热交换通道使得辊面层表面的温度均匀一致,这大大提高了塑料成品的质量;此外,形成螺旋环绕的热交换通道的热交换槽可以通过车加工制得,加工十分方便,这大大降低了热交换通道的制作难度,降低了辊筒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炼机
,具体涉及开炼机中的辊筒
技术介绍
开炼机是塑料加工和生产的常用设备。根据不同产品的工艺要求,开炼机中的一对辊筒在碾压物料时需要对物料进行加热或者降温。传统的开炼机上的辊筒的结构包括:辊筒本体,辊筒本体的两端分别为辊轴,本体流道纵向贯穿设置在辊筒本体内,其中一端的辊轴内贯穿设置有出液通道,出液通道内还设置有独立的进液通道,出液通道与进液通道不相连通,所述的进液通道与本体流道相互连通,在靠近辊筒本体外表面的辊筒本体的侧壁中间隔设置有若干热交换通道,每根热交换通道均平行于辊筒本体中轴线设置,靠近出液通道的一端为热交换通道的出液端,远离出液通道的一端为热交换通道的进液端,热交换通道的进液端通过倾斜设置在辊筒本体内的进液连通管与本体流道相连通,热交换通道的出液端通过倾斜设置在辊筒本体内的出液连通管与出液通道相连通。工作时,换热介质从进液通道依次经本体流道、进液连通管进入至热交换通道内,热交换通道内的换热介质与辊筒碾压的物料进行热交换,从而对物料进行加热或者降温,完成热交换的换热介质从热交换通道的出液端经出液连通管进入至出液通道中后排出。传统的开炼机中的辊筒存在以下缺陷:一、热交换通道、进液连通管、出液连通管都是设置在辊筒本体上的深孔,深孔的加工制作的难度大、加工繁琐、加工成本高;二、热交换通道间隔设置在辊筒本体表面内侧的圆周上,这导致辊筒表面的温度不均,从而使得物料受热不均匀,进而影响塑料成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方便、辊筒表面温度均匀的开炼机中的辊筒。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开炼机中的辊筒,包括:辊筒本体,辊筒本体的两端分别为辊轴,本体流道纵向贯穿设置在辊筒本体内,其中一端的辊轴内贯穿设置有出液通道,出液通道内还设置有独立的进液通道,出液通道与进液通道不相连通,所述的进液通道与本体流道相互连通,辊筒本体外表面上开设有热交换槽,热交换槽从辊筒本体的一端螺旋环绕至辊筒本体的另一端,辊筒本体外还设置有辊面层,辊面层的内壁与热交换槽形成密封且螺旋贯通的热交换通道,靠近出液通道的一端为热交换通道的出液端,远离出液通道的一端为热交换通道的进液端,热交换通道的进液端与本体流道相连通,热交换通道的出液端与出液通道相连通。进一步地,前述的开炼机中的辊筒,其中,进液通道、出液通道、本体流道均与辊轴同轴心。进一步地,前述的开炼机中的辊筒,其中,本体流道通过四根进液连通管与热交换通道的进液端相连通。更进一步地,前述的开炼机中的辊筒,其中,四根进液连通管均匀布置在本体流道与热交换通道进液端之间。进一步地,前述的开炼机中的辊筒,其中,出液通道通过四根出液连通管与热交换通道的出液端相连通。更进一步地,前述的开炼机中的辊筒,其中,四根出液连通管均匀布置在出液通道与热交换通道出液端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热交换通道螺旋环绕在辊筒本体上使得辊面层表面的温度均匀一致,这样辊面层外的物料的温度也就均匀一致,从而大大提高了塑料成品的质量;此外,形成螺旋环绕的热交换通道的热交换槽可以在辊筒本体表面车加工制得,这大大降低了热交换通道的制作难度,提高了辊筒的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辊筒的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开炼机中的辊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开炼机中的辊筒,包括:辊筒本体I,辊筒本体I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辊轴2和第二辊轴3,本体流道4纵向贯穿设置在辊筒本体I内,第一辊轴2内贯穿设置有出液通道5,出液通道5内还设置有独立的进液通道6,出液通道5与进液通道6不相连通,进液通道6与本体流道4相互连通,辊筒本体I的外表面开设有热交换槽7,热交换槽7从辊筒本体I的一端螺旋环绕至辊筒本体I的另一端,辊筒本体I的外侧还设置有辊面层8,辊面层8的内壁与热交换槽7形成密封且螺旋贯通的热交换通道9,靠近出液通道5的一端为热交换通道9的出液端,远离出液通道5的一端为热交换通道9的进液端,热交换通道9的进液端与本体流道4之间通过四根进液连通管10相连通,四根进液连通管10均匀布置在本体流道4与热交换通道9的进液端之间,均匀布置的四根进液连通管10可以保证在辊筒转动过程中,本体流道4内的换热介质能顺畅而快速地进入至热交换通道9内。热交换通道9的出液端与出液通道5通过四根出液连通管11相连通,四根出液连通管11均匀布置在出液通道5与热交换通道9的出液端之间。均匀布置的四根出液连通管11可以保证在辊筒转动过程中,热交换通道9出液端的换热介质能迅速排入至出液通道5内。本实施例中,进液通道6、出液通道5、本体流道4均与辊轴同轴心。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换热介质不断从进液通道6依次经本体流道4、进液连通管10进入至热交换通道9内后,沿着螺旋环绕在辊筒本体I上的热交换通道9流动,换热介质在热交换通道9内流动的过程中不断与辊筒碾压的物料进行热交换,从而对物料进行加热或者降温,热交换后的换热介质经出液连通管11不断流入至出液通道5内,进入出液通道5内的换热介质不断向外排出。热交换通道9螺旋环绕在辊筒本体I上使得辊面层8表面的温度均匀一致,这样辊面层8外的物料的温度也就均匀一致,从而大大提高了塑料成品的质量。此外,螺旋环绕的热交换槽7可以通过对辊筒本体表面车加工制得,车加工制作热交换槽7的难度和成本均较低,然后再在车加工有热交换槽7的辊筒本体I外焊接固定上辊面层8,辊面层8的内壁与热交换槽7之间形成密封贯通的热交换通道9,这大大降低了辊筒本体I上热交换通道9的加工难度,提高了辊筒的制作效率,大大降低了辊筒的加工成本。【主权项】1.开炼机中的辊筒,包括:辊筒本体,辊筒本体的两端分别为辊轴,本体流道纵向贯穿设置在辊筒本体内,其中一端的辊轴内贯穿设置有出液通道,出液通道内还设置有独立的进液通道,出液通道与进液通道不相连通,所述的进液通道与本体流道相互连通,其特征在于:辊筒本体外表面上开设有热交换槽,热交换槽从辊筒本体的一端螺旋环绕至辊筒本体的另一端,辊筒本体外还设置有辊面层,辊面层的内壁与热交换槽形成密封且螺旋贯通的热交换通道,靠近出液通道的一端为热交换通道的出液端,远离出液通道的一端为热交换通道的进液端,热交换通道的进液端与本体流道相连通,热交换通道的出液端与出液通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炼机中的辊筒,其特征在于:进液通道、出液通道、本体流道均与辊轴同轴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炼机中的辊筒,其特征在于:本体流道通过四根进液连通管与热交换通道的进液端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炼机中的辊筒,其特征在于:四根进液连通管均匀布置在本体流道与热交换通道进液端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炼机中的辊筒,其特征在于:出液通道通过四根出液连通管与热交换通道的出液端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炼机中的辊筒,其特征在于:四根出液连通管均匀布置在出液通道与热交换通道出液端之间。【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炼机中的辊筒,包括:辊筒本体内纵向贯穿设置有本体流道,辊筒本体一端的辊轴内贯穿设置有出液通道,出液通道内设置有进液通道,进液通道与本体流道相互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开炼机中的辊筒,包括:辊筒本体,辊筒本体的两端分别为辊轴,本体流道纵向贯穿设置在辊筒本体内,其中一端的辊轴内贯穿设置有出液通道,出液通道内还设置有独立的进液通道,出液通道与进液通道不相连通,所述的进液通道与本体流道相互连通,其特征在于:辊筒本体外表面上开设有热交换槽,热交换槽从辊筒本体的一端螺旋环绕至辊筒本体的另一端,辊筒本体外还设置有辊面层,辊面层的内壁与热交换槽形成密封且螺旋贯通的热交换通道,靠近出液通道的一端为热交换通道的出液端,远离出液通道的一端为热交换通道的进液端,热交换通道的进液端与本体流道相连通,热交换通道的出液端与出液通道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芳黄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兰航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