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室润滑的稳定轴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543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03:58
双室润滑的稳定轴座,圆管形状的接座(4)一端有油路接口(1),油路接口(1)外缘有锥口(2),接座(4)中部有补偿腔(5),接座(4)另一端连接固定座(8),圆盘状的固定座(8)外缘有平行于接座(4)中轴的定位孔(9),固定座(8)外端面有锥台形的凸顶环台(11),凸顶环台(11)中部开有内接口(12),内接口(12)内侧壁上有环形的轴承槽(13),轴承槽(13)内侧有环台形的顶轴环槽(14),油路接口(1)、补偿腔(5)、轴承槽(13)和内接口(12)轴向连通,固定座(8)外径大于接座(4)。在轴承端部轴向设置连接润滑脂补偿构造,以便于稳定和保持轴承做工作界面的润滑处于最佳工况。(*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系统连接装置的轴座部件,尤其是双室润滑的稳定轴座
技术介绍
转盘轴承座构造特别可以接受综合载荷,其具有构造紧凑、回转灵敏、装置维护方便等特点。磨损作为轴承座最为常见的问题,轴承座磨损现象也时常发生。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堆焊后机加工来进行修复,而堆焊会使部件表面达到很高温度,造成部件变形或产生裂纹,通过机加工获取尺寸造成停机时间的大大延长。而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现场修复,既无热影响,修复厚度也不受限制,产品所具有的耐磨性及金属材料不具备的退让性,确保修复部位百分百的接触配合,降低设备的冲击震动,避免磨损的可能性。虽然现场修复避免机加工的方法,但是终究其应用技术更为复杂,而且成本更高并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室润滑的稳定轴座,以简明有效的润滑结构有效克服工作界面的损害。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油路接口、锥口、接座、补偿腔、固定座、定位孔、凸顶环台、内接口、轴承槽和顶轴环槽;圆管形状的r>接座一端有油路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室润滑的稳定轴座,包括油路接口(1)、锥口(2)、接座(4)、补偿腔(5)、固定座(8)、定位孔(9)、凸顶环台(11)、内接口(12)、轴承槽(13)和顶轴环槽(14);其特征在于,圆管形状的接座(4)一端有油路接口(1),油路接口(1)外缘有锥口(2),接座(4)中部有补偿腔(5),接座(4)另一端连接固定座(8),圆盘状的固定座(8)外缘有平行于接座(4)中轴的定位孔(9),固定座(8)外端面有锥台形的凸顶环台(11),凸顶环台(11)中部开有内接口(12),内接口(12)内侧壁上有环形的轴承槽(13),轴承槽(13)内侧有环台形的顶轴环槽(14),油路接口(1)、补偿腔(5)、轴承槽...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室润滑的稳定轴座,包括油路接口(1)、锥口(2)、接座(4)、补偿腔(5)、
固定座(8)、定位孔(9)、凸顶环台(11)、内接口(12)、轴承槽(13)和顶轴环槽(14);
其特征在于,圆管形状的接座(4)一端有油路接口(1),油路接口(1)外缘有锥口
(2),接座(4)中部有补偿腔(5),接座(4)另一端连接固定座(8),圆盘状的固定
座(8)外缘有平行于接座(4)中轴的定位孔(9),固定座(8)外端面有锥台形的凸顶
环台(11),凸顶环台(11)中部开有内接口(12),内接口(12)内侧壁上有环形的轴
承槽(13),轴承槽(13)内侧有环台形的顶轴环槽(14),油路接口(1)、补偿腔(5)、
轴承槽(13)和内接口(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威纶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