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0759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6 03:09
一种放大器包括:两个输入端子,该两个输入端子接收差分的、双音调的传输信号;两个输出端子;线圈,该线圈具有分别与输入端子连接的端子,并且该线圈具有中心抽头;第一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具有与线圈的一个端子连接的栅极,并且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子与一个输出端子连接;第二晶体管,该第二晶体管具有与线圈的另一端子连接的栅极,并且第二晶体管的输出端子与另一输出端子连接;二极管,该二极管具有与中心抽头连接的端子;以及偏压电路,该偏压电路与二极管的另一端子连接以输出栅极电压来接通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二极管根据从中心抽头供应到二极管的端子的传输信号的二次谐波的信号电平来调整端子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大器
本公开内容大体涉及放大器。
技术介绍
通常,已经知道,失真补偿电路包括:失真控制单元,该失真控制单元能够独立地控制次数(order)从二次直到第2N(N≥2)次的非线性失真分量,其中,非线性失真分量配置输入无线信号的基本频率分量和二次(double)谐波频率分量中的至少一个的偶数次的幂;以及调幅单元,其使用失真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和无线信号进行幅度调制(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相关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第H11-289227号顺便提及,常规的失真补偿电路具有电路配置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包括如上所述的失真控制单元和失真补偿电路以减少失真。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具有简单配置的并且在失真较小的区域中操作的放大器。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一种放大器包括:一对输入端子,该一对输入端子被配置成接收差分的并且双音调的传输信号作为输入;一对输出端子;线圈,该线圈被配置成具有分别与一对输入端子连接的两个端子,并且该线圈被配置成具有中心抽头;第一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被配置成具有与线圈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连接的栅极,并且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子与一对输出端子中的一个输出端子连接;第二晶体管,该第二晶体管被配置成具有与线圈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连接的栅极,并且第二晶体管的输出端子与一对输出端子中的另一输出端子连接;二极管,该二极管被配置成具有与线圈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端子;以及偏压电路,该偏压电路被配置成与二极管的另一端子连接,并且该偏压电路被配置成输出预定栅极电压以接通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二极管根据从线圈的中心抽头供应到二极管的端子的传输信号的二次谐波的信号电平来调整二极管的端子处的电压。可以提供具有简单配置的并且在失真较小的区域中操作的放大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根据常规技术的放大器10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常规技术的放大器10的输出Pout、效率η以及IM3信号的强度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3是包括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器的智能电话终端500的正面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了包括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器100的传输电路200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了通过切换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器100中的晶体管的栅极电压来选择IM3信号的强度为低的区域的情形的示意图;图6A至图6B是示出了用于检测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器100中的IM3信号的强度的方法的示意图;图7A至图7B是示出了用于检测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器100中的IM3信号的强度的方法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器100的示意图;图9A至图9D是示出了由二极管132来生成调整电压δVg的情形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了通过切换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器100中的晶体管120A和120B的栅极电压来选择IM3信号的强度为低的区域的示意图;图11A至图11D是示出了由二极管132A来生成调整电压δVg的情形的示意图;图12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放大器600的示意图;以及图13A至图13B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放大器600的二次谐波通过滤波器660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器之前,将使用图1至图2来描述根据常规技术的放大器。图1是示出了根据常规技术的放大器10的示意图。放大器10包括输入端子11、输入匹配电路12、分支(stub)电路13、晶体管14、分支电路15、输出匹配电路16以及输出端子17。例如,放大器10用作智能电话终端或移动电话终端的传输单元的功率放大器。输入端子11从智能电话终端或移动电话终端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等接收传输信号作为输入。传输信号是所谓的“双音调形式”的信号。放大器10对被输入到输入端子11的传输信号进行放大,以从输出端子17输出经放大的信号。输入匹配电路12是用于与连接至输入端子11的电路进行阻抗匹配的电路。输入匹配电路12被设置为用于在将传输信号从与输入端子11连接的电路输入到输入端子11时通过反射来减少损耗。分支电路13和晶体管14的栅极与输入匹配电路12的输出连接。分支电路13是所谓的“短分支形式”的电路,并且包括电感器13A和电容器13B。电感器13A的端子与输入匹配电路12的输出端子和晶体管14的栅极连接,并且电感器13A的另一端子与电容器13B的端子和电源Vg连接。电容器13B的另一端子接地。电源Vg是具有输出电压Vg的直流电源。将输出电压Vg供应到晶体管14的栅极作为栅极电压。分支电路13将电源Vg的输出电压Vg输入到晶体管14的栅极。例如,晶体管14是NMOS(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栅极与输入匹配电路12和分支电路13的电感器13A连接,源极接地,并且漏极与分支电路15连接。晶体管14放大被输入到栅极的电压以从漏极输出经放大的电压。分支电路15是所谓的“短分支形式”的电路,并且包括电感器15A和电容器15B。电感器15A的端子与输入匹配电路12的输出端子和晶体管14的漏极连接,并且电感器15A的另一端子与电容器15B的端子和电源Vg连接。电容器15B的另一端子接地。电源Vd是具有输出电压Vd的直流电源。将输出电压Vd供应到晶体管14的漏极。分支电路15将电源Vd的输出电压Vd输入到晶体管14的漏极。输出匹配电路16是用于与连接到输出端子17的电路进行阻抗匹配的电路。输出匹配电路16的输入端子与分支电路15和晶体管14的漏极连接。输出匹配电路16被设置为用于在将传输信号输出到与输出端子17连接的电路时通过反射减少损耗。如上所述,例如,放大器10用作智能电话终端或移动电话终端的传输单元的功率放大器。通常,在便携式终端(例如智能电话终端或移动电话终端)的前端使用高效率放大器,以使电池的寿命更长。通过η=(Pout-Pin)/Pdc来表示放大器的效率η,其中Pin是输入到放大器的功率,Pout是从放大器输出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以及Pdc是放大器消耗的直流功率。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接近于饱和功率区域的状态下使用放大器10以使Pout更大,从而使得上述公式中的分子更大,来实现较高的效率。然而,放大器的线性关系在饱和功率附近下降,并且因此,可能生成频带之外的信号,或者频带中的信号可能被混合以生成失真信号,这可能导致信号的传输质量下降的情况。因此,减少放大器的失真信号以实现高效率对于便携式终端的放大器来说是必要的。如果传输信号是所谓的“双音调形式”的信号,则生成被称为“第三互调失真信号”(下面称为“IM3信号”)的失真信号。接着,将使用图2来描述图1中示出的根据常规技术的放大器10的输出Pout、效率η以及IM3信号的强度之间的关系。图2是示出了根据常规技术的放大器10的输出Pout、效率η以及IM3信号的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在图2中,横轴表示放大器10的输出,左侧的纵轴表示放大器10的效率η,以及右侧的纵轴表示放大器10的IM3信号的强度。并且,虚点划线表示效率η,虚线和实线表示IM3信号的强度。这里,通过η=(Pout-Pin)/Pdc来表示放大器10的效率η,其中Pin是输入到放大器10的功率,Pout是从放大器10输出的功率(放大器10的输出),以及Pdc是放大器10消耗的直流功率。通过虚点划线表示的效率η随着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放大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大器,包括:一对输入端子,所述一对输入端子接收差分的并且双音调的传输信号作为输入;一对输出端子;线圈,所述线圈具有分别与所述一对输入端子连接的两个端子,并且所述线圈具有中心抽头;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具有与所述线圈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连接的栅极,并且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子与所述一对输出端子中的一个输出端子连接;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具有与所述线圈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连接的栅极,并且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出端子与所述一对输出端子中的另一输出端子连接;二极管,所述二极管具有与所述线圈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端子;以及偏压电路,所述偏压电路与所述二极管的另一端子连接,并且所述偏压电路输出预定栅极电压以接通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其中,所述二极管根据从所述线圈的中心抽头供应到所述二极管的端子的传输信号的二次谐波的信号电平来调整所述二极管的端子处的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0.03 JP 2013-2085041.一种放大器,包括:一对功率输入端子,所述一对功率输入端子接收差分的传输信号,差分的所述传输信号是双音调的信号;一对功率输出端子;线圈,所述线圈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分别与所述一对功率输入端子连接,并且所述线圈具有中心抽头;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具有与所述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的第一栅极以及与所述一对功率输出端子中的一个功率输出端子连接的第一输出端子;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具有与所述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的第二栅极以及与所述一对功率输出端子中的另一功率输出端子连接的第二输出端子;二极管,所述二极管具有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所述第三端子与所述线圈的中心抽头连接;栅极电压生成单元,所述栅极电压生成单元具有与所述二极管的第四端子连接的第七端子,并且所述第七端子输出预定栅极电压以接通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以及电容器,所述电容器具有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所述第五端子与在所述二极管的第四端子和所述栅极电压生成单元的第七端子之间的点连接,并且所述第六端子与参考电位点连接,其中,所述线圈的电感和所述电容器的电容被设定为相应的值,以便在包括所述线圈和所述电容器的LC谐振电路中所获得的谐振频率变为输入到所述一对功率输入端子内的传输信号的二次谐波的频率,以及其中,所述二极管根据从所述线圈的中心抽头供应到所述第三端子的传输信号的二次谐波的信号电平来调整所述所述第三端子处的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器,其中,所述二极管和所述电容器配置成限幅电路,其中,所述限幅电路通过对从所述线圈的中心抽头供应到所述二极管的第三端子的二次谐波进行限幅来调整所述二极管的第三端子处的电压,使得包括在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出中的失真分量的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野阳一山浦新司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株式会社富士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