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真菌培养基配制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232790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30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细菌、真菌培养基配制控制系统,用于培养基的灌装控制,它包括灌装工作台(2)、蠕动泵(3)、一根或多根出液管(9)、传送装置(6)、电控箱(4)和培养锅炉(1),所述的蠕动泵(3)和传送装置(6)与电控箱(4)电性连接,蠕动泵(3)包括一个或多个泵头,一根或多根出液管(9)的一端均与培养锅炉(1)的出液口连接,一根或多根出液管(9)的另一端分别穿过蠕动泵(3)的泵头后,设置在灌装工作台(2)的出液支架(14)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安全稳定可靠,可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细菌、真菌培养基配制控制系统,用于培养基的灌装控制,它包括灌装工作台(2)、蠕动泵(3)、一根或多根出液管(9)、传送装置(6)、电控箱(4)和培养锅炉(1),所述的蠕动泵(3)和传送装置(6)与电控箱(4)电性连接,蠕动泵(3)包括一个或多个泵头,一根或多根出液管(9)的一端均与培养锅炉(1)的出液口连接,一根或多根出液管(9)的另一端分别穿过蠕动泵(3)的泵头后,设置在灌装工作台(2)的出液支架(14)上。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安全稳定可靠,可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专利说明】细菌、真菌培养基配制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培养基配制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细菌、真菌培养基配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培养基配制过程中,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采用小锅分锅对培养基进行加热,要配置需用的培养基,通常需要熬制很多次,而且熬制过程中,不能避免熬制的培养基清洁无污染。再对熬制好的培养基进行灌装过程中,通常也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一个一个的为装液瓶进行灌装,操作过程繁琐,浪费大量的人工成本,灌装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细菌、真菌培养基配制控制系统,使得培养基的灌装方式简单有效,提高灌装的工作效率。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细菌、真菌培养基配制控制系统,用于培养基的灌装控制,它包括灌装工作台、蠕动泵、一根或多根出液管、传送装置、电控箱和培养锅炉,所述的蠕动泵和传送装置与电控箱电性连接,蠕动泵包括一个或多个泵头,一根或多根出液管的一端均与培养锅炉的出液口连接,一根或多根出液管的另一端分别穿过蠕动泵的泵头后,设置在灌装工作台的出液支架上。 所述的传送装置和出液支架均设置在灌装工作台的上表面。 所述的电控箱外部设置有蠕动泵电力开关和搅拌开关,所述的蠕动泵电力开关和搅拌开关分别通过电控箱内的过载保护开关和稳压模块与蠕动泵的电源输入和搅拌电机的电源输入连接,搅拌电机设置在培养锅炉的下端。 所述的传送装置为滚轮装置,即通过多个滚轮排列形成的手动传送装置。 所述的传送装置为传送带装置,即通过驱动电机使传送带自动运行的传送装置;所述的电控箱外部设置有传送电力开关,传送电力开关通过电控箱内的过载保护开关和稳压模块与驱动电机的电源输入连接。 它还包括控制蠕动泵驱动启停的脚踏开关,所述的脚踏开关的输出与蠕动泵的控制输入接口连接。 所述的蠕动泵为流量分配型蠕动泵。 它还包括固瓶箱和排列在固瓶箱内的装液瓶,装液瓶的排数与出液管的数量相对应。 所述的相邻两个装液瓶间的间距与相邻两根出液管间的间距相对应。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培养锅炉集中制作细菌/真菌培养基,培养基产量高,生产效率快;通过蠕动泵、传送装置、脚踏开关和红外线感应开关组成的培养基配制控制系统,使得培养基的灌装方式简单有效,提高灌装的工作效率。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安全稳定可靠,可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本技术装配过程洁清无污染,出液流量可精确调节,维护简单,只需更换清洗出液管即可。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培养基配制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固瓶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手动操作的灌装工作台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自动操作的灌装工作台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养锅炉,2-灌装工作台,3-蠕动泵,4-电控箱,5-驱动电机,6_传送装置,7-搅拌电机,8-过滤器,9-出液管,10-固瓶箱,11-传送电力开关,12-搅拌开关,13-蠕动泵电力开关,14-出液支架,15-出液支架横杆,16-漏斗,17-装液瓶,18-隔板,19-导轨,20-把手,21-漏斗板,22-滚轮,23-红外线感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细菌、真菌培养基配制控制系统,用于培养基的灌装操作控制,它包括灌装工作台2、蠕动泵3、一根或多根出液管9、传送装置6、电控箱4和培养锅炉1,所述的蠕动泵3和传送装置6与电控箱4电性连接,蠕动泵3包括一个或多个泵头,一根或多根出液管9的一端均与培养锅炉I的出液口连接,一根或多根出液管9的另一端分别穿过蠕动泵3的泵头后,设置在灌装工作台2的出液支架14上。 培养锅炉I对细菌、真菌进行培养,制作培养基,并通过进气阀和出气阀调节培养锅炉I内气压和温度,其实时气压和温度,可以充气压表和温度表上读取。 所述的传送装置6和出液支架14均设置在灌装工作台2的上表面。 所述的电控箱4外部设置有蠕动泵电力开关13和搅拌开关12,所述的蠕动泵电力开关13和搅拌开关12分别通过电控箱4内的过载保护开关和稳压模块与蠕动泵3的电源输入和搅拌电机7的电源输入连接,搅拌电机7设置在培养锅炉I的下端。 它还包括控制蠕动泵3驱动启停的脚踏开关24,所述的脚踏开关24的输出与蠕动泵3的控制输入接口连接。 所述的蠕动泵3为流量分配型蠕动泵,如采用杰恒BT-100CA、BT-300CA、BT-600CA和WT-600CA流量分配型蠕动泵,本技术推荐使用杰恒BT-600CA流量分配型蠕动泵。 蠕动泵9又叫恒流泵和软管泵,蠕动泵9的机械原理十分简单。它是由转轮挤压着泵管并转动从而推动出液管9内的流体向前移动从而产生流体流动的,就像用两根手指夹挤一跟充满液体的软管一样,随着手指的移动,管内形成负压,液体随之流动。因为被输送的培养基只在出液管9内流动,与泵头、泵体驱动器等部件不相接触,所以避免了培养基被污染的可能。在选用出液管9时,其胶管材质应经过严格挑选,采用无毒、耐磨、抗撕、耐腐蚀性的卫生级橡胶,以符合药品生产的GMP标准及食品生产的FDA标准。 如图2所示,它还包括固瓶箱10和排列在固瓶箱10内的装液瓶17,装液瓶17的排数与出液管9的数量相对应。所述的相邻两个装液瓶17间的间距与相邻两根出液管9间的间距相对应。固瓶箱10的两侧设置有把手20,固瓶箱10内还设置有固定装液瓶17用的隔板18,所述的隔板18上具有多个与装液瓶17大小相适应的通孔,通孔的排列就限定了上述装液瓶17的排列方式。 如图3所示,所述的传送装置6为滚轮装置,即通过多个滚轮22排列形成的手动传送装置。相应的,固瓶箱10底部可设置与滚轮装置相适应的导轨,可避免固瓶箱10偏离预设的行径轨道,避免出液管9的出液口与装液瓶17的瓶口错位。 为避免在灌装培养基的过程中,培养基撒漏在装液瓶17外,以及为了适应具有不同开口大小的各种装液瓶17,可以为固瓶箱10增设一个由多个漏斗16组成的漏斗板21,漏斗板21的尺寸大小与固瓶箱10相适应,也可以稍微比固瓶箱10大一点,便于取出和放置,也可在其一侧设置一个便于取出和放置的装置。漏斗板21中漏斗16的排列与隔板18和装液瓶17的排列相适应。 如图4所示,所述的传送装置6为传送带装置包括驱动电机5和传送带,即通过驱动电机5使传送带自动运行的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6还包括定时器或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5通过定时器或电机控制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细菌、真菌培养基配制控制系统,用于培养基的灌装控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灌装工作台(2)、蠕动泵(3)、一根或多根出液管(9)、传送装置(6)、电控箱(4)和培养锅炉(1),所述的蠕动泵(3)和传送装置(6)与电控箱(4)电性连接,蠕动泵(3)包括一个或多个泵头,一根或多根出液管(9)的一端均与培养锅炉(1)的出液口连接,一根或多根出液管(9)的另一端分别穿过蠕动泵(3)的泵头后,设置在灌装工作台(2)的出液支架(1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茂林伍丹李志东范杰何颖刘文军罗成鑫吴小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