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条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3140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21:44
一种汇流条单元,其通过对多个汇流条进行嵌入成形而形成,并且多个汇流条沿定子的轴向排列设置,其中,汇流条包括:主体部,其沿定子的周向延伸设置;贯通孔,其形成于主体部,并在进行嵌入成形时供用于支承其他汇流条的主体部的支承销沿定子的轴向贯穿;以及突出部,其对应贯通孔而设于主体部的侧部,并扩大主体部的截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于马达、发电机的绕组的汇流条单元
技术介绍
在日本JP2011 - 205875A中公开了一种汇流条单元,该汇流条单元在U相汇流条、V相汇流条以及W相汇流条这三个环状汇流条之间设有绝缘性树脂,并将这些汇流条沿定子轴向层叠。在日本JP2011 - 88406A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利用模具的支承销支承多个汇流条的状态下,使用绝缘性树脂而将这些汇流条嵌入成形,从而形成汇流条单元。在构成汇流条单元的汇流条的主体部形成有贯通孔,在进行嵌入成形时支承其他汇流条的主体部的支承销贯穿该贯通孔。若如此在汇流条形成贯通孔则主体部的截面积减少,因此在马达等驱动时,在贯通孔形成位置处导体电阻变大,导致流经主体部的电流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于汇流条的主体部形成有贯通孔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流经该汇流条的电流量降低的汇流条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某一方式,提供一种汇流条单元,其通过对多个汇流条进行嵌入成形而形成,并且上述多个汇流条沿定子的轴向排列设置,其中,上述多个汇流条包括:主体部,其沿上述定子的周向延伸设置;贯通孔,其形成于上述主体部,并在进行嵌入成形时供用于支承上述多个汇流条中的预定的汇流条的上述主体部的支承销沿上述定子的轴向贯穿;以及突出部,其对应上述贯通孔而设于上述主体部的侧部,并扩大上述主体部的截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构成三相交流马达的定子的简要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省略了绝缘部状态下的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汇流条的局部主视图。图5是嵌入成形所使用的模具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用于说明嵌入成形的示意图。图7是第I变形例的汇流条的局部主视图。图8是第2变形例的汇流条的局部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构成三相交流马达的定子I的构成图。在保持于壳体2的圆环状的定子芯3以向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齿部。在各齿部上卷绕有铜线,利用卷绕的导线构成了线圈4。在定子芯3上沿定子I的周向呈环状配设有18个线圈4。线圈4由U相线圈4U、V相线圈4V以及W相线圈4W构成,以两个为一组的同相线圈4沿定子I的周向以120度间隔配置。因此,I组U相线圈4U、1组V相线圈4V以及I组W相线圈4W沿定子I的周向按顺序配设有3组。在相邻的同相的线圈4U、4V、4W中,各个绕组末端5彼此被相连。另外,U相线圈4U、V相线圈4V以及W相线圈4W借助另一绕组末端6而连接于汇流条单元100 (参照图2)。参照图2以及图3对设于马达的汇流条单元100以及构成汇流条单元100的U相汇流条10、v相汇流条20、W相汇流条30、用于中性点的汇流条即N相汇流条40进行说明。图2所示的汇流条单元100与定子I (参照图1)呈同心状安装于定子I的轴向端部。如图2以及图3所示,汇流条单元100包括连接于U相线圈4U的U相汇流条10、连接于V相线圈4V的V相汇流条20、连接于W相线圈4W的W相汇流条30、连接于各相线圈4U、4V、4W的N相汇流条40、以及将各相汇流条10、20、30、40保持为绝缘状态的绝缘部50。汇流条单元100是通过使用绝缘性树脂将各相汇流条10、20、30、40嵌入成形从而一体形成的环状构件。绝缘部50通过使绝缘性树脂固化而成。如图3所示,U相汇流条10包括:主体部11,其作为圆环状板构件而形成;延伸设置部12,其自主体部11向定子I的径向外侧延伸设置;线圈连接部13,其设于延伸设置部12的外侧端;以及U相端子14,其自主体部11沿定子I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连接于外部布线。主体部11以板厚方向与定子I的轴向一致的方式沿定子I的周向延伸设置。延伸设置部12沿主体部11的周向以等间隔设有3个。线圈连接部13在延伸设置部12的顶端形成为钩状。线圈连接部13连接于U相线圈4U的绕组末端6。V相汇流条20包括:主体部21,其作为圆环状板构件而形成;延伸设置部22,其自主体部21向定子I的径向外侧延伸设置;线圈连接部23,其设于延伸设置部22的外侧端;以及V相端子24,其自主体部21沿定子I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连接于外部布线。主体部21以板厚方向与定子I的轴向一致的方式沿定子I的周向延伸设置。延伸设置部22沿主体部21的周向以等间隔设有3个。线圈连接部23在延伸设置部22的顶端形成为钩状。线圈连接部23连接于V相线圈4V的绕组末端6。W相汇流条30包括主体部31,其作为圆环状板构件而形成;延伸设置部32,其自主体部31向定子I的径向外侧延伸设置;线圈连接部33,其设于延伸设置部32的外侧端;以及W相端子34,其自主体部31沿定子I的轴向延伸设置,并连接于外部布线。主体部31以板厚方向与定子I的轴向一致的方式沿定子I的周向延伸设置。延伸设置部32沿主体部31的周向以等间隔设有3个。线圈连接部33在延伸设置部32的顶端形成为钩状。线圈连接部33连接于W相线圈4W的绕组末端6。N相汇流条40包括:主体部41,其作为圆环状板构件而形成;延伸设置部42,其自主体部41向定子I (参照图1)的径向外侧延伸设置;以及线圈连接部43,其设于延伸设置部42的外侧端。主体部41以板厚方向与定子I的轴向一致的方式沿定子I的周向延伸设置。延伸设置部42沿主体部41的周向以等间隔设有9个。线圈连接部43在延伸设置部42的顶端形成为钩状。线圈连接部43连接于U相线圈4U的绕组末端6、V相线圈4V的绕组末端6以及W相线圈4W的绕组末端6。上述U相汇流条10、V相汇流条20、W相汇流条30以及N相汇流条40通过对自导电性的板状坯料进行冲切出后的构件进行弯折加工等而形成。如图2以及图3所示,汇流条单元100自定子I侧起依次排列设置(层叠)N相汇流条40、V相汇流条20、U相汇流条10、W相汇流条30而构成。在相邻的各相汇流条10、20,30,40之间设有绝缘部50,利用绝缘部50确保了各相汇流条10、20、30、40之间的电绝缘性。各相汇流条10、20、30、40的定子周向的相对位置被调整为,延伸设置部12、22、32、42以及线圈连接部13、23、33、43沿定子周向以等间隔错开。汇流条单元100将自未图示的电源供给的电流经由作为外部端子的U相端子14、V相端子24以及W相端子34而供给到U相线圈4U、V相线圈4V以及W相线圈4ffo汇流条单元100通过使用绝缘性树脂对配置于模具200 (参照图5)内的U相汇流条10、V相汇流条20、W相汇流条30以及N相汇流条40进行嵌入成形而形成。如图5所示,模具200包括配置于铅垂方向下方的下模210和配置于下模210的上方的上模220。上模220具有注入孔230,该注入孔230沿上下方向贯穿该上模220,并用于向模具200内注入熔融的绝缘性树脂。在上模220设有用于支承各相汇流条10、20、30、40的主体部11、21、31、41的上表面的支承销221,在下模210设有用于支承各相汇流条10、20、30、40的主体部11、21、31、41的下表面的支承销211。支承销221对各相汇流条10、20、30、40各设有三根,支承销211也对各相汇流条10、20、30、40各设有三根。支承销211、221的长度对应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汇流条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汇流条单元,其通过对多个汇流条进行嵌入成形而形成,并且上述多个汇流条沿定子的轴向排列设置,其中,上述多个汇流条包括:主体部,其沿上述定子的周向延伸设置;贯通孔,其形成于上述主体部,并在进行嵌入成形时供用于支承上述多个汇流条中的预定的汇流条的上述主体部的支承销沿上述定子的轴向贯穿;以及突出部,其对应上述贯通孔而设于上述主体部的侧部,并扩大上述主体部的截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宝积宣至松前太郎黑川芳辉坂本秀泷本亨山田真吾
申请(专利权)人: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