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尾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95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鸠尾榫结构,其能够增大座椅偏移的吸纳量,而且嵌合时难以拔出。在座椅腿(31)的托座(51)上设置有朝向上部转体(23)的前壁面(52)延伸出的鸠尾榫(61),在收纳状态(41)下与鸠尾榫(61)相向的前壁面(52)的部位上设置有门鸠尾榫(62)。鸠尾榫(61)的上侧面(101)由形成保持部(91)的基端侧上侧面(102)和形成导入部(92)的前端侧上侧面(103)构成。鸠尾榫(61)的保持部(91)上的锥度值与导入部(92)上的锥度值设定成不同,导入部(92)上的锥度值设定成比保持部(91)上的锥度值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遏制晃动的鸠尾榫结构。技术背景一直以来,作为特种车辆(welfarevehicles),设置了座椅升降装置的车 辆是众所周知的。该座椅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滑动机构、由该滑动机构支撑的转 动机构、由该转动机构支撑的升降机构,座椅腿被支撑在该升降机构的臂上。从而,在由该座椅腿保持的座椅本体通过上述转动机构而朝向升降口转 动的状态下,上述升降机构的臂工作,上述座椅本体一边向车辆驾驶室外移 动一边下降。如图6所示,在保持上述座椅本体的座椅腿上设置了圆锥形状的鸠尾榫 801,在上述转动机构的上部转体802的前壁面803上,开设了上述鸠尾榫 801能够插入的门鸠尾榫804。从而,在上述升降机构的臂进行工作而将上述座椅本体收纳时,设置在 上述座椅腿上的上述鸠尾榫801内嵌到设置在上部转体802上的门鸠尾榫 804内,能够遏制上述座椅本体相对于上述上部转体802的晃动。然而在这种鸠尾榫结构中,为了增大在吸纳被收纳的座椅本体的偏移时 的吸纳量,必须增大上述鸠尾榫801的锥度,但是在增大上述鸠尾榫801的 锥度的情况下,在上述鸠尾榫801内嵌在门鸠尾榫804内的状态下,如果向 座椅本体施加上下方向的外力811,则作用到所述鸠尾榫801上的分力将作 用在从上述门鸠尾榫804内拔出的方向上。因而存在无意中会将上述鸠尾榫801从上述门鸠尾榫804内拔出的问题。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考虑縮小上述鸡尾榫801的锥度,此时为了增大座椅偏移的吸纳量,必须增大鸡尾榫801的整体长度,但是容易产生其它 不适合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鸡尾榫结构,其能够增大座椅 偏移的吸纳量,而且嵌合时难以拔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鸡尾榫结构在使座椅本体转动、滑 动以及升降的车辆用升降装置中,在使移动到远离位置的上述座椅本体返回 装置本体时,将形成为锥形的鸠尾榫内嵌在门鸠尾榫内,能够遏制上述座椅本体相对于上述装置本体的晃动,其中,所述鸡尾榫包括构成前端侧的导入 部和构成基端侧的保持部,所述鸠尾榫在构成前端侧的导入部和构成基端侧 的保持部上的锥度值设定为不同,同时上述导入部上的锥度值设定成比上述 保持部上的锥度值大。也就是在构成前端侧的导入部和构成基端部的保持部上,将鸠尾榫的锥 度设定为不同值,将上述导入部的锥度值设定得比上述保持部的锥度值大。因而,由于在前端侧的导入部中,锥度设定为较大的数值,能够轻易地 嵌入门鸠尾榫内,即使与门鸠尾榫之间产生较大的偏移,也能吸纳该偏移。另一方面,在基端侧的保持部中,锥度设定为较小的数值,从而在上下 方向的外力施加在上述座椅本体上时,能够减小从门鸠尾榫拔出方向作用在 鸠尾榫上的分力。在第二种鸠尾榫结构中,上述锥度值从上述导入部至上述保持部连续地 变化。从而,能够缓和在将鸠尾榫嵌入上述门鸠尾榫内时所承受的反作用力的变化。在第三种鸠尾榫结构中,上述导入部的锥中心线与该鸠尾榫的工作轨迹 大致一致,另一方面,上述保持部的锥中心线设定成与外力的输入方向大致 垂直。从而,导入部向门鸠尾榫内的嵌入能够更加容易,即使与门鸠尾榫之间 产生很大的偏移,也能吸纳该偏移。另一方面,在外力施加在上述座椅本体上时,能够使从门鸠尾榫拔出方 向作用在上述鸠尾榫上的分力几乎为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鸠尾榫结构,通过将前端侧导入部的锥度设定为较 大的数值,能够轻易地嵌入门鸠尾榫内,即使鸠尾榫与门鸠尾榫之间产生很 大的偏移,也能吸纳该偏移。另一方面,通过将基端侧保持部的锥度设定为较小数值,从而在上下方 向的外力施加在上述座椅本体上时,能够减小从门鸠尾榫将鸠尾榫拔出方向 的分力。从而能够防止无意中将鸠尾榫从门鸠尾榫内拔出。因此,与将鸠尾榫的锥度值设定成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为相同数值的现 有技术相比,在不增大其整个长度的前提下,能够增大座椅偏移的吸纳量, 并且在嵌合时,能够防止因无意拔出而引起的座椅本体的位置偏移。另外,在第二种鸡尾榫结构中,通过缓和在将鸠尾榫嵌入上述门鸠尾榫 内时所承受的反作用力的变化,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嵌入操作。在第三种鸠尾榫结构中,导入部向门鸠尾榫内的嵌入能够更加容易,即 使与门鸠尾榫之间产生很大的偏移,也能吸纳该偏移。另一方面,在外力施加在上述座椅本体上时,能够使从门鸠尾榫拔出方向作用在上述鸠尾榫上的分力几乎为0,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无意中拔出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显示同一个实施方式的鸠尾榫结构的动作的视图;图3是显示同一个实施方式的鸡尾榫的透视图;图4是显示同一个实施方式的鸠尾榫的视图,图4(a)是侧视图,图4 (b)是俯视图;图5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视图; 图6是显示现有技术的鸠尾榫结构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1 座椅本体12 升降装置 23 上部转体 31 座椅腿61 鸠尾榫62 门鸡尾榫 65 移动线91 保持部91a 基端侧锥中心线92 导入部92a 前端侧锥中心线101 上侧面102 基端侧上侧面103 前端侧上侧面 111 中心线112 基端侧倾斜角113 前端侧倾斜角201 鸿尾榫202 连设上侧面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下文将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介绍,图1是显示采用了 本实施方式的鸠尾榫结构的转动升降座椅1的视图,该转动升降座椅1设置 在特种车辆上。转动升降座椅1包括构成座椅的座椅本体11、对该座椅本体11进行支 持的升降装置12。升降装置12包括固定在车体底板13上的滑动机构14、 由该滑动机构14支撑的转动机构15、由该转动机构15支持的升降机构16。 从而将上述座椅本体构成为能够转动、滑动以及升降。 转动机构15包括通过上述滑动机构14而可滑动地由上述车体底板13 支撑的下部转体(swivel lower) 21、通过转动轴承22而可自由转动地由该 下部转体21支撑的上部转体(swivel upper) 23。将升降机构16设置在该上 部转体23上。升降机构16包括一对臂(图中未示),座椅腿31由该两个臂支撑。座 椅本体11固定在座椅腿31上,由上述两个臂和上述座椅腿31形成平行连 杆。从而通过转动机构15,使朝向车辆前方的向前状态的座椅本体11向朝 向车辆侧部的进出口侧的横向状态转动,同时在该状态下,上述升降机构16 的上述臂转动,设置在上述转动机构15上并处于收纳状态41的上述座椅本 体ll能够画出圆弧状地变位,从而可以通过上述进出口,延伸到驾驶室外,同时可以进入到下降的延伸状态。而且,在该延伸状态中,通过转动上述升降机构16的上述臂,设置在驾驶室外的上述座椅本体11通过上述进出口进 入到驾驶室内,同时将座椅本体11设置在上述转动机构15的上部转体23 上并形成上述收纳状态41。在上述座椅腿31上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托座51 ,该托座51设置在当从 上述延伸状态向上述收纳状态41移动时接近上部转体23的前壁面52的位 置上。在托座51上设置有朝向上部转体23的前壁面52延伸的鸠尾榫61,在 上述收纳状态41下,在与上述鸠尾榫61相向的前壁面52的部位上,设置 有与上述鸠尾榫61成对的门鸠尾榫62。此时,如图2所示,上述座椅腿31在通过由上述两个臂的转动进行变 位的结构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鸠尾榫结构,该鸠尾榫结构在使座椅本体转动、滑动以及升降的车辆用升降装置中,在使移动到远离位置的所述座椅本体返回装置本体时,将形成为锥形的鸠尾榫内嵌在门鸠尾榫内,能够遏制所述座椅本体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的晃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鸠尾榫包括构成前端侧的导入部和构成基端侧的保持部,所述鸠尾榫在构成前端侧的导入部和构成基端侧的保持部上的锥度值设定为不同,同时所述导入部上的锥度值设定成比所述保持部上的锥度值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井治中川嘉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奥泰科日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