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控制接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22313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控制接收系统,包括主控模块、接收单元,所述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6,可调电感L1,电感L2,NPN型三极管Q1,所述接受单元包括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NPN型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3,NPN型三极管Q4,NPN型三极管Q5,NPN型三极管Q6,NPN型三极管Q7,NPN型三极管Q8,NPN型三极管Q9,PNP三极管P1,PNP三极管P2,PNP三极管P3,PNP三极管P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针对性强,可以实现信号的稳定快速接收,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控制接收系统
本技术属于控制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控制接收系统。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技术中有包括被控制装置以及经由无线通信路径对所述被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无线控制装置的无线控制系统。而且,例如,无线控制装置识别被控制装置。而且,在识别后,在无线控制装置与被控制装置之间进行标识符等信息的信息交换。而且,在进行该信息交换后的状态下,从无线控制装置向被控制装置发送命令,接收了命令的被控制装置,根据该命令工作。也就是说,在无线控制系统中,无线控制装置和被控制装置之中的一方识别另一方,即一方发现另一方。而且,在无线控制系统中。在该识别后,在无线控制装置与被控制装置之间进行标识符等信息的信息交换。无线控制系统,通过进行该信息交换,从而成为在无线控制装置与被控制装置之间能够进行数据通信的状态。而且,无线控制系统,在该信息交换后进行数据通信,无线控制装置向被控制装置发送命令,被控制装置接收被发送的命令。据此,被控制装置,进行基于接收的命令的工作。而且,所述识别表示,实际上由无线控制装置不能进行数据通信的状态下,且单纯地被发现为无线控制装置的控制对象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控制接收系统,本技术结构简单,针对性强,可以实现信号的稳定快速接收,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价值。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控制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接收单元,所述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1、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6,可调电感LI,电感L2,NPN型三极管Q1,所述接受单元包括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NPN型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3,NPN型三极管Q4,NPN型三极管Q5,NPN型三极管Q6,NPN型三极管Q7,NPN型三极管Q8,NPN型三极管Q9,PNP三极管Pl,PNP三极管P2,PNP三极管P3,PNP三极管P4,所述电容C3与所述电阻R2并联切都接地,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电容C5接地,所述电容ClO接地,所述电容Cll接地,所述电容C12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Q3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Q4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Q7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Q8接地。 所述芯片Ul选用选用STC12C60S2的芯片。 本系统设有多个所述接收单元,能够提供使控制装置和多个被控制装置自动配对,且对配对后的多个被控制装置适当地进行切换的无线控制系统。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I本专利的无线控制接收系统,可以远程接收信号,结构简单,针对性强,可以实现信号的稳定快速接收。 2本专利无线控制接收系统,实现了系统之间的交互功能,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可用性,维护方便。 3本专利的接收模块可以接收远程控制信号,减少劳动成本。 4本专利的主控模块负责信息收集和指令的发送,能够通过远程控制充分满足用户提出他们的需求。 5本专利能够实现信息的无线传输,从而,仅需要在控制中心进行操作,就能够对一台或者多台机器的发布与更新,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信息的发布速度,以及降低了信息发布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控制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接收单元,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1、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6,可调电感LI,电感L2,NPN型三极管Q1,接受单元包括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NPN型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3,NPN型三极管Q4,NPN型三极管Q5,NPN型三极管Q6,NPN型三极管Q7,NPN型三极管Q8,NPN型三极管Q9,PNP三极管Pl,PNP三极管P2,PNP三极管P3,PNP三极管P4,电容C3与电阻R2并联切都接地,电容C4接地,电容C5接地,电容ClO接地,电容Cll接地,电容C12接地,NPN型三极管Q3接地,NPN型三极管Q4接地,NPN型三极管Q7接地,NPN型三极管Q8接地。 芯片Ul选用选用STC12C60S2的芯片。 本系统设有多个接收单元,能够提供使控制装置和多个被控制装置自动配对,且对配对后的多个被控制装置适当地进行切换的无线控制系统。 利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控制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接收单元,所述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6,可调电感L1,电感L2,NPN型三极管Q1,所述接收单元包括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NPN型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3,NPN型三极管Q4,NPN型三极管Q5,NPN型三极管Q6,NPN型三极管Q7,NPN型三极管Q8,NPN型三极管Q9,PNP三极管P1,PNP三极管P2,PNP三极管P3,PNP三极管P4,所述电容C3与所述电阻R2并联切都接地,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电容C5接地,所述电容C10接地,所述电容C11接地,所述电容C12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Q3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Q4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Q7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Q8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控制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接收单元,所述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1、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6,可调电感LI,电感L2,NPN型三极管Q1,所述接收单元包括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l I,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NPN型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3,NPN型三极管Q4,NPN型三极管Q5,NPN型三极管Q6,NPN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燕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企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