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尤其是后排座椅或后排长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7251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汽车座椅,具有一个带后底座(2)的座椅支架,后底座借助于一个可手动去锁的锁紧装置与汽车的车身底部构件连接,它还有一个通过可锁定的铰链接头与座椅支架连接的座椅靠背(36),在其锁定装置松开时,此铰链接头允许座椅靠背(36)向前折叠,对于这种汽车座椅,锁紧装置(16)与一个配属于座位靠背(36)的安全装置配合工作,此安全装置只是在座位靠背(36)处于其向前折叠的翻转位置,为松开底座(2)与车身底部构件之间的连接时才释放锁紧装置(16)。(*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尤其是后排座椅或后排长椅,它有一个带后底座的座椅支架,后底座可借助于一个可手动松开的锁紧装置与汽车的车身底部构件连接,以及它还有一个通过可锁定的铰链接头与座椅支架连接的座位靠背,在松开状态,铰链接头允许座位靠背向前折叠。在这类已知的汽车座椅中,当座椅的座椅部分与靠在座椅部分上的座位靠背一起从垂直位置转回使用位置,以及座位靠背重新翻回原始位置时,即使后底座尚未重新与汽车的车身底部构件连接,也就是说锁紧装置还是松开的,此时,座椅可被使用,而使用者并未察觉到这一情况。因为没有与汽车车身底部构件连接就绪的座椅,危及座椅的使用者和有时还危及同车的其他乘客,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制成一种本文开始所述类型的汽车座椅,当座椅尚未与车身底部构件连接就绪时,这种座椅不能使用。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汽车座椅。通过使锁紧装置与按本专利技术的安全装置相连接,只有在后底座重新与车身底部构件连接就绪以及锁紧装置被锁住时,向前折叠的座位后背才能重新翻回使用位置。在权利要求2和3中说明了安全装置有优点的设计。在一种最佳实施形式中,安全装置有一根操纵杆,它只有沿与松开锁紧装置相应的回转方向才与一根摇杆强制性地连接,在座位靠背向前折叠时,摇杆才能借助于操纵杆置于允许松开锁紧装置的摆动位置。为了避免尽管锁紧但座位靠背仍试图翻回使用位置,使安全装置并尤其是将座位靠背锁定在向前折叠位置的它的构件遭受高的负荷,将配属于铰链接头的每个止动装置(借助于它将座位靠背制动在使用位置的范围内)设计为,即使座位靠背在向前折叠位置,它也能将座位靠背制动住。为了在座位靠背固定在向前折叠位置时,铰链接头的止动装置不能松开,在一种最佳实施形式中,将安全装置设计为,当锁紧装置松开时,它能防止松开此止动装置。对于具有定位装置的汽车座椅(这一定位装置为了纵向调整和为了将座椅部分从使用位置转向垂直位置或相反时必须松开),最好在具有有限摆动位置的安全装置的操纵杆上,铰接一个此定位装置的释放杆。于是,借助于此释放杆,首先可以将操纵杆置于该位置,即在这一位置松开了后座椅底座的锁紧装置,接着通过相对于操纵杆摆动释放杆松开定位装置,以便使座椅部分现在可与向前折叠的座位靠背一起,转到垂直位置。在一种最佳实施形式中,配属于这两个后底座的每一个锁紧装置有一个可转动地支承着的钩,在锁定状态下钩围绕着车身底部构件的一个销子,并由一个弹簧加载的压紧杆保持在此锁定位置,压紧杆可借助于安全装置的操纵杆克服弹力转到一个释放位置,在这一位置,钩在回位弹簧的力作用下处于其释放销子的去锁位置。钩最好设计为在底座下沉到车身底座构件的销子上时,钩被强制性地转到锁紧位置,此时,一旦钩到达这样一个回转位置,即在这一位置下,钩开始从后面扣位销子,由于弹簧力的作用,压紧杆重新自动起作用。按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座椅最好设计为,它不仅能与贴靠在座椅部分上的座位靠背,亦即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座位靠背一起,翻转到一个垂直位置,而且它还可以沿座椅纵向调整。这一纵向可调整性可用后摇壁来实现,此后摇壁一方面与后底座另一方面与座椅部分的支承构件可摆动地连接。同样还设有前摇壁。但人们可以设支座来代替前摇壁,支座的上端通过一个槽—销导引装置与座椅部分的支承构件相连。权利要求12至22说明了座椅支架和底座结构的最佳实施形式。按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座椅的设计,使座椅在向前折叠并翻转到垂直状态时,所需要的空间最小。之所以能需要最小的空间,还由于按本专利技术的运动学关系,当座椅部分向前翻转到垂直位置时,后摇臂摆动到贴靠在座椅部分支承构件的下侧。此外,借助于定位装置还可将座椅定位在向前折叠的位置,所以座椅不能通过作用在它上面的力偶然地离开这一位置。因此,座椅的拆卸和安装简化,按本专利技术的底座及其锁紧装置的结构,座椅的拆装可以快速和没有工具地实施。下面借助于附图表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第一种实施例处于纵向调整范围最后部位置时的侧视图2第一种实施例处于纵向调整范围最前部位置时的侧视图;图3第一种实施例在向前折叠座位靠背时的侧视图;图4第一种实施例在拆叠在一起并一起翻转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5图1中带有前座椅底座的放大断面图;图6图1中铰链接头以及配属于它的锁紧装置和安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7带有所属的安全带的第一种实施例支承构件的透视图;图8第二种实施例的两个铰链接头的透视图;图9第二种实施例的一个铰链接头的透视图;图10相应于座位靠背在使用位置之一的第二种实施例铰链接头的示意侧视图;图11在座位靠背向前折叠和后底座锁紧装置锁位时与图10相应的侧视图;图12相应于图11的侧视图,但此时座位靠背向前折叠和后底座的锁紧装置松开;图13相应于图12的侧视图,但此时座椅支架的定位装置去锁;图14后底座处于与车身底部构件无间隙地连接状态的示意侧视图;图15钩被释放时相应于图14的侧视图;图16相应于图15的侧视图,但钩处于一个完全释放车身底部构件的销子的回转位置;图17座椅处于纵向调整范围的后端时第二种实施例座椅支架的示意侧视图18座椅处于纵向调整范围的前端时没有铰链接头相应于图17的侧视图;图19座椅处于纵向调整范围后端时相应于图18的侧视图;图20座位靠背和座椅部分处于垂直位置没有表示铰链接头的第二种实施例座椅支架侧视图;图21第三种实施例的座椅支架示意侧视图。汽车的后排长椅有两个前座椅底座1和四个后座椅底座2,它们都设计得一样,所以只在图中表示座椅左侧的座椅底座,并在下面进行说明。尤其如图5所示,前座椅底座1以一个构成向下开口的缺口3的材料部分,插入汽车车身底部构件5的第一凹槽4中,在凹槽中设有沿座椅横向延伸并与车身底部构件5刚性连接的一个连接销6。如图5所示,在缺口3前边缘的上端设有一个仅向后开口并与连接销6的直径相配的槽,当前座椅底座1与底部构件5之间连接时,连接销6位于此槽中。一个在此槽上方铰接在前座椅底座1上的钩7,在其锁止位置,从槽的开口侧方向在后面扣住连接销6。在此锁止位置,钩7由一个同样可摆动地支承在前座椅底座1上的双臂锁紧杆8刚性连接地固定着,双壁锁紧杆8较短的杠杆臂的自由端上,有一个与其摆动轴平行的销子9,在锁紧杆8的锁紧位置下,销子9插在一个设在钩后侧向后开口的槽10中。锁紧杆8的摆动轴位置相对于槽10的位置和钩7回转轴的位置选择成,沿向其释放位置回转的方向,钩7的负荷不在锁紧杆8上作用扭矩。只有在锁紧杆8的较长的杠杆臂手动地向上摆动,也就是按图5的视图方向看为反时针方向摆动时,一个图中未表示的预紧力弹簧将钩7运动到其释放位置。在汽车车身底部构件5上的一个设在第一凹槽4后面并与之相隔一定距离的第二凹槽11中,在连接状态下插入前座椅底部1向下弯曲两次的端段12的自由端12’,而且插入一个设在第二凹槽11后边向前开口的槽内。因此,在与车身底部构件5的连接状态,前座椅底座1不会绕连接销6回转。当前座椅底座1应与车身底部构件5分开时,这只能从图4所示的亦即折叠的和向前折翻的位置出发,因为接着可以将前座椅底座1去锁,在通过钩7释放连接销6后,前座椅底座1必须首先向前移一点,接着将形成缺口3的材料部分从第一凹槽4拔出。在向前移动并紧接着向上运动构成缺口3的材料部分时,自由端12’与第二凹槽11的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座椅,尤其是后排座椅或后排长椅,它有一个带后底座的座椅支架,后底座借助于一个可手动去锁的锁紧装置与汽车的车身底部构件连接,它还有一个通过可锁定的铰链接头与座椅支架连接的座位靠背,在其锁定装置松开时,此铰链接头允许座位靠背向前折叠,其特征为:锁紧装置(16;116,116’,163)与一个配属于座位靠背的安全装置(42,43;142,143,156)结合工作,此安全装置a)只是在座位靠背处于其向前折叠的翻转位置,为松开底座(2;102)与车身底部构件的连接时才释放锁紧装 置(16;116,116’,163),b)能刚性连接地防止处于向前折叠的翻转位置的座位靠背翻回到使用位置,以及c)只有在后底座(2;102)与汽车的车身底部构件借助于锁紧装置(16;116,116’,163)连接时,才能重新释放处于 向前折叠的翻转位置的座位靠背的保险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彼得荣格埃尔马迪格纳托马斯克里斯拖弗
申请(专利权)人:开帕里卡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