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油管组件中过油螺栓的防尘及防脱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0840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管组件中过油螺栓的防尘及防脱落装置,它包括发动机油管组件中过油螺栓的防尘及防脱落装置,它包括均由柔性材料制成的防脱垫圈和防尘帽,防脱垫圈和防尘帽通过一柔性连接杆相连接,防脱垫圈为具有一断口的环状部件,防脱垫圈的两个断面可拉断的相连接,防尘帽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筒状部件,防尘帽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棘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避免过油螺栓从油管接头上脱落,还可以避免过油螺栓的过油通道内进入灰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管组件中过油螺栓的防尘及防脱落装置,它包括发动机油管组件中过油螺栓的防尘及防脱落装置,它包括均由柔性材料制成的防脱垫圈和防尘帽,防脱垫圈和防尘帽通过一柔性连接杆相连接,防脱垫圈为具有一断口的环状部件,防脱垫圈的两个断面可拉断的相连接,防尘帽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筒状部件,防尘帽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棘齿。本专利技术可以避免过油螺栓从油管接头上脱落,还可以避免过油螺栓的过油通道内进入灰尘。【专利说明】发动机油管组件中过油螺栓的防尘及防脱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油管组件中过油螺栓的防尘及防脱落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系统中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油管,目前有一种发动机油管组件,其包括油管、设置在油管一端的油管接头和设置在油管接头上的过油螺栓,过油螺栓穿设在油管接头上,油管与过油螺栓上的过油通道连通,在将该发动机油管组件与发动机进油口连接时,将过油螺栓旋合在发动机进油口上,这样油管中的油可以通过过油螺栓上的过油通道流入发动机中。但上述发动机油管组件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在过油螺栓旋合到发动机接口上之前,过油螺栓很容易从油管接头上脱落,这就给过油螺栓的连接带来不便,而且过油螺栓的过油通道内容易有灰尘进入,将会给流过过油通道的油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油管组件中过油螺栓的防尘及防脱落装置,其可以避免过油螺栓从油管接头上脱落,还可以避免过油螺栓的过油通道内进入灰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油管组件中过油螺栓的防尘及防脱落装置,它包括均由柔性材料制成的防脱垫圈和防尘帽,防脱垫圈和防尘帽通过一柔性连接杆相连接,防脱垫圈为具有一断口的环状部件,防脱垫圈的两个断面可拉断的相连接,防尘帽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筒状部件,防尘帽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棘齿。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脱垫圈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缺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断口的中心线与柔性连接杆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缺口有三个且周向均匀分布,断口位于其中两个缺口之间,且断口与上述两个缺口的距离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的缺口均为圆弧形缺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棘齿有四个,四个棘齿相对于防尘帽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呈十字交叉状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的四个棘齿包括相对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一棘齿,两个第一棘齿在防尘帽的一横截面上,所述的四个棘齿还包括相对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二棘齿,两个第二棘齿在防尘帽的另一横截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尘帽上连接有一拉拔片。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本专利技术中,防脱垫圈的内径略小于过油螺栓的螺杆的直径,在过油螺栓旋合到发动机接口上之前,将防脱垫圈套置在过油螺栓的伸出于油管接头的部分上,防脱垫圈被卡在过油螺栓的螺杆的相邻两个螺纹脊之间,并且使防脱垫片与油管接头的端面相抵,这样,防脱垫圈与过油螺栓相互限位,使得过油螺栓无法从油管接头上滑落,并且此时可以将防尘帽盖在过油螺栓的螺杆的端面上,而由于过油螺栓上的过油通道的出口在螺杆的端面上,这样灰尘就被防尘帽阻挡而无法进入到过油螺栓的过油通道内,避免使流过过油通道的油造成污染,而在将过油螺栓与发动机进油口相连接时,先将防尘帽从过油螺栓上取下,然后将过油螺栓旋合在发动机接口上,然后通过柔性连接杆拉拽防脱垫圈,使得防脱垫圈的两个断面断开连接,这就可以将防脱垫圈从过油螺栓上取下,这样就完成了过油螺栓与发动机进油口的连接。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图;图3是发动机油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防脱垫圈;101、断口 ;102、断面;103、缺口 ;2、防尘帽;201、第一棘齿;202、第二棘齿;3、柔性连接杆;4、拨拉片;5、油管;6、油管接头;7、过油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由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油管组件中过油螺栓的防尘及防脱落装置包括均由PE塑料制成的防脱垫圈I和防尘帽2,防脱垫圈I和防尘帽2通过一柔性连接杆3相连接,防脱垫圈I为具有一断口 101的环状部件,防脱垫圈I的内径略小于过油螺栓7的螺杆的直径,防脱垫圈I的两个断面102可拉断的相连接,也就是说两个断面102的一部分区域连接在一起,而两个断面102的连接在一起的区域很容易被拉断,从而使得两个断面102很容易被拉断而相互分离。 防尘帽2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筒状部件,防尘帽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棘齿,防尘帽2的内径略大于过油螺栓7的直径。 如图3所示,发动机油管组件包括一油管5,油管5的一端设置有一油管接头6,油管接头6上设置有一过油螺栓7,过油螺栓7的螺杆穿设在油管接头6上,过油螺栓7上设置有过油通道,过油通道的进口位于过油螺栓7的螺杆的侧壁上,过油通道的出口位于过油螺栓7的螺杆的端面上,这样,油管5与过油螺栓7上的过油通道连通。 在过油螺栓7旋合到发动机接口上之前,将防脱垫圈I套置在过油螺栓7的螺杆的伸出于油管接头6的部分上,并且使防脱垫圈I与油管接头6的端面相抵,由于防脱垫圈I的内径略小于过油螺栓7的直径,使得防脱垫圈I被卡接在过油螺栓7的螺杆上的相邻两个螺纹脊之间,使得防脱垫圈I和过油螺栓7相互限位,而防脱垫圈I被油管接头6的端面所止挡,使得过油螺栓7无法从油管接头6上脱落,并且同时将防尘帽2盖在过油螺栓7的螺杆的端面上,通过防尘帽2上的棘齿咬住过油螺栓7的螺杆上的螺纹脊,使得防尘帽2固定在过油螺栓7上,从而防止灰尘进入到过油螺栓7的过油通道内。 在将过油螺栓7与发动机进油口相连接时,先将防尘帽2从过油螺栓7上取下,由于防尘帽2为柔性材料制成,稍微用力即可将防尘帽2从螺杆上拔出,然后将过油螺栓7旋合在发动机接口上,然后通过柔性连接杆3拉拽防脱垫圈1,使得防脱垫圈I的两个断面102断开,两个断面102相互分离,这就可以将防脱垫圈I从过油螺栓7上取下,这样就完成了过油螺栓7与发动机进油口的连接。 所述的断口 101的中心线与柔性连接杆3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缺口 103有三个且周向均匀分布,断口 101位于其中两个缺口 103之间,且断口 101与上述两个缺口103的距离一致,也就是说断口 103的中心线与该两个缺口 103的中心线的夹角的角度一致,这样,在拉拽防脱垫圈I以将两个断面102断开时,防脱垫圈I较容易产生相应的变形而被拉伸变长,使得两个断面102较容易被断开。 所述的缺口 103均为圆弧形缺口。 所述的棘齿有四个,四个棘齿相对于防尘帽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呈十字交叉状分布,防尘帽2盖在过油螺栓7的螺杆上时,四个棘齿可以较为牢固的咬住过油螺栓7的螺杆,使得防尘帽2固定牢固。 如图2所示,所述的四个棘齿包括相对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一棘齿201,两个第一棘齿201在防尘帽2的一横截面上,所述的四个棘齿还包括相对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二棘齿202,两个第二棘齿202在防尘帽2的另一横截面上,两个第一棘齿201位于防尘帽2的开口端,两个第二棘齿202位于防尘帽2的中间位置,这样,即使防尘帽2偏斜的盖在过油螺栓7的螺杆上,使得两个第二棘齿202无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油管组件中过油螺栓的防尘及防脱落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均由柔性材料制成的防脱垫圈(1)和防尘帽(2),防脱垫圈(1)和防尘帽(2)通过一柔性连接杆(3)相连接,防脱垫圈(1)为具有一断口(101)的环状部件,防脱垫圈(1)的两个断面(102)可拉断的相连接,防尘帽(2)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筒状部件,防尘帽(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棘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阿能白永洁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福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