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齐伟专利>正文

一种倒车防撞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9247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21:02
一种倒车防撞减震装置,涉及一种中型运载车辆的后部防撞装置,在两根纵梁(5)的由前至后之间设置有多根横梁形成中型运载车辆的大梁,连接板(21)与两根纵梁(5)后部固定连接,至少两个液压缸(23)通过液压缸固定板(16)固定在连接板(21)的下部,所述至少两个液压缸(23)的活塞(24)与后部的防撞减震板(15)固定连接形成倒车防撞减震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中型运载车辆的大梁后端下部设置防撞减震板,由液压缸和弹簧双从防护,既可以部分化解车辆撞击对大梁的伤害,还可减少小汽车钻入货车车底造成的小车司机、乘客死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倒车防撞减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型运载车辆的后部防撞装置,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载车辆倒车撞击时的减震或被追尾时自身防撞和追尾车辆减少伤亡的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的,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加快,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中型运载车辆是使用量极大的一种主力车型,由于中型运载车辆的自身的行走部分、动力部分承载部分全靠大梁实现衔接,也就是大梁是中型运载车辆的装配基体,并承受各种载荷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大梁的弯曲或扭转变形,大梁的变形会导致各总成之间的装配、连接位置发生变化,使得各系统出现故障,也就是车辆在行进、停靠或一旦受到来自后部的冲击便会导致大梁变形,尤其是大梁扭转变形时基本不能动;进一步,目前中型运载车辆后部采用的是与大梁一体式固定结构的防撞架,在倒车时或受到追尾车辆的冲击时,不仅大梁容易扭转变形,而且追尾的小汽车钻入后由于车身较低,对小汽车车上的人员伤害更大,通过分析目前的事故,小汽车钻入货车是小车司机、乘客死亡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倒车防撞减震装置,通过在中型运载车辆的大梁后端下部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倒车防撞减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倒车防撞减震装置,包括中型运载车辆的大梁、连接板(21)、液压缸固定板(16)、液压缸(23)和防撞减震板(15),其特征是:在两根纵梁(5)的由前至后之间设置有多根横梁形成中型运载车辆的大梁,连接板(21)与两根纵梁(5)后部固定连接,至少两个液压缸(23)通过液压缸固定板(16)固定在连接板(21)的下部,所述至少两个液压缸(23)的活塞(24)与后部的防撞减震板(15)固定连接形成倒车防撞减震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车防撞减震装置,包括中型运载车辆的大梁、连接板(21)、液压缸固定板(16)、液压缸(23)和防撞减震板(15),其特征是:在两根纵梁(5)的由前至后之间设置有多根横梁形成中型运载车辆的大梁,连接板(21)与两根纵梁(5)后部固定连接,至少两个液压缸(23)通过液压缸固定板(16)固定在连接板(21)的下部,所述至少两个液压缸(23)的活塞(24)与后部的防撞减震板(15)固定连接形成倒车防撞减震装置;进一步,所述中型运载车辆的大梁包括纵梁(5)、横梁和前保险杠(1),在两根纵梁(5)的前后两端之间分别设有前横梁(20)、后横梁(10),所述两根纵梁(5)的中部之间设有至少两根中部前横梁(6)、中部后横梁(7),两根纵梁(5)的前端设有前保险杠(1);进一步,在两根纵梁(5)的前端上部分别设有挂钩(2),发动机前悬置横梁(3)、发动机后悬支架及横梁(4)设置在两根纵梁(5)的前部之间;在两根纵梁(5)的前下部和后下部分别设有前板簧(19)、后板簧(17),其中两后板簧(17)的前后端处于两根纵梁(5)之间中部后横梁(7)连接处和后钢板弹簧后支架横梁(8)连接处;进一步,在两根纵梁(5)后端与后横梁(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伟袁荷伟吴笑伟张秀如贾东明朱学军宋阳
申请(专利权)人:齐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