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6874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能够提高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的使用方便性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20)在车身板(11)的车舱侧设有装入饮料容器(21)等的储放物的加热制冷储物箱(22),在所述加热制冷储物箱(22)上连通有从通风管(15)分出的加热制冷储物箱用管道(23),并且设有打开和关闭所述加热制冷储物箱用管道(23)的管道开关装置(25)。另外,使打开和关闭加热制冷储物箱(22)的盖子(97)兼用作放置乘坐人员手臂的扶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了后座用空调器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其中,该后座用空调器使空调风从后座用空调装置流入通风管,使所述空调风从后部吹风装置的吹风口吹向后座。
技术介绍
利用从设置在车辆上的空调器排出的空调风对饮料容器进行冷却或加热的储放结构是众所周知的。(参见专利文献1特开2002-67774公报(第2-4页,图1))。图16为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图1的分解透视图。不过对符号进行了更改。容器储放结构200在仪表板201的大致中央位置上设有空调器用的吹风口202,在吹风口202的上方,分别朝向车体前方以倾斜角25的向下的斜面设置左右储放箱204,205,在左右储放箱204,205上分别容纳有内部部件206。另外,将左侧内部部件206容纳在左侧储放箱204中。在左右储放箱204,205的各个底部208,209上设有与空调器用的管道连通的第1开口211,同时,在内部部件206的底部212上设有第2开口213。在使内部部件206容纳在左右储放箱204,205中时,第1,第2开口211,213连通。在将饮料容器214放入内部部件206的状态下,从图中未示出的空调主体,通过管道以及第1,第2开口211,213将空调风导入内部部件206内,通过空调风冷却或加热内部部件206内的饮料容器214。因此,驾驶席或乘客席的乘坐人员可以从左右储放箱204,205中取出通过空调风冷却或加热的饮料容器而饮用。但是,由于在仪表板201上设有仪表类、辅助部件或配线等,因此,难以确保左右储放箱204,205较大,并且在左右储放箱204,205内仅能各放入1个饮料容器。因此,在除了驾驶席和乘客席以外,在后座上还坐有乘坐人员的情况下,车舱内的全部乘坐人员不能都获得在左右储放箱204,205中被冷却或加热的饮料容器214。另一方面,在后座的中央位置上设有饮料容器214的储放箱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是已知的。这种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利用了后座中央的扶手储放部来安装储放箱。根据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与图16所示的容器储放箱200相同,可以利用后座用空调器的空调风来冷却或加热后部储放箱内的饮料容器。因此,通过设置这种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可以使车舱内的全部乘坐人员都能获得在储放箱中被冷却或加热的饮料容器。但是,这种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由于将储放箱安装在扶手的储放部,因此,在例如后座上乘坐三个人的情况下,必须将扶手储放在扶手储放部中,因此,扶手会堵塞储放箱。因此,不能打开储放箱取出饮料容器,从而给提高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的使用方便性造成了阻碍。另外,这种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采用了利用后座用空调器的空调风来冷却或加热后部储放箱内的饮料容器的结构。因此,将空调风导入后部储放箱中的时机在很大程度地取决于后座用空调器的使用状态,从而给提高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的使用方便性造成了阻碍。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消除上述不良情况,提供能够提高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的使用方便性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提供了一种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其利用了后座用空调器,其中,在车身板的车舱侧设有后座用空调装置,使通风管从所述后座用空调装置沿后支柱延伸至车顶,使所述通风管与设置在车顶上的后部吹风装置连通,空调风从所述后座用空调装置流入通风管内,流入通风管的空调风从所述后部吹风装置的吹风口吹向后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板的车舱侧设有放入饮料容器等储放物的加热制冷储物箱,使从所述通风管分出的加热制冷储物箱用管道与所述加热制冷储物箱连通,并且设有打开和关闭所述加热制冷储物箱用管道的管道开关装置。将放入饮料容器等储放物的加热制冷储物箱设置在车身板上。因此,能够将加热制冷储物箱配置在后座的横向,因此,即使在例如三个人坐在后座上的情况下,也可以打开加热制冷储物箱取出饮料容器。另外,在加热制冷储物箱上连通有从通风管分出的加热制冷储物箱用管道,并且设有打开和关闭所述加热制冷储物箱用管道的管道开关装置。因此,能够仅以开关管道开关装置的简单操作便能切换成将空调风导入加热制冷储物箱内的状态和不将空调风导入加热制冷储物箱的状态。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将开关加热制冷储物箱的盖子兼用作放置乘坐人员手臂的扶手。通过将开关加热制冷储物箱的盖兼用作放置乘坐人员手臂的扶手,能够将设置加热制冷储物箱所必须的空间抑制得较小。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确保设置加热制冷储物箱的空间,并能提高设计的自由度。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管道开关装置可以切换成使吹风口与后座用空调装置连通的状态以及使加热制冷储物箱与后座用空调装置连通的状态。通过管道开关装置可以切换成使吹风口与后座用空调装置连通的状态和使其加热制冷储物箱与后座用空调装置连通的状态。因此,即使在例如不从吹风口吹出空调风的状态下,也可以将空调风导入加热制冷储物箱内,或者即使在从吹风口吹出空调风的状态下,也可以不将空调风导入加热制冷储物箱内。附图说明图1为透视图,其显示了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的车辆。图2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的透视图。图3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4为分解透视图,其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的加热制冷储物箱用管道部分以及管道的开关装置部分。图5为沿图3中5-5线所做的剖面图。图6为沿图3中6-6线所做的剖面图。图7为分解透视图,其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的加热制冷储物箱部分。图8为沿图3中8-8线所做的剖面图。图9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的第1作用的说明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的第2作用的说明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的第3作用的说明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的第4作用的说明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的第5作用的说明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的第6作用的说明图。图16为专利文献1中的图1的分解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处,“前”、“后”、“左”“右”与驾驶者所看到的方向一致。另外,附图是以符号的朝向观察的。图1为透视图,其显示了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的车辆。车辆10具有后座用空调器12,并且在后座用空调装置13的上方具有利用了后座用空调器12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20,具体结构为在作为车身板的右后侧板11的车舱29侧设有后座用空调装置13,使通风管15从所述后座用空调装置13沿后支柱14(参见图2)延伸至车顶16,使所述通风管15与设置在车顶16上的后部吹风装置17连通,空调风从后座用空调装置13流入通风管15内,流入通风管15的空调风从后部吹风装置17的吹风口18(参见图9)(以下,所有的“...”均表示复数。)吹向后座(未示出)。另外,19a为左后侧板,19b为尾部车门。图2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的透视图。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20在右后侧板11的车舱29侧的后座用空调装置13的上方,设有装入图8所示的饮料容器(储放物)21...的加热制冷储物箱22,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座用加热制冷储物箱结构,利用了后座用空调器,该后座用空调器在车身板的车舱侧设有后座用空调装置,使通风管从所述后座用空调装置沿后支柱延伸至车顶,使所述通风管与设置在车顶上的后部吹风装置连通,空调风从所述后座用空调装置流入通风管内,流入通风管的空调风从所述后部吹风装置的吹风口吹向后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板的车舱侧设有放入饮料容器等储放物的加热制冷储物箱,使从所述通风管分出的加热制冷储物箱用管道与所述加热制冷储物箱连通,并且设有打开和关闭所述加热制冷储物箱 用管道的管道开关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叶透石原达也真庭知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