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0672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6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兼顾湿路性能和噪声性能的充气轮胎。充气轮胎在胎面部(2)设置有多条主沟(10)。主沟(10)的至少一条为非对称主沟(12),该非对称主沟(12)具备沟底(15)、第一沟壁面(16)以及与第一沟壁面(16)不对称的第二沟壁面(17)。非对称主沟(12)的第一沟壁面(16)包括第一直线状部分(18)以及凹曲面部分(1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兼顾湿路性能和噪声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近年来,针对充气轮胎,要求优异的湿路性能。为了提高湿路性能,提出有将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沟的容积增大的充气轮胎。然而,这种充气轮胎存在如下问题:在干燥路面上行驶时,因从主沟内通过的空气而产生大的气柱共鸣音,使得噪声性能降低。下述专利文献1提出有如下充气轮胎:在主沟的沟壁和接地面之间的倒角状的斜壁部,在轮胎周向上隔开设置有微细的沟。这种充气轮胎既对气柱共鸣音进行抑制,又将湿路性能提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6024号公报然而,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而言,在兼顾湿路性能和噪声性能这方面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这样的实际情形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对主沟的沟壁面的截面形状进行规定,以此为基本,兼顾湿路性能和噪声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多条主沟,其特征在于,在包括轮胎旋转轴在内的轮胎子午线截面,所述主沟的至少一条为非对称主沟,该非对称主沟具备:沟底;第一沟壁面,该第一沟壁面位于所述沟底的一侧;以及第二沟壁面,该第二沟壁面位于所述沟底的另一侧,且相对于沟深方向的基准线与所述第一沟壁面不对称,所述非对称主沟的所述第一沟壁面包括:第一直线状部分,该第一直线状部分构成沟底侧;以及凹曲面部分,该凹曲面部分构成踏面侧,且沿着中心位于轮胎外侧的圆弧延伸。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而言,优选地,所述凹曲面部分的曲率半径为10mm~20mm。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而言,优选地,所述非对称主沟的所述第二沟壁面包括:第二直线状部分,该第二直线状部分构成所述沟底侧;以及第三直线状部分,该第三直线状部分构成踏面侧,且以比所述第二直线状部分平缓的斜度延伸。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而言,优选地,所述第三直线状部分的沟深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一直线状部分的沟深方向上的长度小。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而言,优选地,只有沟宽不足2mm的横沟或刀槽花纹与所述非对称主沟连通。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而言,优选地,所述非对称主沟是在所述主沟中设置于胎面接地端侧的胎肩主沟,所述第一沟壁面设置于轮胎赤道侧。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而言,优选地,所述胎面部被指定了向车辆装配的朝向,所述胎肩主沟是在向车辆装配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肩主沟。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而言,优选地,在所述胎面部,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沟的轮胎赤道侧设置有外侧中央主沟,在所述外侧中央主沟和所述外侧胎肩主沟之间的外侧中间陆地部,设置有将所述外侧中央主沟和所述外侧胎肩主沟之间连通的外侧中间刀槽花纹,所述外侧中间刀槽花纹包括:第一倾斜部,该第一倾斜部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以及第二倾斜部,该第二倾斜部以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相反的朝向倾斜。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多条主沟。在包括轮胎旋转轴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主沟的至少一条为非对称主沟,该非对称主沟具备:沟底;第一沟壁面,该第一沟壁面位于沟底的一侧;以及第二沟壁面,该第二沟壁面位于沟底的另一侧,且相对于沟深方向的基准线与第一沟壁面不对称。这种非对称主沟对沟内的空气的共鸣振动进行抑制,从而有效地抑制气柱共鸣音。非对称主沟的第一沟壁面包括:第一直线状部分,该第一直线状部分构成沟底侧;以及凹曲面部分,该凹曲面部分构成踏面侧,且沿着中心位于轮胎外侧的圆弧延伸。这种第一沟壁面使非对称主沟的踏面附近的沟容积增大,从而有效地抑制水漂现象。进而,这种第一沟壁面使从非对称主沟通过的空气的振动在多个方向上分散。因此,进一步抑制沟内的空气的共鸣振动,抑制气柱共鸣音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兼顾了湿路性能和噪声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非对称主沟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外侧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图5是图1中的外侧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图6是图1中的中央陆地部的放大图。图7是图1中的内侧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图8是图1中的内侧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2…胎面部;10…主沟;12…非对称主沟;15…沟底;16…第一沟壁面;17…第二沟壁面;18…第一直线状部分;19…凹曲面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1的胎面部2。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指定了向车辆装配的朝向。图1中的轮胎1的左侧在向车辆装配时朝向车辆外侧。在图1中,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示出了轿车用的子午线轮胎。如图1所示,在胎面部2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多条主沟10。在本说明书中,“主沟”意味着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且沟宽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3%以上的沟。胎面接地宽度TW是正规状态下的轮胎1的胎面接地端Te、Te之间的轮胎轴向上的距离。正规状态是指轮胎被组装于正规轮辋(未图示)、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状态。所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表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表示“DesignRim”,若为ETRTO则表示“MeasuringRim”。所述“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表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INFLATIONPRESSURE”。所述“胎面接地端Te”是对所述正规状态下的轮胎1加载正规载荷、且使该轮胎以0°的外倾角与平地面接触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所述“正规载荷”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载荷,例如,若为JATMA则表示“最大负载能力”,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LOADCAPACITY”。主沟10例如延伸成直线状。本实施方式中的主沟10的沟宽W1例如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4%~8%。这种主沟10既维持操纵稳定性能又发挥优异的湿路性能。图2中示出了图1的A-A剖视图。图2示出了包括胎面部2的轮胎旋转轴在内的轮胎子午线截面。如图2所示,主沟10的沟深d1例如为5mm~10mm。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沟10包括一对胎肩主沟25、25以及一对中央主沟30、30。胎肩主沟25设置于轮胎赤道C的两侧、且最靠近胎面接地端Te侧。胎肩主沟25包括:向车辆装配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肩主沟26;以及向车辆装配时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肩主沟27。中央主沟30设置在外侧胎肩主沟26以及内侧胎肩主沟27的轮胎轴向内侧、且轮胎赤道C的两侧。中央主沟30包括:向车辆装配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中央主沟31;以及向车辆装配时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中央主沟32。在胎面部2设置各主沟10,由此划分出中央陆地部35、外侧中间陆地部36、内侧中间陆地部37、外侧胎肩陆地部38以及内侧胎肩陆地部39。如图2所示,主沟10的至少一条为非对称主沟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多条主沟,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包括轮胎旋转轴在内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所述主沟的至少一条为非对称主沟,该非对称主沟具备:沟底;第一沟壁面,该第一沟壁面位于所述沟底的一侧;以及第二沟壁面,该第二沟壁面位于所述沟底的另一侧,且相对于沟深方向的基准线与所述第一沟壁面不对称,所述非对称主沟的所述第一沟壁面包括:第一直线状部分,该第一直线状部分构成沟底侧;以及凹曲面部分,该凹曲面部分构成踏面侧,且沿着中心位于轮胎外侧的圆弧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0.02 JP 2013-207557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多条主沟和陆地部,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被指定了向车辆装配的朝向,所述主沟包括向车辆装配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肩主沟,在包括轮胎旋转轴在内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所述外侧胎肩主沟为非对称主沟,该非对称主沟具备:沟底;第一沟壁面,该第一沟壁面位于所述沟底的轮胎轴向内侧;以及第二沟壁面,该第二沟壁面位于所述沟底的轮胎轴向外侧,且相对于沟深方向的基准线与所述第一沟壁面不对称,所述外侧胎肩主沟的所述第一沟壁面包括:第一直线状部分,该第一直线状部分构成沟底侧;以及凹曲面部分,该凹曲面部分构成踏面侧,且沿着中心位于轮胎外侧的圆弧延伸,所述陆地部包括构成所述第一沟壁面的外侧中间陆地部、构成所述第二沟壁面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一外侧胎肩陆地部,在所述外侧中间陆地部设有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沟连通的外侧中间刀槽花纹,所述第一外侧胎肩陆地部为不设有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沟连通的横沟的、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肋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曲面部分的曲率半径为1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真也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