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299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6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座椅(10),其包括一对侧框架(26、26)和一个下框架(30)。下框架(30)形成为具有其上部敞开的U形截面,在沿着座椅(10)的宽度方向的视图中,U形的前侧区域(30A)的中央部分位置相对于两侧位置向后凹进。切口(32)形成在下框架(30)的在与该一对侧框架(26、26)连接的区域中的端表面中,并且切口从端表面向内侧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座椅(10),其包括一对侧框架(26、26)和一个下框架(30)。下框架(30)形成为具有其上部敞开的U形截面,在沿着座椅(10)的宽度方向的视图中,U形的前侧区域(30A)的中央部分位置相对于两侧位置向后凹进。切口(32)形成在下框架(30)的在与该一对侧框架(26、26)连接的区域中的端表面中,并且切口从端表面向内侧形成。【专利说明】 交通工具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座椅。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下的交通工具座椅,其包括作为座椅靠背框架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两侧上的一对侧框架和将侧框架的下部位置相互连接的下框架。
技术介绍
汽车等的交通工具座椅由用作就座人员用的就坐部的座垫、用作靠背的座椅靠背和支撑头部的头靠制成。座椅靠背具有形成座椅靠背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上的一对侧框架、将侧框架的上位置相互连接的上框架和将侧框架的下部位置相互连接的板状下框架布置成框架形状,因此构造座椅靠背框架。座椅靠背能够通过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下部位置中的倾角调节机构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并且与座垫连接。当倾角调节机构的定位机构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上时,互锁旋转轴布置成与上述下框架平行从而将两侧上的定位机构互锁。下框架和互锁旋转轴如下地彼此定位。下框架形成为具有U形截面,并且如此布置,使得U形状的开口到达顶部。然后,互锁旋转轴位于U形状的内侧。因此,即便布置在互锁旋转轴前面的座椅垫片的支撑负荷作用于互锁旋转轴上,座椅垫片的支撑负荷也不直接地作用于互锁旋转轴上,并且对于倾角调节机构的操作无任何妨碍。换言之,当不存在U形下框架的前侧区域时,座椅垫片的支撑负荷由互锁旋转轴以及下框架的后侧区域接收。在这种情形中,例如在交通工具的后碰撞等时,由于由座椅垫片接收的负荷,座椅垫片能够沿着旋转方向向互锁旋转轴施加力,并且倾角调节机构能够被不小心地释放。而且,在通常状态中,在就座的人坐下时,施加到座椅垫片的、就座的人的支撑负荷总是作用于互锁旋转轴上。因此,当倾角调节机构操作时,在互锁旋转轴旋转时支撑负荷用作阻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框架形成为具有U形状截面从而座椅垫片的支撑负荷并不作用于互锁旋转轴上。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当在互锁旋转轴布置在U形状内侧的情况中下框架布置在座椅靠背的下部位置处时,就座的人的臀部的后部当就座的人坐在座垫上时能够接触U形下框架的前侧区域,并且就座的人能够感到不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在图7中所示,考虑了下框架130的U形前侧区域130a可以具有如此形状,其中就座的人的臀部位于此处的中央部分位置X在从座椅宽度方向的视图中从两侧位置Y向后凹进,从而防止了就座的人的臀部的后部与前侧区域130a接触。通过执行塑性变形加工诸如在具有平板形状的钢板上进行压制来形成下框架130。当通过普通压制形成图7所示下框架130时,扩展形状130S是图5B所示形状。换言之,在扩展形状130S中,两侧位置Y的在下框架130的前侧区域130a中的区域从中央部分位置X的区域向前凸出。当从钢板材料挤压切割扩展形状130S时,制备了扩展形状130S能够在其上凸出的矩形钢板材料,并且扩展形状130S被挤压切割。因此,在钢板材料中,从两侧位置Y的区域凹进的、中央部分位置X的区域的部分(图5B中的交叉影线区域)成为所谓的浪费部分,由此降低了产率。换言之,下框架130的扩展形状130S具有宽度方向长度Wl和前后方向长度LI。必要的是由于LI定位成从两侧位置Y向前凸出,在中央部分位置X的区域中LI比前后方向长度L2长,并且材料以在中央部分位置X中被示为交叉影线部分的数量被浪费,由此降低了产率。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其中即使当中央部分位置从两侧位置向后凹进时下框架的前侧区域仍然能够从矩形展开形状形成,由此改进产率。 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的交通工具座椅包括一对侧框架和一下框架。下框架形成为具有U形截面,U形截面的上部是敞开的。U形状的前侧区域的中央部分位置相对于在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视图中的两侧位置向后凹进。切口形成在下框架的、与该一对侧框架连接的区域中的端表面中,并且从端表面到内侧地形成切口。由于该切口,从矩形展开形状通过塑性变形加工形成下框架从而前侧区域的中央部分位置和两侧位置沿着前后方向是不同的并且中央部分位置相对于两侧位置向后凹进。在以上方面中,在下框架的端表面中形成的切口可以形成在U形截面的下部位置中。此外,在以上方面中,下框架可以通过焊接被固定并且连接到侧框架,并且焊点可以至少被设定为夹着切口的点。在以上结构中,当下框架连接到侧框架时,切口可以成为连通孔。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当就座的人坐着时臀部位于此处的、下框架的前侧区域的中央部分位置相对于中央部分位置的两侧位置向后凹进。因此,尽可能多地防止就座的人的臀部与下框架接触是可能的。结果,使得能够在有利的状况中就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切口在下框架的连接端表面中向内侧形成。由于该切口,从矩形展开形状通过塑性变形加工形成下框架从而前侧区域的中央部分位置和两侧位置沿着前后方向是不同的,并且中央部分位置相对于两侧位置向后凹进。因此,消除材料浪费是可能的,由此改进产率。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该方面,即使在其中下框架的前侧区域的中央部分位置相对于两侧位置向后凹进的情形中,因为切口设置在端表面上,所以在形成之前具有矩形展开形状仍然是可能的。因此,产率得到改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将在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类似的数字表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其中布置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的骨架的座垫框架和座椅靠背框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其中在构造根据该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的侧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区域被分解的状态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其中图1所示连接结构的区域被连接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其中布置座椅靠背的下部位置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5A是其中当在其中形成切口的情形中执行下框架的扩展形状的挤压切割时排列下框架的状态的布局图,并且图5B是其中当在其中未形成切口的情形中执行下框架的扩展形状的挤压切割时排列下框架的状态的布局图; 图6是示出切口的修改实例的视图;并且 图7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下框架的形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通过使用附图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该说明中的方向表述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解释了由坐在座椅上的就座的人观察的方向。图1示出其中布置交通工具座椅10 (在下文中,还简单地被称作“座椅10”)的座垫框架16和座椅靠背框架18的状态,交通工具座椅10表示为汽车中的座椅。座椅10由为就座的人用作就坐部的座垫12、用作靠背的座椅靠背14和支撑头部的头靠(未示出)构造。座垫框架16形成座垫12的骨架,并且座椅靠背框架18形成座椅靠背14的骨架。座椅靠背14被倾角调节机构20在座椅靠背14的下部位置处与座垫12的后位置连接从而座椅靠背14能够沿着前后方向倾斜。根据这个实施例的倾角调节机构20包括用于使位置倾斜并且分别地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上的定位机构22。为了互锁左侧和右侧上的定位机构22,互锁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通工具座椅,所述交通工具座椅包括:一对侧框架,所述一对侧框架作为座椅靠背框架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两侧上;以及下框架,所述下框架将所述侧框架的下部位置相互连接,所述交通工具座椅的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30)被形成为具有U形截面,所述U形截面的上部是敞开的,所述U形的前侧区域(30A)的中央部分位置相对于在所述座椅(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位置向后凹进,切口(32)被形成在所述下框架(30)的在与所述一对侧框架(26)相连接的区域中的端表面中,所述切口从所述端表面向内侧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鬼头秀和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