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座椅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8351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轿车座椅升降装置,包括轿车座椅平移机构中与其共用的左、右纵向滑动导轨(9、25),其特征在于: 1)在左、右纵向滑动导轨(9、25)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左、右前支座(1、28)和左、右后支座(18、22),左、右前支座(1、28)之间连接有前横向固定连杆(26),左、右后支座(18、22)之间连接有后横向固定连杆(21),由此构成升降装置中的四边形固定底座; 2)在左、右前支座(1、28)的垂直面上各开有一倾斜滑槽(10),倾斜滑槽(10)的上方外侧平行装有固定齿条(4),倾斜滑槽(10)内装有左右滑块(2),其中左边滑块(2)的中心孔中装配有花键轴(14),右边滑块(2)的中心孔中装配有滑块芯轴(27);左边滑块(2)外侧的花键轴(14)上固定有与左固定齿条(4)相配合的左边扇齿轮(3),右边滑块(2)外侧的滑块芯轴(27)上固定有与右固定齿条(4)相配合的右边扇齿轮(3),花键轴(14)和滑块芯轴(27)的内侧端通过前横向活动连杆(16)相连,花键轴(14)的外侧端与自锁操作装置相连,由此构成升降装置中的齿轮齿条滑块滑槽联动机构; 3)在左边扇齿轮(3)外侧的花键轴(14)上铰接有一槽型小支架(5),在右边扇齿轮(3)外侧的滑块芯轴(27)上铰接有一折角小支架(31);在槽型小支架(5)和折角小支架(31)上分别连接有左、右纵向支承板(17、32),左、右纵向支承板(17、32)后端内侧延伸部分别与左、右纵向连杆(7、33)的上端活动铰接,左、右纵向连杆(7、33)的下端分别与左、右固定板(19、23)活动铰接,左、右固定板(19、23)分别安装在左、右纵向滑动导轨(9、25)与左、右后支座(18、22)之间;左、右纵向连杆(7、33)靠近其上端铰接处之间通过后横向活动连杆(24)相连,与后横向活动连杆(24)平行设置有一根扭簧(20),扭簧(20)右端插装在右纵向连杆(33)的内侧板安装孔(11)内、左端安装在左纵向支承板(17)后端下,由此构成升降装置中具有一定上扭力的活动回复框架。(*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调节汽车座椅升降的装置,具体地指一种与中、高档轿车配套的轿车座椅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轿车座椅与车身底盘之间,除了装配有调节前后距离的平移机构外,还需要装配调节座椅高低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往往安装在座椅座框骨架和平移机构之间,平移机构则安装在车身底盘上,使座椅系统与车身成为一体。升降装置除需要支承乘座者体重外,还需要承受车辆行驶时所产生的多方向的动载荷与冲击载荷,是座椅系统的主要安全件之一。因此,要求升降装置具有良好的抗惯性负荷强度、抗疲劳强度、抗噪声性能以及结构稳定性能。而现有的汽车座椅升降装置中,起升降作用的部件主要以剪式升降机构为主,这种连杆与活动铰链式的结构,往往以单支点支撑着整个座椅系统的重量,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1204822.0、专利技术名称为可升降和前后位移的汽车座椅支架中的升降装置,即为典型的剪式升降结构,其虽具有升降距离大、结构简单等特点,但仍存在着明显的结构稳定性、抗惯性负荷强度、抗疲劳强度及抗噪声性能较差的不足,不适于在中、高档轿车座椅上配套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抗惯性负荷强度、抗疲劳强度及抗噪声性能,且结构稳定性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家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云鹤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