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9235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20:55
一种摩托车,其中,一个以上的节气门体和调压室配置在气缸盖的后方,中间冷却器配置成在气缸盖和一个以上的节气门体的后方的位置处与调压室相邻。增压器设置在中间冷却器的前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相关申请的相互引用本申请基于2013年9月25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13-198488、2013年10月4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13-209395和2013年10月4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13-209542,并要求其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特别是涉及在摩托车的进气系统的外围的部件的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引擎的燃料经济性以及提高车辆诸如摩托车中的引擎功率,存在引擎排量降低并且增压器被组合的情况,即引擎排量降低和通过增压器实现进气效率提高同时进行的情况。如果使用增压器,通过增压器加压的空气的温度变高,如果不采取措施,这导致进气效率降低。为了冷却进气以便不致牺牲进气效率,增加中间冷却器。当如上使用增压器时,通常同时使用中间冷却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2010-163891在如上所述同时使用增压器和中间冷却器的引擎中,要求通过中间冷却器有效地冷却进气,并且执行部件和管道铺设的有效配置以减少涡轮迟滞(反应滞后)。通常,在摩托车等等中,不易于在有限的狭窄空间内处理这类要求。注意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节气门体、中间冷却器和空气净化器在引擎的气缸盖后方的位置,依次被配置在座位的轨道之间。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该情况,特别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实现引擎进气系统的外围的部件的有效布置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的特征为,其包括:引擎,该引擎具有一个以上的排气口和一个以上的进气口,在气缸盖的前侧,一个以上的排气管被连接到一个以上的排气口;在气缸盖的后侧,一个以上的节气门体被连接到一个以上的进气口;增压器,该增压器配置在引擎的前侧,并且压缩用于燃烧的吸入空气;中间冷却器,该中间冷却器冷却由增压器压缩的空气;和调压室,该调压室使空气从中间冷却器流向一个以上的节气门体,其中,一个以上的节气门体和调压室配置在气缸盖的后方,并且中间冷却器配置成在气缸盖和一个以上节气门体的后方位置与调压室相邻;并且增压器设置在中间冷却器的前方。附图说明图1是的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从前侧看时,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立体图;图3是从后侧看时,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立体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引擎单元的外围的侧视图;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引擎单元的外围的俯视图;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引擎单元的外围的仰视图;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引擎单元的进气系统的外围的立体图;图8是包含第一实施例的进气系统的外围的引擎的左视图;图9是包含第一实施例的进气系统的外围的引擎的右视图;图10是包含第一实施例的进气系统的外围的引擎的俯视图;图11是图解在第一实施例的进气系统中的进气的流动路径的示意图;图12是图解第一实施例的中间冷却器的立体图;图13是第二实施例的引擎单元的外围的侧视图;图14是第二实施例的引擎单元的外围的俯视图;图15是第二实施例的引擎单元的进气系统的外围的立体图;图16是包含第二实施例的进气系统的外围的引擎的左视图;图17是包含第二实施例的进气系统的外围的引擎的俯视图;图18是图解在第二实施例的进气系统中的进气的流动路径的示意图;图19是图解第二实施例的增压系统的主要构造的立体图;图20是图解第二实施例的增压系统的主要构造的示意图;图21是图解第二实施例的增压系统的修改例的立体图;图22是图解第二实施例的增压系统的修改例的示意图;图23是第三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4是从后侧看时,第三实施例的摩托车的立体图;图25是第三实施例的引擎单元的外围的立体图;图26是第三实施例的引擎单元的俯视图;图27是第三实施例的中间冷却器的立体图;图28是图解第三实施例的通道软管部分的构造的左视图;图29是图解第三实施例的通道软管部分的构造的俯视图;图30是图解第三实施例的通道软管部分的构造的立体图;图31是图解第三实施例的通道软管部分和中间冷却器被联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2是第三实施例的前罩的前视图;图33是图解第三实施例的排出通道部的排出方向的立体图;图34是图解第三实施例的排出通道部的形状和中间冷却器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图35是图解第三实施例的排出通道部的修改例的立体图;图36是图解第三实施例的排出通道部的修改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以下将基于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的较优实施例。图1到图3图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实例的摩托车100的示意构造,其中,图1是侧视图,图2是从前侧看时的立体图,而图3是从后侧看时的立体图。首先,利用这些附图描述摩托车100的整体构造。注意,在包括图1至图3的以下说明使用的附图中,根据需要,车辆的前侧、后侧、横向右侧和横向左侧分别由箭头Fr、箭头Rr、箭头R和箭头L表示。在图1至图3中,在钢或铝合金材料制成的车身框架101(主框架)的前部上,设置有两个左右前叉103,该两个前叉被转向头管102支撑从而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枢转。在前叉103的上端,把手104经由转向支架105被固定。在前叉103的下部,前轮106被可旋转地支撑,并且前挡板107被固定从而覆盖在前轮106的上方的部分。车身框架101被一体地连接到转向头管102的后部,一对左右框架朝向后方被分成双叉形状,并且在增大其宽度的同时从转向头管102向后和向下延伸。在这种情况下,车身框架101可以是所谓的双梁式框架,该双梁式框架适用于需要高速性能的车辆等等。注意,虽然图示被省略,但是座位轨道通过从车身框架101的后部的附近向后和向上适度地倾斜而向后延伸,并且支撑座位108(就坐位置)。进一步,车身框架101的左右部分在其后端部的附近向下弯曲,并且在其下端彼此联接,从而作为一个整体,车身框架101为其内侧具有空间的三维结构。摆臂110经由枢轴109被联接到车身框架101的后端的下侧附近,从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后轮111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摆臂110的后端上。后轮111以悬臂方式被支撑在摆臂110的后部侧。后减震器112被放置在车身框架101和摆臂110之间。后减震器112的下端侧经由连杆机构113被连接到车身框架101和摆臂110。盘绕着用于传输稍后描述的引擎的原动力的链条118的从动链轮114被适配到后轮111,并且后轮111经由从动链轮114被驱动旋转。在后轮111的最近的外围,设置内挡板115,该内挡板覆盖后轮111的前上部的附近。虽然详细说明被省略,但是在车辆外部,车辆大部分的前部和两个左右侧部被罩或侧罩覆盖。进一步,在车辆的后部,座位盖或座位罩116覆盖座位108的外围,并且通过这些外部构件,具有所谓的流线型的车辆的外部形状形成。注意,在座位108的前方,安装有燃料箱117。引擎单元10被安装在摩托车100的车辆的大致中间部。如图4至图6所示,引擎单元10具有引擎11。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水冷式多缸四冲程循环汽油引擎,并且引擎11对应于并行双缸引擎,其中#1气缸和#2气缸被并排地配置在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上。在引擎11中,在容纳曲柄轴的曲柄箱12的上方,气缸13、气缸盖14和气缸盖罩15被一体地连接成顺序地叠加,该曲柄轴被水平地支撑在左右方向上。如图3所示,油盘16被附接到曲柄箱12的最底部。注意,引擎11的气缸轴线适度地向前倾,并且油盘16实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摩托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含:引擎,所述引擎具有一个以上的排气口和一个以上的进气口;在气缸盖的前侧,一个以上的排气管被连接到所述一个以上的排气口;在所述气缸盖的后侧,一个以上的节气门体被连接到所述一个以上的进气口;增压器,所述增压器配置在所述引擎的前侧,并且压缩用于燃烧的吸入空气;中间冷却器,所述中间冷却器冷却由所述增压器压缩的空气;和调压室,所述调压室使空气从所述中间冷却器流向所述一个以上的节气门体;其中:所述一个以上的节气门体和所述调压室配置在所述气缸盖的后方,并且所述中间冷却器配置成在所述气缸盖和所述一个以上节气门体的后方的位置与所述调压室相邻;并且所述增压器设置在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25 JP 2013-198488;2013.10.04 JP 2013-209541.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含:车身框架的左右部分,所述左右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引擎,所述引擎具有一个以上的排气口和一个以上的进气口;在气缸盖的前侧,一个以上的排气管被连接到所述一个以上的排气口;在所述气缸盖的后侧,一个以上的节气门体被连接到所述一个以上的进气口;增压器,所述增压器配置在所述引擎的前侧,并且压缩用于燃烧的吸入空气;中间冷却器,所述中间冷却器冷却由所述增压器压缩的空气;和调压室,所述调压室使空气从所述中间冷却器流向所述一个以上的节气门体;其中:所述一个以上的节气门体和所述调压室配置在所述气缸盖的后方,并且所述中间冷却器配置成在所述气缸盖和所述一个以上节气门体的后方的位置与所述调压室相邻;从所述车身上方看时,所述中间冷却器位于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左右部分之间并且进一步倾斜,从而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前侧降低且接受表面被对角地指向前方;并且所述增压器设置在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前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空气的进入口和排出口设置在所述中间冷却器的一侧,并且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内部空气流动路径呈大致U形形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冷却器配置在坐椅的下方,并且在车身的平面图中,所述中间冷却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坐椅的前端的后方。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冷却器配置成:所述中间冷却器的散热表面侧面向后轮上方的空间。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冷却器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调压室重叠。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冷却器配置成:所述中间冷却器的长度较长的方向在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一端连接到联接管的中间部,所述联接管连接所述增压器和所述中间冷却器,并且所述旁通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调压室或排出管的中间部,所述排出管连接所述中间冷却器和所述调压室;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启介柴野谦稻山佳里长谷川庆远藤勇太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