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托架结构和支承构件的头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653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位的头靠,所述头靠具有下列特征:包括至少一根杆(22)并连接于支承构件(26)的托架结构(20),所述托架结构(20)通过至少一个导向区(30、32)连接于所述支承构件(26)而所述支承构件(26)可相对于所述托架结构(20)沿直线向前行进路径(28)从正常使用位置移动到事故位置,当处于事故位置时,所述支承构件(26)在x方向和z方向上都位于使用位置的前方,还配有包括张力弹簧(40)和阻断装置(42)的驱动单元(38),所述阻断装置(42)包括第一阻断部件(44)和脱开装置(48),所述第一阻断部件(44)包括椭圆开口(50),通过所述椭圆开口(50)啮合有所述托架结构(20)的驱动构件,在使用位置中,所述张力弹簧(40)的张力紧靠所述第一阻断部件(44),在脱开装置(48)启动后,所述第一阻断部件(44)释放所述张力弹簧(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坐椅的头靠,所述头靠具有包括至少一根杆的托架结构和一个支承构件,该托架结构通过至少一个导向区连接于支承构件,而支承构件可相对于托架结构沿直线向前运动路径从正常使用位置移动到事故位置,当处于事故位置时,支承构件在x方向和z方向上都位于使用位置的前方。
技术介绍
该头靠还具有公知的靠垫以供乘员头部依靠。所述靠垫由支承构件支撑。支承构件大致位于靠垫之后和并处于靠垫之内。托架结构将头靠连接于座位的靠背。一般来说,托架结构具有两根平行杆,这两根平行杆大多数情况下是可滑动地设置在靠背中的。在汽车卷入交通事故的时候,在事故期间使乘员的头部充分地受到支承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乘员的头部不是连续依靠在靠垫上的;而是被保持在离开靠垫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在交通事故中,乘员的头部就算是要靠上软靠垫也得要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是不利的。众所周知的是,正是头部相对于上身的向后运动造成了疼痛和损伤。这被称为“鞭抽式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设计一种在正常使用位置也更加舒适的头靠,即要使得该头靠可在位于x-z面的调整方向上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主动式头靠,这种头靠在事故期间在由碰撞传感器启动后,在沿x方向移动的同时沿z方向移动,例如在x方向上向前50mm而z方向上向上35mm。对于这种类型的主动式头靠,诸如张力弹簧之类的螺旋弹簧特别可用作驱动装置。必要的是使使用位置中作出的舒适性调整与此类驱动弹簧的力无关。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研制出一种头靠,这种头靠更特别地配置成一种碰撞激活式头靠,它具有张力弹簧,而在使用位置中进行的舒适性调整在不受弹簧驱动力影响的情况下即可进行。该目的是由具有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的头靠实现的。通过这种头靠,第一阻断部件和支承构件的具体配置阻断张力弹簧的张力以使其除了驱动脱开装置外不起作用。其结果是,弹簧的作用在正常使用位置是察觉不到的。正常使用位置范围内的调整发生在与在事故位置中促使头靠沿其移动的行进路径相同的直线向前行进路径之上。然而,优选的是舒适性调整所允许的路径比事故期间向前行进路径短。舒适性调整的行进路径是事故期间向前路径的一部分。为了在舒适调整期间使支承构件相对于托架结构定位,将指出不同的定位装置并加以解释。结合其它部件,第一阻断部件起到的作用是阻断张力弹簧的张力,直到脱开装置被释放为止。因此,第一阻断部件压制了张力弹簧。张力弹簧由此被支承在由驱动单元和支承构件组成的子组件中。因此,张力弹簧不直接在托架结构和支承构件之间产生作用,更具体地说,是不再直接作用于托架结构之上,而是通过拖曳耦合作用于托架结构之上。所述拖曳耦合由设置于第一阻断部件内的狭长孔和托架结构的驱动构件形成。支承构件的舒适性调整以及由此产生的头靠的舒适性调整可以在该狭长孔中发生,而这种调整不会受到弹簧张力的左右。根据在使用位置中所选择的舒适性调整,支承构件不再需要沿整个直线向前行进路径移动至事故位置,而是仅沿所述直线向上路径的一部分移动。在事故状况下,在张力弹簧直接相对于托架结构驱动支承构件之前,拖曳耦合首先沿可能存在的自由路径移动。在其一端,优选在下端,弹簧固定于支承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阻断部件基本沿弹簧的张力方向伸展,由脱开装置支承,并在出现交通事故时由脱开装置释放,以允许张力弹簧缩短。第一阻断部件例如联接于支承主体并在脱开装置释放时允许其向外弯曲。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阻断部件和第二阻断部件形成肘节杆对。当头靠处于使用位置时,所述肘节杆对基本处于伸展位置。脱开装置使肘节杆对弯曲,由此允许张力弹簧缩短。在另一种实现中,第一阻断部件和第二阻断部件被配置成像肘节杆对一样;但是,它们不是通过公共接头在中心连接,而是仅通过公共紧靠表面联接。如果在这种紧靠的区内两阻断部件被推开或以其它发生移动,两阻断部件的布置交叠在一起,两阻断部件不再彼此紧靠,因此张力弹簧可自由运动。附图说明参阅其它权利要求和以下参阅附图以仅示例形式给出的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非限定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明显,在所述附图中图1是头靠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头靠处于正常使用位置,在x方向和z方向都位于最后面的位置;图2是与图1类似的头靠的视图,它也处于正常使用位置,不同的是支承构件现已在舒适性调整的范围内向前移动最大距离;图3是与以上附图类似的头靠的视图,不同的是头靠正处于事故位置;以及图4是与图1一图3中的头靠略为不同的实现的头靠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将结合图1-图3所示的范例性实施例对头靠进行更详细的说明。这些说明本质上也适用于图4所示的另一范例性实施例,因此仅对该实施例在区别于其它头靠的范围内作详细说明。如图所示,在本例中头靠具有由两根平行杆22形成的托架结构20。两根杆22通过联接件24在顶部彼此联接,由此它们基本上形成为总体呈U形的主体,见图4。支承构件26与所述托架结构20配合,所述支承构件基本由塑料部件构成。原则上它可由任何材料制成。支承构件26可从图1、图2所示的使用位置移动到图2和图4所示的事故位置,该移动沿直线向前行进路径28发生。在事故位置,从如图1所示的起始位置看,支承构件在x方向和z方向上都位于使用位置前方,例如在x方向上是50mm,在z方向上是35mm,如图所示。托架结构20通过两个等同构造的上导向区30以及两个等同构造(但与上导向区的构造不同)的下导向区32连接于支承构件26。上导向区由联接件24和由支承构件26形成的倾斜导向件34形成。倾斜导向件34是狭长孔36的一部分并形成所述狭长孔36的下边缘。联接件24啮合该狭长孔36。除了联接件24,托架结构的另一部分,即托架结构的驱动件,可容纳于狭长孔36。如图1和图2所示,联接件24在图1中位于狭长孔36的右上端,而在图3中,它位于所述狭长孔36的左下端。联接件24在两个上部狭长孔36中的自由路径确定着允许支承构件26相对于托架结构20在上导向区30中向前行进的路径,见双向箭头28。配有包括张力弹簧40和阻断装置42的驱动单元38。阻断装置42具有第一阻断部件44、与其配合的第二阻断部件46以及脱开装置48。后者连接于碰撞传感器(本身是已知的,图中未示出)并在所述碰撞传感器响应时脱开。可比较图1与图2,从一侧观察脱开装置48的脱开情况,图3是另一侧。第一阻断部件44具有一个还环绕着联接件24的椭圆形开口50。它形成一种拖曳耦合,其功能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椭圆开口50的纵向位于狭长孔36的纵向的上方,方向相同。允许联接件24沿调整路径52移动,该路径52是直线向前行进路径28的一部分。在图1中,两个双向箭头28、52并排设置且彼此平行,以将两者都显示出来。然而,事实上它们是重叠的。第一阻断部件44起的作用是阻断张力弹簧40的张力并形成相对于托架结构—亦即相对于联接件24-的拖曳耦合。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阻断部件44紧靠于第二阻断部件46,紧靠出现在脱开装置48的区内。第二阻断部件46围绕枢轴54联接于支承构件26。弹簧40的下部保持在同一枢轴54上。一旦启动脱开装置48,两阻断部件44、46离开其伸展位置进入图3所示的位置。在该位置中,张力弹簧40变得自由并不再被阻断部件44、46阻断。结果,它将支承构件及其相关联的的驱动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的头靠,所述头靠具有包括至少一根杆(22)的托架结构(20)和支承构件(26),所述托架结构(20)通过至少一个导向区(30、32)连接于所述支承构件(26),而所述支承构件(26)可相对于所述托架结构(20)沿直线向前行进路径(28)从正常使用位置移动到事故位置,当处于事故位置时,所述支承构件(26)在x方向和z方向上都位于使用位置前方,其特征在于,配有包括张力弹簧(40)和阻断装置(42)的驱动单元(38),所述阻断装置(42)包括第一阻断部件(44)和脱开装置(48),所述第一阻断部件(44)包含椭圆开口(50),通过所述椭圆开口(50)啮合有所述托架结构(20)的驱动构件,在使用位置中,所述张力弹簧(40)的张力紧靠所述第一阻断部件(44),在脱开装置(48)启动之后,所述第一阻断部件(44)释放所述张力弹簧(4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贝克尔R斯坦梅兹T西勒
申请(专利权)人:C劳勃汉默斯坦两合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