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鞠天祥专利>正文

多功能随车液压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25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随车液压机械手,主要解决随车工程机械不能多功能机械作业问题。其主要结构由底座、支腿、立柱、主臂、副臂、伸缩臂、液压系统、*转装置、抓具、铲斗、挖斗组成。整机优化设计,结构灵活,换接方便,机械手多样化,集中体现一机多能、设计独到,使该新型具有吊车、装载机和挖掘机的作用,受力好、效率高、使用方便。还具有钻土坑,安装电杆的独特作用,增大整机利用率。比普通单一工程机械具有更广阔的社会应用面。(*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随车作业的工程机械,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多功能作业能力的液压机械手。目前,装卸货物的机械大致有两种即吊车和装载机,吊车带配重,有利于大载荷作业,但自重重、占据空间大、只能用于吊装,不能用于运载货物,臂系为伸缩臂方式,体积大而且重;再者,吊车纲索吊物需捆绳人员捆绑物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存在着危险。装载机是胶轮机,臂系短,装火车时,只能铲斗转折,物件砸向车厢,该机不能自运。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随车液压机械手,使其具有吊车、装载机和挖掘机的作用,受力好、效率高、使用方便,安全性好,能完成多功能机械作业的一种机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组成整机主要部件有底座、支腿、立柱、主臂、副臂、伸缩臂、液压系统、机械手廻转装置、抓具、铲斗、挖斗等机构。前后支座与汽车大梁用骑马螺栓联接,呈四点联接三点支承方式。前支座与底座是用轴套联接的。立柱可回转360°,立柱下部有圆柱齿轮,底座有双齿条油缸支承,完成主臂的变幅运动。主臂和副臂以铰轴相联接,主臂和副臂间有两个副油缸支承,成三连杆,油缸支承副臂铰点完成变幅运动。副臂内套有伸缩臂,由副臂和伸缩臂内的伸缩油缸完成伸缩臂的伸缩运动。伸缩臂前端的铰轴联接机械手廻转装置,其转动动力靠液压马达带动。其上联接盘可与抓具或铲斗箱体联接。支承油缸一端铰接在伸缩臂上,一端铰接于廻转装置的外端,可使机械手在抓取电杆后绕伸缩臂前端铰轴旋转至使电杆垂直地面位置。伸缩臂的前端卸下廻转装置及抓具,将挖斗及其连杆、支杆和支承油缸联接,形成四连杆机构,即为挖掘机。在抓具的底部具有销孔和联接螺孔,可镶钻头,由抓具廻转机构的液压马达驱动,采用齿圈减速,可360°连续转动,动力油由回转接头传递。工作结束,臂系可全部侧面折叠于立柱旁,连同机械手或抓具及铲斗、挖斗随车运行,结构与地空间紧凑。本技术的优点是1、整机优化设计,结构相互照应,通用,机械手换接方便,机械手多样化,集中体现一机多能、设计独到,使该技术具有吊车、装载机和挖掘机的作用,受力好、效率高、使用方便,尚具有钻土坑,安装电杆的独特作用,增大整机利用率。2、由于功能多样,实施电力架线为行业作业规程化,工序化,将改变电力、石油等行业作业程序,使之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显著,而且施工更安全。3、实现单车对货物自装自卸自运一体化,且由于该机型实现侧面臂系全折叠放置方式,行驶时稳定性好,便于高速行驶,尤其在各种工程作业中能发挥独特的优势,此技术比普通单一工程机械具有更广阔的社会应用面。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机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机械手收回状态图图3、为挖斗结构示意图图4、为抓具结构示意图图5、为抓具运行状态示意图图6、为铲斗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前支承座1和底座2前端轴套连接,两个后支承座焊接在底座支腿梁的后面,由四个骑马螺栓22将底座和汽车大梁联结。而底座以前轴套和后两个支承座为支撑点,即四点联结三点支撑,使本技术在汽车两大梁上的位置随意变动,不影响整机的平稳保护了汽车大梁。立柱4坐落在底座中,两齿条油缸3安装在底座两侧穿过,推动立柱4下部的元柱齿轮,驱动立柱380°回转。立柱上部安有坐椅5和液压操纵阀6,立柱的上端孔与主臂7用铰轴相联。主臂7的升降变幅运动由油缸8驱动。主臂7的前端孔与副臂9铰接,由副油缸10推动副臂绕铰轴作变幅运动,当副油缸10两铰点和主副臂铰接点三点一线为止点时,使其前端触地,副油缸10收缩,即可使副臂绕主副臂间铰点上翻折叠于主臂上。如工作结束后或运输时,即可折叠。副臂臂9中有伸缩臂11,内含伸缩油缸12铰接于副臂和伸缩臂上,推动伸缩臂伸缩。伸缩臂前端有联接孔的铰轴13,连接抓具廻转装置14。廻转机构的联接盘15上十个螺孔和抓具16箱体上面螺孔相对以螺栓相联。抓具箱体中抓具油缸17驱动抓具内外抓爪的张合。抓具廻转装置中的承载轴带有回转接头,传递动力液压油供给油缸和马达。支承油缸18一端铰接在伸缩臂上,一端铰接于廻转装置齿圈壳体外端铰点上。机械手下箱板上有一个矩形槽口和十个螺栓孔,当需要钻土坑时将钻头19上端凸台对准槽口用螺栓和抓具箱体相联。将抓具张开,臂系伸直,调整支承油缸,使钻头垂直地面,将钻头触地,操纵液压系统,使马达转动,抓具廻转装置以360°连续运转,带动钻头旋转,同时随转随调节臂系下降,即可完成钻土坑作业。作业完成,主油缸提升臂、反转,随转随提,将钻头提出土面。当需进行栽电杆作业时,先将钻头卸下,将抓具16箱体下面,抓具内抓30的内板、外抓31板外侧两处,均镶上橡胶保护板20(所镶处均有螺孔),即可开始工作。抓取电杆上端1/3处,是用回转机构与支承油缸,使电杆垂直地面,选准坑位,栽杆入坑。图2所示,为工作结束、将行驶时状态。副臂向上折叠于主臂,主臂向下靠于主柱旁,伸缩臂收回,所携带的机械手,如抓具或铲斗或挖斗悬于其上。由于立柱偏心放置,使整机重心在中间,行驶时更稳定。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另外,本机型两支腿桥采用套装方式,即右支腿桥套装在左支腿21桥中,节省了长度空间,骑马螺栓22将前后支承座和汽车大梁紧固联接。其挖斗结构如图3所示。挖斗运动结构为四连杆机构,将抓具廻转装置连同抓具卸下,将挖斗连杆25和支杆26同一端和支承油缸铰接,连杆另一端用铰轴27铰接於伸缩臂11上。支杆另一端用铰轴28和挖斗上铰点联结。支承油缸18收回时状态(图中实线所示),随支承油缸推进,挖斗挖掘至最大位置(图中虚线所示)。其工作过程中,副油缸亦可加力协助作用。抓具结构如图4所示,将支承油缸18及挖斗卸下,将联接叉29和抓具廻转装置用轴铰接。联接叉上端用轴13和伸缩臂前端孔联接。将抓具上的橡胶板全部卸下,即为普通抓具。箱体铰轴38为轴,油缸17,连杆32,和油缸及连杆支板共同构成抓具四连杆运动机构,见图5所示,抓具油缸17伸缩,驱动抓具两抓爪张合。内抓30在外抓31内侧同步运行,抓取管材、木材等物件。抓具参数有最大张开度和最小夹径,最大加紧力(抓尖相对时)等设计指标。铲斗结构如图6所示将抓具16卸下,将铲斗箱体33上面螺孔和廻转装置14联接盘15螺孔相对,用螺栓紧固。将液压胶管接头相应联接,就可以进行铲抓作业。铲斗运动机构也是四连杆机构,左铲斗34、右铲斗35分别铰接于箱体33两侧,铲斗油缸37铰接于两铲斗的支板上,而连杆36也铰接于铲斗的支板上,各支板焊合于联接筒39上,成四连杆运动机构。铲爪可拆卸、更换,用螺栓固定。油缸37收缩时将两铲斗张开。油缸推出缸杆,两铲斗合拢,抓铲碎石时,铲斗在料堆上部,从外向里铲抓,冲击小、抓取力大、铲斗受力较好。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随车液压机械手,包括底座、支腿、立柱、主臂、副臂、伸缩臂、液压系统、机械手廻转装置、抓具、铲斗、挖斗机构,其特征是a、立柱回转系统由立柱(4)与双齿条油缸(3)组成;b、伸缩臂的驱动系统由副臂(9)臂中内含有的伸缩油缸(12)铰接于副臂(9)和伸缩臂(11)上;c、伸缩臂前端有联接孔的铰轴(13),连接抓具(16)的廻转装置(14),廻转装置上的联接盘(15)和抓具(16)箱体相联,抓具箱体中设有驱动抓具内抓(30)和外抓(31)张合的油缸(17),抓具廻转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随车液压机械手,包括底座、支腿、立柱、主臂、副臂、伸缩臂、液压系统、机械手*转装置、抓具、铲斗、挖斗机构,其特征是:a、立柱回转系统由立柱(4)与双齿条油缸(3)组成;b、伸缩臂的驱动系统由副臂(9)臂中内含有的伸缩油缸( 12)铰接于副臂(9)和伸缩臂(11)上;c、伸缩臂前端有联接孔的铰轴(13),连接抓具(16)的*转装置(14),*转装置上的联接盘(15)和抓具(16)箱体相联,抓具箱体中设有驱动抓具内抓(30)和外抓(31)张合的油缸(17),抓 具*转装置中的承载轴带有可以传递动力液压油供给油缸和马达的回转接头,支承油缸(18)一端铰接在伸缩臂(11)上,一端铰接于*转装置齿圈壳体外端铰点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天祥
申请(专利权)人:鞠天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