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在安装在车辆内的座椅的座椅靠背上并能够将一个位置从正常位置到紧急位置的可动头枕,包括:头枕支承件,头枕支承件通过座椅靠背支承并具有引导区段;转动支承构件,转动支承构件通过头枕支承件枢转支承并且在与正常位置相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紧急位置相对应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以及头枕主体,头枕主体通过转动支承构件枢转支承,并且具有沿着引导区段运动的头枕主体支承件,由此在转动支承构件相对于头枕支承件转动时,头枕主体相对于头枕支承件的位置改变,同时头枕主体支承件沿着引导区段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头枕,并且更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在车辆座椅的 座椅靠背上并在出现后部碰撞时将其位置从正常位置改变成紧急位置 的可动头枕,由此防止乘客的颈部等受到损害。
技术介绍
头枕设置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上部上,以便在车辆从后部受 到撞击时接收包括驾驶员的乘客的头部,防止所谓的"鞭打"损伤。 近年来,已经提出了多种具有保护头部、颈部等的增强性能的可动头 枕(还称为"活动头枕")。在后部受到撞击时,此可动头枕马上改 变向前接收乘客头部的头枕主体的位置,由此保护乘客的头部、颈部 或类似部位。可动头枕通常包括将头枕主体在正常使用位置(此后称为"正常 位置")时的位置改变成出现后部撞击时的所需位置(此后称为"紧 急位置")的位置改变机构。可动头枕还包括将转换到紧急位置的头 枕主体保持在紧急位置的位置保持机构。位置保持机构防止由于撞击 的沖击转换到紧急位置的头枕主体反向放回到正常位置,使得头枕主 体可保持接收乘客头部。另外,可动头枕包括根据需要松开通过位置 保持机构保持的头枕主体位置的保持的位置返回机构。位置返回机构 使得运动到紧急位置的头枕主体返回到正常位置。这种类型的可动头枕在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文件NO. 2002-142910 (专利文件1)、 曰本未审查专利公开文件NO. 2006-264431 (专利文件2)、日本PCT 国家公开文件NO. 2006-511398 (专利文件3)中披露。专利文件1和专利文件2中披露的每个可动头枕位置改变机构采 用具有连接在一起的多个臂形连杆构件的连杆结构。在位置改变机构 中,乘客头部撞击在头枕上时产生的冲击力直接施加在单个连杆构件 上。在沖击力从上部或侧部施加在头枕主体上时,单个连杆构件接收 沖击力,造成连杆构件变形或损坏的问题。在连杆构件因此变形或损 坏时,位置改变机构操作中出现故障,使得头枕主体不能返回到原始 正常位置。专利文件3中披露的可动头枕的位置保持机构还包括与头枕主体 的动作相关操作的扇形锁栓部分以及与锁栓部分结合的杆部分。更特 别是,专利文件3的位置保持机构构以如下方式构造,使得在头枕主 体的位置改变时,锁栓部分转动,并且头枕主体将其位置改变成紧急 位置,使得所述部分与杆部分接合,从而将头枕主体保持在紧急位置 上。但是,此位置保持机构使得扇形锁栓部分、杆部分的尺寸过大, 造成整个头枕的尺寸过大,并且重量增加。专利文件3的可动头枕设计成将转换到紧急位置的头枕主体返回 到正常位置,位置保持机构的保持状态通过单独准备的专用复位工具 将锁栓部分从杆部分上脱离来松开。另外,在返回头枕主体时,工人 需要用一只手将头枕主体返回到正常位置,同时通过另一只手保持的 复位工具将锁栓部分从杆部分上脱离。因此,返回头枕主体的操作非 常烦瑣。另外,由于锁栓部分和杆部分设置在头枕主体内,工人在手 中没有复位工具的情况下不能将两个部分相互脱离,不能将头枕主体 返回到正常位置。如上所述,每个传统的可动头枕结合了位置改变机构、位置保持 机构、位置返回机构等,使得部件的数量增加的过大、重量增加以及 头枕成本增加。为了避免传统可动头枕的尺寸过大,已经提出了多种 头枕,其中通常头枕构成构件分成前后部分。但是,可分式头枕具有 形成在其外观表面上的分型线,并且从美观角度来说不足取。另外, 可分式头枕使得外界物质从分离的头枕构成构件的边界部分进入内 部,与每个机构的操作干涉。因此,可分式头枕需要另外的构件,例 如盖,以防止外界物质进入,造成另外的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枕,其中将头枕主体的位置 从正常位置改变到紧急位置的位置改变机构、将头枕主体保持在紧紧 位置上的位置保持机构具有简单结构,并且实现了尺寸减小、重量减 轻、成本降低以及外观和操作性能的改进。为了实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置在安装在车辆座椅的座椅 靠背上并能够将位置从正常位置改变成紧急位置的可动头枕,并且本 专利技术的头枕包括通过座椅靠背支承并具有引导区段的头枕支承件;通过头枕支承件枢转支承并在与正常位置相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紧急位置相对应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的转动支承构件;通过转动支承构件枢转支承并具有沿着引导区段运动的头枕主体支承件的头枕主体,由此在转动支承件相对于头枕支承件转动时,头枕主体相对于头枕支承件的位置改变,同时头枕主体支承件沿着引导区段运动。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头枕转换到紧急位置的垂直截面侧视图; 图2是表示保持在正常位置上的头枕的垂直截面侧视图; 图3是表示保持在正常位置上的头枕的垂直截面前视图; 图4是表示组装头枕支承件、转动支承构件和锁定构件的方法的 透视图;图5是表示将头枕芯附接在头枕支承件上的方法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6是头枕主体的颠倒透视图,表示固定在头枕主体上的支架的 锁定板和压缩螺旋弹簧之间的组装关系;图7A是表示每个锁定板在头枕主体位于正常位置时的位置的透视 图,并且图7B是表示转换到紧急位置上使得每个锁定板与相应的第二 接合凹口部分接合的头枕主体的透^见图;图8A是图7A的局部截面放大视图,并且图8B是图7B的局部放 大视图;图9A是表示进行运动以便将其边缘接合部分从第二接合凹口部分 脱离的锁定板的局部截面放大视图;并且图9B是表示返回到正常位置 的头枕主体的局部截面放大视图;图10是表示头枕主体位于正常位置和紧急位置之间的垂直侧视图;图11是表示安装在座椅靠背上的头枕的垂直截面侧视图;以及 图12是表示安装在座椅靠背上的头枕的垂直截面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通过参考附图的优选实施例来描述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头枕。在实 施例中,接收乘客(位于座椅S的前部并在图11中左侧)的头部的侧 部是头才光HR的前侧。如图11和12所示,此实施例的头枕HR安装在座椅靠背Sl上, 其中支承支柱14从上方安装在座椅靠背Sl的顶表面内开口的支柱支 承构件120内。头枕HR机械连接在布置在座椅靠背Sl的内侧上的压 力接收机构(后部撞击检测装置)IOO上,如随后描述那样。在车辆受 到后部撞击从而将乘客压靠座椅靠背S1并且将压力施加在压力接收机 构100上时,头枕HR将其位置从图1的双点虚线表示的正常位置转换 到通过实线表示的紧急位置上。如图2和3所示,头枕HR具有经由支承支柱14通过座椅靠背Sl 支承的头枕支承件10以及布置在头枕支承件10上的头枕主体12。头 枕主体12经由随后描述的位置改变机构M的转动支承构件50连接在 作为头枕支承件10 —部分的固定支承构件16上。头枕主体12包括相 对于构成头枕支承件10的支承支柱14以滑动方式设置的头枕主体支 承件34A。因此,在转动支承构件50转动时,头枕主体12沿着支承支 柱14滑动,以便将位置从正常位置转换到紧急位置。如图4和5所示,头枕支承件IO具有在由钢制成的固定支承构件 16的两侧处向下悬挂的两个支承支柱14。每个支承支柱14包括安装 在所述支柱支承构件120内的下部支承部分"A、相对于座椅靠背14A 从下部支承部分14A的上端朝其上部以预定角度向前倾斜的中间支承 部分HB(引导区段)以及从中间支承部分14B的上端向上大致垂直延 伸并固定在固定支承构件16上的上部支承部分14C。支承支柱14可以 是通过将一个管构件弯曲成大致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置在安装在车辆内的座椅的座椅靠背上并能够将位置从正常位置改变成紧急位置的可动头枕,包括: 头枕支承件,头枕支承件通过座椅靠背支承并具有引导区段; 转动支承构件,转动支承构件通过头枕支承件枢转支承并且在与正常位置相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紧急位置相对应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以及 头枕主体,头枕主体通过转动支承构件枢转支承,并且具有沿着引导区段运动的头枕主体支承件,由此在转动支承构件相对于头枕支承件转动时,头枕主体相对于头枕支承件的位置改变,同时头枕主体支承件沿着引导区段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一康,牧野明正,松浦麻人,立松剑,
申请(专利权)人:井上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