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输送管道探伤在线作业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2849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8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输送管道探伤在线作业机器人,其采用周向均匀布置并通过弹簧压紧的驱动轮结构形式,提高了机器人对探测管道的握持力;通过采用具有向上翻折功能的组合式圆筒结构的套筒,解决了机器人对管路弯头位置处的有效握持与顺畅通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探伤在线作业机器人,其直接在管路外壁上进行探伤作业,改变了现有技术的探伤作业机器人在管内进行探伤作业的工作方式。相应地,省去了油气输送管路停车及工艺处理等流程,从而大幅提高了作业安全性与工作效率,并大幅降低其探伤作业的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具有在管道外壁任意位置处灵活转向和攀爬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输送管道探伤在线作业机器人,其采用周向均匀布置并通过弹簧压紧的驱动轮结构形式,提高了机器人对探测管道的握持力;通过采用具有向上翻折功能的组合式圆筒结构的套筒,解决了机器人对管路弯头位置处的有效握持与顺畅通过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探伤在线作业机器人,其直接在管路外壁上进行探伤作业,改变了现有技术的探伤作业机器人在管内进行探伤作业的工作方式。相应地,省去了油气输送管路停车及工艺处理等流程,从而大幅提高了作业安全性与工作效率,并大幅降低其探伤作业的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具有在管道外壁任意位置处灵活转向和攀爬能力。【专利说明】一种油气输送管道探伤在线作业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油气输送管道探伤在线作业机器人。
技术介绍
油气输送管路投运前后需要进行全面的管路探伤作业,其工程量庞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物和财力。特别是,许多输油管道铺设在环境条件十分恶劣的地方,如人迹罕至的沙漠,或冰雪覆盖的冰川,其作业环境相对恶劣,存在众多很难由人工进行施工作业的区段,采用智能化机器人辅助人工进行油气管路探伤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探伤作业方式。 现有技术中,目前相对使用更为广泛的管道探伤机器人,其工作方式为机器人直接进入管道内部,在管道内以管壁为支撑,在管内进行探伤作业。 但这种机器人,由于其作业过程需要进入管道内部,其工作过程中,经常可能需要停车,甚至需要进行相应的工艺处理才能进行。 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管道探伤机器人,其采用由机器人握持并自主移动的方式进行管路自主探伤作业,但由于结构上的缺陷或不足,其不具备自主通过管路弯头连接处的通行能力,仅仅适用于水平、垂直方向或转向相对平缓的管段,而对于转向角度偏大,特别是90度直角弯头处,其无法自主顺畅通过,因而不能完成弯头处的探伤作业。实际上,对于常年运行的油气输送管路,弯头处往往是最易出现裂缝或内伤的部位。 这种结构的机器人在带来施工作业环境的部分改变(由管内至管外)的同时,也带来了其自动化程度不高、工作效率偏低等缺陷或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在管道外壁任意位置处灵活转向和攀爬能力的油气输送管道探伤在线检测的作业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在线作业机器人对管路弯头处的顺畅通过和有效保持握持力的能力。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气输送管道探伤在线作业机器人,包括分别与机器人外部的控制系统连接的驱动系统和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和探测系统通过连接桥连接; 所述连接桥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系统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探测系统上; 所述连接桥数量为两个,左右对称布置在所述驱动系统两侧; 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套筒、驱动轮底座、弹簧、驱动轮叉架和驱动轮; 所述套筒为开合式圆筒结构,包括对称的两个半圆圆筒部分; 所述两个半圆圆筒部分的一端通过铰接轴成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在各自向外形成的第一法兰面翻边处成可拆卸连接; 所述驱动轮底座焊接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所述驱动轮底座数量为三个,沿所述套筒的圆周内壁均布; 所述驱动轮底座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两个耳孔; 所述驱动轮叉架为类似呆扳手形状的两段式结构,其中,柄部通过装配在所述耳孔内的连接轴与所述驱动轮底座成可转动连接;开口部两边分别开设有轴孔; 所述驱动轮带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装配在所述轴孔内成可转动连接; 所述驱动轮由驱动轮电机驱动; 所述探测系统包括一齿轮和探测装置总成; 所述齿轮的上段为齿部,下段为光滑部; 所述齿轮为四等分分体式组合结构,包括四个环形齿部,分别为第一环形齿部、第二环形齿部、第三环形齿部和第四环形齿部; 所述齿轮的第一直径的两端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所述齿轮的第二直径与所述第一直径垂直,所述第二直径的一端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铰接轴,所述第三铰接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齿轮的中心轴线平行,另一端的两侧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朝外的第二法兰面翻边,并通过螺栓形成可拆卸连接; 所述铰接轴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直径的延长线垂直相交; 所述光滑部的外壁上焊接有护板; 所述护板为沿所述光滑部的壁面向上延伸至一定高度后,向内形成一 90度折弯部; 所述护板包括第一护板、第二护板、第三护板和第四护板共四块,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第三护板和第四护板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环形齿部、第二环形齿部、第三环形齿部和第四环形齿部为一一对应; 所述折弯部上安装有探测装置,所述探测装置包括连接臂和驱动齿轮; 所述连接臂上设置有槽口,该槽口与所述折弯部的边缘部成松配合插接; 所述连接臂的下部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齿轮的电机,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环形齿部的齿啮合; 所述连接臂的顶部设置有带伸缩杆的超声波探头; 所述驱动轮底座靠下的位置处设有一弹簧; 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驱动轮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顶向驱动轮叉架的柄部,所述弹簧的正常状态为压缩状态; 所述外接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各驱动轮的启/停、各驱动轮的正传与反转、各驱动轮转速的调节、所述驱动电机的转速以及所述伸缩杆的伸展与回缩。 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机器人整体结构简单、其驱动系统采用沿圆周均匀布置并通过弹簧压紧的驱动轮,提高了越障能力和有效保持握持力的能力; 首先,其通过采用“所述齿轮的第一直径的两端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这一技术手段,使得整个齿轮在通过大角度弯头处时,该齿轮以第一和第二铰接轴为对称轴的两个部分之间可偏离其原始平面向上或者向下翻转一定角度(即,该齿轮以第一和第二铰接轴为对称轴的两个对称两个部分之间相互错位,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从而保证了整个齿轮顺畅通过管道的弯头连接处,因而具备有在管道外壁任意位置处灵活转向和攀爬能力。 而“所述驱动轮底座靠下的位置处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驱动轮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顶向驱动轮叉架的柄部,弹簧的正常状态为压缩状态”这一技术手段的采用,使得各驱动轮分别具有一定的沿套筒径向运动的活动空间,并在各自沿套筒径向运动的同时,三个驱动轮始终协调一致地紧紧“握持住”待探伤检测的管道。 为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现以机器人自下而上爬升至弯头连接处时为例,简要说明上述技术方案的机器人是如何顺畅通过管路之间的弯头连接处的: 当机器人自下而上爬升至弯头连接处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弯头外侧相对应的驱动轮的转速比弯头内侧相对应的驱动轮转速快(这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弯头内侧对应的驱动轮静止,弯头外侧相对应的驱动轮的旋转;二是,弯头内侧对应的驱动轮慢速旋转,弯头外侧相对应的驱动轮的快速旋转;三是,弯头内侧对应的驱动轮顺时针转动,弯头外侧对应的驱动轮逆时针旋转)。即,在弯头内外侧对应的驱动轮之间形成差速,进而对各自相对应的齿轮半圆部产生不同的向上的推动力。 与此同时,与弯头外侧对应的齿轮半圆部将绕上述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即,向上翻转一定角度)。 相应地,弯头内侧对应的驱动轮处的弹簧进一步压缩、弯头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输送管道探伤在线作业机器人,包括分别与机器人外部的控制系统连接的驱动系统和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和探测系统通过连接桥连接;所述连接桥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系统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探测系统上;所述连接桥数量为两个,左右对称布置在所述驱动系统两侧;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套筒、驱动轮底座、弹簧、驱动轮叉架和驱动轮;所述套筒为开合式圆筒结构,包括对称的两个半圆圆筒部分;所述两个半圆圆筒部分的一端通过铰接轴成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在各自向外形成的第一法兰面翻边处成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轮底座焊接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所述驱动轮底座数量为三个,沿所述套筒的圆周内壁均布;所述驱动轮底座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两个耳孔;所述驱动轮叉架为类似呆扳手形状的两段式结构,其中,柄部通过装配在所述耳孔内的连接轴与所述驱动轮底座成可转动连接;开口部两边分别开设有轴孔;所述驱动轮带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装配在所述轴孔内成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轮由驱动轮电机驱动;所述探测系统包括一齿轮和探测装置总成;所述齿轮的上段为齿部,下段为光滑部;所述齿轮为四等分分体式组合结构,包括四个环形齿部,分别为第一环形齿部、第二环形齿部、第三环形齿部和第四环形齿部;所述齿轮的第一直径的两端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齿轮的第二直径与所述第一直径垂直,所述第二直径的一端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铰接轴,所述第三铰接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齿轮的中心轴线平行,另一端的两侧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朝外的第二法兰面翻边,并通过螺栓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铰接轴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直径的延长线相交;所述光滑部的外壁上焊接有护板;所述护板为沿所述光滑部的壁面向上延伸至一定高度后,向内形成一90度折弯部;所述护板包括第一护板、第二护板、第三护板和第四护板共四块,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第三护板和第四护板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环形齿部、第二环形齿部、第三环形齿部和第四环形齿部为一一对应;所述折弯部上安装有探测装置,所述探测装置包括连接臂和驱动齿轮;所述连接臂上设置有槽口,该槽口与所述折弯部的边缘部成松配合插接;所述连接臂的下部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齿轮的电机,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环形齿部的齿啮合;所述连接臂的顶部设置有带伸缩杆的超声波探头;所述驱动轮底座靠下的位置处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驱动轮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顶向驱动轮叉架的柄部,所述弹簧的正常状态为压缩状态;所述外接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各驱动轮的启/停、各驱动轮的正传与反转、各驱动轮转速的调节、所述驱动电机的转速以及所述伸缩杆的伸展与回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朝阳李佳奕肖林京朱绪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