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1插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7622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SB3.1插头连接器,其传输数据速率能达到10Gbps,其包括金属屏蔽壳体、绝缘本体、上端子模组、及下端子模组,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的外侧,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具有椭圆形的对接端口,所述对接端口用于对接连接器的插入配合,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顶壁、底壁、及位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两侧壁,所述上端子模组安装在绝缘本体的顶壁上,所述下端子模组安装在绝缘本体的底壁上,所述上端子模组包括上绝缘载体和与上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上排导电端子,所述下端子模组包括下绝缘载体和与下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下排导电端子。此USB3.1插头连接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USB3.1插头连接器,其传输数据速率能达到10Gbps,其包括金属屏蔽壳体、绝缘本体、上端子模组、及下端子模组,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的外侧,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具有椭圆形的对接端口,所述对接端口用于对接连接器的插入配合,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顶壁、底壁、及位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两侧壁,所述上端子模组安装在绝缘本体的顶壁上,所述下端子模组安装在绝缘本体的底壁上,所述上端子模组包括上绝缘载体和与上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上排导电端子,所述下端子模组包括下绝缘载体和与下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下排导电端子。此USB3.1插头连接器。【专利说明】USB3.1插头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USB3.1插头连接器。
技术介绍
USB3.1是最新的USB规范,该规范由英特尔等大公司发起。数据传输速度提升可至速度lOGbps。与现有的USB技术相比,新USB技术使用一个更高效的数据编码系统,并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数据吞吐率。USB3.1包括三种类型Type-A、Type-B及Type-C。较早前USB IF组织公布了 USB3.1标准规范后,令USB的速度进一步提升至1Gbps外,并且进一步把USB供电能力提升至最高100W,为了迎合主要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USB IF决定研发全新USB3.1Type C接口。 USB3.1Type-C接口(包括公口和母口)、数据线君不兼容现有的任何类型,但是官方会额外设计转接设备,以兼容现有设备。USB3.1Type-C的最大特点是,虽然开口部分的尺寸与安卓智能手机及平板计算机标配的Micro-B连接器一样小,但支持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 1G bit/ 秒。Type-C插孔的开口尺寸约为 8.3mmX 2.5mm(Micro_B 约为 7.5mmX 2.5mm)。可承受达到连接器产品水平的I万次插拔。另外,Type-C还支持较以往提高了供电能力的“USB Power Delivery Specificat1n (USB PD)”。USB PD 根据可供给的电力设定了 10W、18W、36W、60W、100W五级规格。Type-C连接器支持100W(20V、5A)的供电。 Type-C还在提高易用性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支持从正反两面均可插入的“正反插”功能、导入了插入连接器时用声音通知用户是否已准确插入的功能。Type-C连接器实际上是MiCT0-B连接器的后续规格,因此将来可能会成为安卓设备的标准接口。 现有USB3.1Type-C插头连接器用端子组装方式,这样会使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存在间隙,而且组装流程复杂,零件数量多。 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USB3.1插头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USB3.1插头连接器,这种USB3.1插头连接器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可有效节省模治具投资费用,和产品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USB3.1插头连接器,其传输数据速率能达到lOGbps,其包括金属屏蔽壳体、绝缘本体、上端子模组、及下端子模组,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的外侧,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具有椭圆形的对接端口,所述对接端口用于对接连接器的插入配合,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顶壁、底壁、及位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两侧壁,所述上端子模组安装在绝缘本体的顶壁上,所述下端子模组安装在绝缘本体的底壁上,所述上端子模组包括上绝缘载体和与上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上排导电端子,所述下端子模组包括下绝缘载体和与下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也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中间遮蔽片安装在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绝缘本体和上端子模组、下端子模组扣合固定,组装方便,可有效节省模治具投资费用和产品成本,同时比组装式的结构更有效的提升了导电端子SMT的稳定性及产品的高频性能。 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顶壁前端设有向下凹陷的若干第一收容槽、若干第二收容槽以及将若干第一收容槽和若干第二收容槽分隔开的若干第一分隔凸点,所述上弹片安装在第一收容槽,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安装在第二收容槽。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前端设有向上凹陷的若干第三收容槽、若干第四收容槽以及将三收容槽和第四收容槽分隔开的若干第二分隔凸点,所述下弹片收容在第三收容槽内,所述下排导电端子安装在第四收容槽。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自端口向后凹陷的收容腔,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向下凸伸至收容腔内的上接触部,所述上接触部用于和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向上凸伸至收容腔内的下接触部,所述下接触部用于和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遮蔽片的前端还设有向收容腔内凸伸出的抵靠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向后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上安装部。 进一步地,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向后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下安装部。 进一步地,所述USB3.1插头连接器还包括安装在绝缘本体顶壁上的上弹片和安装在绝缘本体底壁上的下弹片,所述上弹片位于中间遮蔽片的前端,所述下弹片也位于中间遮蔽片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USB3.1插头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上端子模组和下端子模组之间的中间屏蔽片,所述中间遮蔽片包括中间主体部和连接中间主体部的两侧臂,两侧臂分别安装在绝缘本体的两侧壁上。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USB3.1插头连接器安装在外部电路板上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USB3.1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USB3.1插头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USB3.1插头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USB3.1插头连接器进一步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USB3.1插头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为符合本技术的一种USB3.1插头连接器100,其用于连接一外部电路板200,且其传输数据速率能达到1Gbps。 USB3.1插头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金属屏蔽壳体2、上端子模组3、下端子模组4、中间遮蔽片5、上弹片6、及下弹片7。金属屏蔽壳体2包覆在绝缘本体I的外侧。 绝缘本体I的前端具有椭圆形的对接端口 11,所述对接端口 11用于对接连接器的插入配合。绝缘本体I还具有顶壁12、底壁13、及位于顶壁12和底壁13之间的两侧壁14。所述上端子模组3安装在绝缘本体I的顶壁12上,所述下端子模组4安装在绝缘本体I的底壁13上。所述上端子模组3包括上绝缘载体31和与上绝缘本体31 —体成型(insertmolding)的上排导电端子32,所述下端子模组4包括下绝缘载体41和与下绝缘本体41 一体成型(insert molding)的下排导电端子42。所述上排导电端子32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42也包括十二根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USB 3.1插头连接器,其传输数据速率能达到10Gbps,其包括金属屏蔽壳体、绝缘本体、上端子模组、中间遮蔽片及下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的外侧,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具有椭圆形的对接端口,所述对接端口用于对接连接器的插入配合,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顶壁、底壁、及位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两侧壁,所述上端子模组安装在绝缘本体的顶壁上,所述下端子模组安装在绝缘本体的底壁上,所述上端子模组包括上绝缘载体和与上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上排导电端子,所述下端子模组包括下绝缘载体和与下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也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中间遮蔽片安装在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之间,所述USB 3.1插头连接器还包括安装在绝缘本体顶壁上的上弹片和安装在绝缘本体底壁上的下弹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岭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