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加速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3489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车的加速控制装置,特征:包含一前盖与后盖相盖结的外壳,后盖向下延设一半圆凹弧的束座,配合一束结件束结于车辆把手杆;后盖向外凸设一圆形套座,其内壁有一内套阶供一旋臂基部一外套筒套组,使旋臂在圆形套座内定角度回摆,旋臂基部外套筒内套结一金属调节轴,其外端与一电阻调节器穿套;配合一电路板及一电源开关等并联,一端电接于蓄电池,另一端电接于控制器,由旋臂转动控制马达达到加速。避免紧急刹车时误加油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的加速控制装置。图1所示为现用车辆把手杆上以一控制转套控制速度示意图。其把手杆上直接套结的一转套A提供手部握持,其转套A连接一油门的拉索,使可由转动转套A而拉动油门来达到加速或放开油门而减速。而其刹车握柄B则枢设于该转套A的外侧,可由同一手伸出四支手指拉动刹车握柄B。然而这样的动作设计非常不良,以致常常会在紧急刹车时因刹车握把B拉得太急促,而连带使手腕与手拇指对握住的转套再往加油的方向继续转动而大开油门,造成车辆继续向前加速的暴冲现象,增加了许多危险性。所以如何以上述不良的动作设计加以改良,以避免误加油门造成暴冲的危险性,是本技术所欲行解决的困难点所在。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造成误加油门暴冲危险的电动车的加速控制装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动车的加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前盖与后盖相对盖结所成的外壳,其中后盖在其底部向下延伸设一具有半圆凹弧的束座,其配合另一束结元件束结于电动车的把手杆上;后盖正面内外凸设一圆形套座,圆形套座的内壁有一内套阶,一支旋臂基部、一外套筒套入内套阶组合,且旋臂以内套筒在圆形套座内套阶内定角度回摆,旋臂基部外套筒之内一内套筒套结一支金属调节轴,金属调节轴以其外端与一电阻调节器穿套;另配合一片电路板及外壳一侧嵌设的电源开关等三者相互跨接并联,而三者间拉出一组电源线接于蓄雷池,另拉出一组控制线接于一控制器,通过旋臂转动金属调节轴与电阻调节器,配合电路板来变化电阻值大小,再传输给控制器而由控制器连接马达以控制马达转速达到加速功能。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
技术实现思路
外套筒外壁凸设一卡结凸体及一定位凸齿与圆形套座的缺口相对套入,将卡结凸体与定位凸齿回转错开缺口而卡在圆形套座内,并于内套阶的内壁以一尖挡齿与外套筒的定位凸齿挡止定位,使旋臂以内套筒在圆形套座内套阶内定角度回摆。其电路板设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平面型发光二极管SMD灯与前盖中间所设一视窗孔相对,而能以不同颜色灯号显示电池的电位。其视窗孔配合盖结一透明的视窗盖。本技术主要包含由前盖与后盖盖结组成一外壳,其后盖向下设一个具有半圆凹弧的束座配合另一束结元件可束结于电动车的把手杆上;后盖正面向外凸设一圆形套座,于其内壁形成内套阶可供一支旋臂基部的外套筒套入组合,外套筒外壁凸设一卡结凸体及一定位凸齿与圆形套座的缺口相对套入,将卡结凸体与定位凸齿回转错开缺口而卡在圆形套座内,内套阶设一尖挡齿与外套筒的定位凸齿挡止定位,使旋臂以内套筒在圆形套座内套阶内定角度回摆,旋臂基部外套筒内设一支金属调节轴以外端与一电阻调节器穿套;另配合一电路板及一电源开关等相互跨接并联,二者间拉一组电源线接于蓄电池,另拉一组控制线接于一控制器,通过旋臂转动金属调节轴与电阻调节器配合电路扳来变化电阻值,再传输给控制器由控制器连接马达控制马达转速达到加速功能。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其装置于手腕所握持的把手杆以外的位置,由大拇指外张按压控制,与其他四指拉动刹车把手的动作形成明显的区隔,不会造成误加油门的暴冲危险。下面,兹配合附图列举一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技术的构造内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现用车辆把手杆上以一控制转套控制速度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半组合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完成图。图5、6是本技术加速动作的实施例图。图7、8是本技术加速器内部的控制线路图。图9是本技术马达控制线路图。图10是本技术控制动作流程的方块图。图11是本技术的前视平面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主要包含有一前盖11与后盖12相对盖结所成,外壳10、前盖11与后盖12内部互设有螺柱111与121相对配合螺丝锁合,其中前盖中间镂一视窗孔112结合一片透明的视窗盖113,而后盖12在其底部向下延伸设一具有半圆凹弧的束座122,其配合另一束结元件13可提供束结于电动车辆的把手杆上。该后盖12正面向外凸设一圆形套座123,圆形套座123的内壁有一内套阶124可供一支旋臂20基部外套筒21套入组合,其旋臂20外套筒21外壁凸设一卡结凸体22及一定位凸齿23与圆形套座123的缺口125相对套入,将卡结凸体22与定位凸齿23回转错开缺口125而卡在圆形套座123内,并于内套阶124内壁以一尖挡齿126与外套筒21的定位凸齿22挡止定位,使旋臂20以内套筒可在圆形套座123的内套阶之内以定角度回摆;而其旋臂20基部外套筒21之内一同心的内套筒24可套结一支金属调节轴25。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半组合立体图,其旋臂20基部外套筒21内的内套筒24所套结的金属调节轴25以外端先穿过一扭力弹簧30再与一电阻调节器40穿套,且在穿出端与一扣环41扣结固定,而电阻调节器40下侧的后盖12的内壁可插固一压制座42可压住电阻调节器40固定,以免跟着金属调节轴旋转;而扭力弹簧30以一端顶在外壳10内壁固定,而另一端弯折插结于旋臂的外套筒21与内套筒24之内,以驱动旋臂20在常态时以外套筒的定位凸齿23与内套阶内壁的尖挡齿126顶住定位。其中另配合一片电路板50及外壳10一侧嵌设的电源开关60等三者相互跨接并联,其中电路板50在外侧中间结合三个不同颜色的平面型发光二极管(SMD)51,使电路板50装入后盖12而将前盖11盖上后恰使其发光二极管51与前盖中间结合的透明视窗盖113相对,而以螺丝穿入前盖11与后盖12相对的螺柱111与121锁结即组合成如图4所示的立体结构。如前所述的结构组合,其中电阻调节器40、电路板50与电源开关60三者间拉出的电线70分成一组电源线71接于电动车的蓄电池,另分出一组控制线72接于一控制器,而控制器再接于马达。图5、6所示为本技术的加速动作实施例图,而图7、8所示为本技术加速器内部的控制线路,在图7中,其接往控制器的控制线72是由电阻调节器40拉出,而旋臂20所套结的金属调节轴25是穿套于电阻调节器40中,其如图5、6所示当由大拇指对旋臂20的按压而转动穿插在电阻调节器40内的金属调节轴25,而电阻调节器40可产生一电阻,配合跨接并联的电路板50(如图7所示)可变化电阻值大小,再将此电阻由控制线72传输给控制器而由控制器连接马达以控制马达转速达到加速功能(如图9所示为本技术的马达控制线路)。如图10所示为本技术控制动作流程的方块图,即本技术的电源电流是通过该电阻调节器与受旋臂20转动的金属调节轴作动产生的电阻值给控制器,而由控制器来控制马达的电流,以改变马达的运转的速度控制。在操作上因拇指外张按压的加速动作与其余四指的拉回刹车握把为两个不同的方向,故操作上可形成两个不同的区隔。以彻底根除刹车时发生误加油门(电门)的可能性,避免刹车暴冲的危险。如图11所示为本技术的前视正视图,即本技术其电路板所设三个不同颜色的SMD灯51可由与前盖11中间所设一视窗盖113相对,而能以不同颜色的灯号显示蓄电池的电位。藉由上述具体实施例结构,本技术的电动车的加速控制装置,其装置于手腕所握持的把手杆以外的位置,由大拇指外张按压控制,在操作上与刹车动作形成较明显的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的加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前盖与后盖相对盖结所成的外壳,其中后盖在其底部向下延伸设一具有半圆凹弧的束座,其配合另一束结元件束结于电动车的把手杆上;后盖正面内外凸设一圆形套座,圆形套座的内壁有一内套阶,一支旋臂基部、一外套筒套入内套阶组合,且旋臂以内套筒在圆形套座内套阶内定角度回摆,旋臂基部外套筒之内一内套筒套结一支金属调节轴,金属调节轴以其外端与一电阻调节器穿套;另配合一片电路板及外壳一侧嵌设的电源开关等三者相互跨接并联,而三者间拉出一组电源线接于蓄雷池,另拉出一组控制线接于一控制器,通过旋臂转动金属调节轴与电阻调节器,配合电路板来变化电阻值大小,再传输给控制器控制马达转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动车的加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前盖与后盖相对盖结所成的外壳,其中后盖在其底部向下延伸设一具有半圆凹弧的束座,其配合另一束结元件束结于电动车的把手杆上;后盖正面内外凸设一圆形套座,圆形套座的内壁有一内套阶,一支旋臂基部、一外套筒套入内套阶组合,且旋臂以内套筒在圆形套座内套阶内定角度回摆,旋臂基部外套筒之内一内套筒套结一支金属调节轴,金属调节轴以其外端与一电阻调节器穿套;另配合一片电路板及外壳一侧嵌设的电源开关等三者相互跨接并联,而三者间拉出一组电源线接于蓄雷池,另拉出一组控制线接于一控制器,通过旋臂转动金属调节轴与电阻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见国
申请(专利权)人:永芳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